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依旧像往常一样,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偶尔和同桌讨论问题,或者独自去走廊尽头接水。
他没有再主动跟她说过话,也没有用任何异样的眼光看过她。
这让她在松一口气的同时,又隐隐有些失落。
果然,自己那点狼狈,在他波澜不惊的世界里,留不下任何痕迹。
然而,林晓雨不知道的是,有些注事,一旦开始,便很难轻易结束。
陈阳自己也说不清是为什么。
或许是因为那天她蹲在地上,耳朵红得像熟透的番茄,却还强撑着说“谢谢”的样子,太过鲜明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或许是因为她那支滚到他脚边、印着幼稚小猫图案的铅笔,与她平时总是笑呵呵的“老好人”形象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反差。
他开始不自觉地,在枯燥紧张的复习间隙,将目光投向那个靠窗的位置。
他看到,课间时分,隔壁组的女生拿着物理卷子来找林晓雨,指着一道关于电磁感应的题目,眉头紧锁。
“晓雨,这道题老师讲得太快了,我没太听懂,你能再给我讲讲吗?”
陈阳看到林晓雨接过卷子,仔细看了会儿题目,她的眼神里有一瞬间的游移和不确定,陈阳甚至能看出她握着笔的指尖微微用力了些——那道题并不简单,他自己也花了些时间才理清思路。
但她脸上立刻绽开那种他逐渐熟悉的、带着点温暖和耐心的笑容:“嗯…我试试看啊。
这里,是不是应该先分析导体棒的运动情况?”
她讲得并不算十分流畅,偶尔会卡壳,需要停下来想一想,甚至有个小地方的理解似乎还有偏差。
但她讲得非常认真,用笔在草稿纸上画着受力分析图,一点点地拆解,语气温和,没有一丝不耐烦。
首到那个女生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开心地说“我明白了,谢谢你晓雨!”
,她才如释重负地笑起来,眼睛弯成了月牙。
那一刻,陈阳忽然觉得,这个明明自己也没完全吃透,却还是努力想要帮助别人的女孩,有点……傻得可爱。
他还看到,有一次下午第一节课间,阳光暖洋洋地透过窗户洒进来。
大部分同学都出去活动了,教室里很安静。
林晓雨独自趴在堆满书的课桌上,脸朝向窗户这边,闭着眼睛,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阴影,呼吸均匀。
她看起来累极了,像是终于卸下了那层阳光的伪装,露出了底下真实的疲惫。
陈阳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几秒。
她睡着的样子很安静,和平时那个总是充满活力的她判若两人。
就在这时,后排一个男生大声喊着她的名字,抱着篮球冲了进来:“林晓雨!
体育组那边……”几乎是声音响起的瞬间,陈阳看到,趴着的女孩像被按下了某个开关,猛地从座位上弹了起来,脊背挺得笔首,脸上那点疲惫的痕迹瞬间被擦拭干净,取而代之的是迅速扬起的、略带茫然的笑容:“啊?
怎么了?”
她的反应快得惊人,仿佛刚才那个疲惫沉睡的人只是他的错觉。
男生大大咧咧地说了体育组借器材的事,林晓雨笑着应了声“好,我马上去”,便起身跟着出去了。
陈阳看着她匆匆离开的背影,心里某个地方轻轻动了一下。
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像是看到了一只总是蹦蹦跳跳的小动物,偶尔露出了柔软的肚皮,却又在你想要看清时,飞快地翻过身,重新武装了起来。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又一次小型测验后。
那天,数学老师利用晚自习时间讲评试卷。
下课铃响,老师刚离开,教室里立刻喧闹起来。
陈阳正收拾东西,无意间一抬眼,恰好看到斜前方的林晓雨,正动作迅速地将一张卷子对折,再对折,塞进桌肚深处,然后飞快地拉上了桌洞的布帘。
她的动作带着一种显而易见的仓促和……遮掩。
紧接着,旁边有同学凑过来,大概是看到了她刚才的动作,随口问:“晓雨,考得怎么样?”
陈阳看到她立刻转过身,脸上是毫无破绽的、灿烂的笑容,甚至还带着点轻松的调侃:“唉,别提了,又考砸了!
不过没事,下次再努力呗!”
她的声音清脆,语气自然,仿佛真的对那个被藏起来的分数毫不在意。
可陈阳分明记得,就在刚才老师讲评时,他偶尔看向她那边,曾瞥见她低着头,用力咬着下唇,手指紧紧捏着卷子边缘,那专注而紧绷的侧影,绝不是“不在意”的样子。
为什么要把低分卷子藏起来?
为什么明明在意,却要装作不在乎?
为什么累了,不敢多休息一会儿?
为什么自己还没完全搞懂,却还要去帮别人讲题?
一个个疑问,像细小的藤蔓,悄悄缠绕上陈阳的心头。
他发现,这个总是笑得眉眼弯弯、仿佛永远没有阴霾的女孩,似乎并不像她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
他看到的,是一个努力用开朗和友善包裹自己,却在无人注意的角落,会流露出疲惫和失落的林晓雨。
是一个会因为考得不好而沮丧,却不敢表现出来,只能用笑容来掩饰的林晓雨。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他无法再像以前一样,仅仅把她当作班上一个人缘不错的普通同学。
他的目光,开始有了重量,带着一丝自己尚未完全明晰的探究,和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细微的怜惜。
而这一切,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林晓雨,对此一无所知。
她只是偶尔,会感觉到似乎有一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可当她疑惑地抬头去寻找时,却只看到陈阳平静地低着头看书,或者与旁人说话的侧脸。
是错觉吧?
她总是这样告诉自己,然后压下心头那一点点莫名的悸动,继续投入到仿佛永无止境的题海之中。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在不知不觉间,跳到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