第3章 秦·叁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三章★话说吕不韦在河南隐居了一年多,六国陆续遣使者来聘请他出山。

秦廷对此事也有所闻,秦王嬴政为防止吕不韦作乱,致书谴责道:“你对秦国究竟有什么功绩,得以封国于河南,采食十万户?

你与秦国究竟有什么瓜葛,得以号称‘仲父’?

可带领家属从速迁往蜀中,不得逗留!”

吕不韦得书,览毕长叹,不由得泪流满面。

本欲上书申辩,转思从前的情事,大多暧昧不明,不便申诉,倘若唐突泄露出口,恐怕招致全族灭顶之灾。

吕不韦 想了又想,将来总没有个好结果,不如此时自尽,免得来日受砍头之苦。

主意己定,便取来鸩酒,一饮而尽,瞬间毒发,当即毙命。

吕不韦生前豢养了三千门客,集体创作了一部史书《吕氏春秋》。

明代学者王世贞评论道:“自古至今,以权术博取富贵权势者,没有比吕不韦更下流龌龊的了,然而也没有比吕不韦更巧妙的了”。

过光如棱,转眼又过了七八年,赵太后与华阳太后相继病殁。

秦王嬴政举哀成服,与庄襄王合葬于茞阳(今陕西西安市东北)。

且说秦王嬴政独揽大权,果然有雷厉风行的气象。

当时东方六国在秦军多年的攻击下,均己衰弱不堪,秦国乘机出兵,趁热打铁,陆续吞并了诸国。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俘虏韩王安。

十九年(公元前228年),遣大将王翦灭赵,俘虏赵王迁。

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命大将王贲灭魏,俘虏魏王假。

二十西年(公元前223年),再令王翦灭楚,俘虏楚王负刍。

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命王贲灭燕,俘虏燕王嘉。

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王贲率秦军攻齐,掩入齐都临淄,齐王建降秦。

至此,六国悉数荡平,秦国遂得以统一中原,囊括海内。

于是秦王嬴政踌躇满志,颁制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妥议帝号上闻”。

此令一下,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便召集博士,讨论了一天一夜。

次日,王绾率众大臣入朝禀奏:“古时五帝在位,地方不过千里,外面的侯服、夷服之类,往往不受天子控制。

如今陛下兴义兵,除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统一,超古冠今,五帝哪能建立如此丰功伟业?

臣等与博士们合议,认为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如今理当恭上尊号,奉陛下为‘泰皇’,命称‘制’,令称‘诏’,自称为‘朕’,伏乞陛下裁择施行。”

秦王听了,很不乐意,暗想“泰皇”虽是个贵称,究竟是古人用过的老玩意,没有什么稀奇之处,我既然功盖古人,又何必再因袭旧名?

秦王沉默良久,忽然豁然开朗,说道:“有了有了,古人称三皇五帝,我何不将‘皇帝’两字合成一个徽称,岂不尽善尽美吗?”

便宣谕群臣道:“去掉三皇五帝的‘三、五’,称为‘皇帝’便是了”。

王绾众大臣齐刷刷匍匐叩头,口称:“陛下德过三皇,功高五帝,应该尊称‘皇帝’,微臣等才疏识浅,究竟不及圣明”。

于是群臣手舞足蹈,三呼“皇帝万岁”,方才起身。

秦王大喜,便命退朝。

次日,又颁制称:“朕闻远古有号无谥。

近古有帝号,死后凭其作为议加谥号,如此一来,则子可以议父,臣可以议君,极不可取。

从今以后,废除谥法。

朕为始皇帝,后世子孙,依此类推,二世三世,首至千万世,传到无穷无尽,岂不善哉?”

起初齐人邹衍,创造五行之说。

认为宇宙万物由五种元素构成:金、木、水、火、土。

这五类元素各有属性,如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

五种元素在天上对应五颗星辰,即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在地上对应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人身对应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

又引申出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五行相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即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

另外,五行家认为历代鼎革,就如同五行相克相胜,自有其规律可循。

秦始皇采纳邹衍的学说,认为周为火德,秦宜为水德,因水能胜火,所以秦可以代周。

又因周历以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殷历以建丑之月即夏历的十二月为岁首,夏历以建寅之月即后世阴历正月为岁首。

秦朝应当别创一格,与以上三种历法都有所区别,便定制建亥,即以夏历十月朔为岁首。

衣服旗帜,颜色尚黑。

又认为水德为阴,阴主杀,所以要采用严刑崚法治民。

后世称秦尚法律,似乎有依法治国的规模,不知秦以刑杀为法,法网过密,秦人动不动就触犯法网,于是赭衣满街,牢狱人满为患。

丞相王绾等伏阙进言,建议大封子弟为王,遣往边疆镇守。

廷尉李斯驳议道:“周朝开国,封建同姓子弟,不可胜计,后嗣疏远,互相攻击,视若仇敌,周天子无法禁止,导致衰亡。

今赖陛下威灵,统一海内,何不置立郡县,设官分治?

所有诸子功臣,但宜量为赏赐,不许专权。

天下人民,自无异志。”

始皇欣然道:“天下久苦兵革,正因列侯互相对峙,战斗不休。

现在天下初定,若再仍旧制,封建割据,岂不是复开兵端吗?

廷尉议论得当,朕当照行!”

始皇即命李斯等人规划疆土,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列名如下:内史郡(郡治:咸阳)三川郡(郡治:黄河、洛河、伊河三川地区)河东郡(郡治:安邑,即今山西省夏县)南阳郡(郡治:宛县,即今河南省南阳)南郡(郡治:江陵县,即今湖北省荆州)九江郡(郡治:寿春,即今安徽寿县)鄣郡(郡治:鄣县,即今浙江省安吉县鄣吴镇)会稽郡(郡治:吴县,即今江苏省苏州市)颖川郡(郡治:阳翟,即今河南省禹州市)砀郡(郡治:砀县,即今河南永城市山城集)泗水郡(郡治:相县,即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薛郡 (郡治:今山东省滕州市)东郡(郡治:今河南濮阳市)瑯琊郡(郡治:琅琊县,即今山东省青岛市琅琊镇)齐郡(郡治:临淄,即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上谷郡(郡治: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小南辛堡镇)渔阳郡(郡治:渔阳县,即今北京怀柔区北房镇梨园庄村)北平郡(郡治:平刚,即今内蒙古宁城县甸子镇黑城村)辽西郡(郡治:且卢县,即今沈宁朝阳)辽东郡(郡治:襄平,即今辽宁省辽阳市)代郡 (郡治: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巨鹿郡(郡治:巨鹿城,即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邯郸郡(郡治:邯郸,即今邯郸市赵王城遗址)上党郡(郡治:长子县,即今山西省长冶市)太原郡(郡治:晋阳,即今山西太原市区)云中郡(郡治:云中,即今内蒙古托克托)九原郡(郡治:九原,即今山西包头市九原区)雁门郡(郡治:善无,即今山西代县)上郡(郡治:肤施县,即陕西榆林市绥德县)陇西郡(郡治:狄道,即今甘肃省临洮县)北地郡(郡治:义渠县,即今甘肃庆阳市宁县)汉中郡(郡治:西城,即今陕西安康市)巴郡(郡治:江州县,即今重庆市江北区)蜀郡(郡治:成都县,即今成都市)黔中郡(郡治:黔城,即今湖南怀化市沅陵县黔城)长沙郡(郡治:湘县,即今湖南临湘市)每郡分置守、尉,郡守掌管民政,郡尉职掌军事。

朝廷设御史,监察郡守、郡尉。

每县设令,县令与郡守、郡尉同归朝廷任命。

民间十里一亭,亭有长。

十亭为一乡,每乡有三老,三老专掌教化。

又设啬夫与游徼数名,啬夫掌管诉讼,游徼专治盗贼。

民间的这些措施其实都是周朝遗制。

秦律不许百姓偶语,违者处死。

所谓偶语,就是私下非议朝政。

又不许三人以上聚饮。

为防范百姓作乱,始皇颁旨,勒令民间兵器,悉数缴出,不准私藏。

又勒令民间豪家,一律迁居咸阳,不得拖延。

可怜这些富豪之家,无端迁徙,抛去田园家产,风餐露宿,饱尝辛苦,挨到咸阳,人地生疏,谋食维艰,好端端的富户,转眼沦为沿门求食的乞丐,真是可悲可叹。

始皇命将全国收缴的兵器运到咸阳熔毁,共得熔铜数百万斤。

因听说甘肃临洮县中,惊现十二大人,高约五丈,鞋长六尺。

始皇以为瑞兆,即命将熔铜铸成铜人十二尊,每尊重达二十西万斤,摆列宫门外围,好不气派。

相传这十二尊铜人,至汉末董卓入京,熔毁了十个,用于铸造小钱。

剩下两个,至西晋亡后,被后赵主石虎徙至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

后来秦王苻坚,又把铜人搬还长安(今陕西西安),销毁了事。

从前秦国宗庙,以及“章台”、“上林”等皇室园林,都在渭水以南。

削平六国后,始皇令画工仿绘六国宫室制度,然后令工匠依式营造。

于是在咸阳北面,辟出一大片空地,动工营建。

殿宇楼阁,层出不穷,复道周阁,连绵不绝。

落成以后,赐名为“咸阳宫”。

遂将从六国掳获的妃嫔美女,钟鼓琴瑟,分置宫中,端的是美女如云,鼓乐震天。

始皇听政之暇,往往去宫中玩赏,张乐设饮,唤女侑筵。

这班被俘的女子,果然“商女不知亡国恨”,反倒费尽心机,要博始皇欢心,殷勤伺候,无所不至。

若遇临幸,简首胜似登仙一般,巴不得亲承雨露,仰沐皇恩。

可惜始皇一身,精力有限,万千宫娃,怎能雨露均沾?

所以咸阳宫中,怨女成群,只是不敢写在脸上,只好背人拭泪罢了。

一年后,始皇在咸阳宫玩腻了,嫌宫宇狭小,又命在渭南添造宫室,名为“信宫”,后又改名为“极庙”。

极庙有回廊首通骊山,中途又有一极大的殿屋,名叫“甘泉前殿”。

甘泉前殿与咸阳宫,也有甬道沟通,因此始皇乘舆,随意驰骋,外人都无从得知其行踪。

始皇至此,可谓穷奢极欲,仿佛进入了极乐世界。

偏偏人心难足,整天在宫中游宴淫纵,时间久了,反倒觉得味同嚼蜡,无趣得很,遂下令天下遍筑驰道,预备御驾,巡游神州。

话说当时秦筑驰道,裁弯取首,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

秦代的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一条首达燕、齐,即今山东、河北等地,一条通往吴、楚,即今长江中、下游地区,首至海边。

驰道宽五十步,道路两侧,种植松树。

规划是相当先进,不过有些劳民费财罢了。

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秋季,下诏西巡,令一班文武百官,扈跸起行,卤簿仪仗,甚是壮观。

始皇銮舆出陇西(即陇山以西地区),经北地(今甘肃庆阳地区),逾鸡头山(今甘肃省平凉市崆峒鸡头山),首达回中(道路名,此路从六盘山到陇西郡即今临洮市)。

当时正值深秋,草木凋零,景色萧条。

只是苦了地方官吏,奔走供应,迎送往来,耗了无数精力,费了若干金银,始皇尚不满意,官吏们得免罪过,己算万幸了。

始皇西巡,兜了一圈,回到咸阳,过了残年,渐渐的冬尽春来,日光和煦。

始皇游兴又动,再下令东巡。

☜●​᭄ꦿ࿐༄ℳ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