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兜里只剩87块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兜里只剩87块时,我靠帮卖豆腐的阿姨清货,摸到了赚钱的门9月底的秋老虎,把菜市场门口的水泥地烤得发烫。

我蹲在台阶的阴影里,啃着便利店买的冷馒头——皮硬得硌牙,豆沙凉得像冰,3块5一个,是我今天唯一的口粮。

左手攥着的87块钱,被手心的汗浸得发皱,纸币边缘卷成了毛边,像我此刻的日子:大专毕业,电子厂拧了3年螺丝,送外卖跑断了腿,辞工闯业3个月,8000块积蓄亏得精光——摆地摊的网红玩具堆在出租屋落灰,熬夜改的小程序分文未得。

手机震了,房东的微信像催命符:“明天中午12点前,房租580,少一分就搬。”

我盯着屏幕,咬碎的馒头渣掉在洗得发白的牛仔裤上,膝盖处的破洞是送外卖摔的,至今没补。

“呜呜……这可咋办啊……”旁边的哭声拽回我的神。

是卖豆腐的王阿姨,五十多岁,蓝围裙沾着豆渍,蹲在泡沫箱前抹眼泪。

箱里的豆腐剩了小半箱,边缘发黄,用保鲜膜盖着,却挡不住快要馊掉的颓势。

“凌晨4点磨的豆腐,”她哭着念叨,“黄豆是老家带的好豆子,磨1斤要2块多,3块1斤卖,就赚个辛苦钱。

今天卖不完,明天全馊,一分钱都落不着……”我盯着那箱豆腐,突然想起我妈——小时候家里卖玉米,熟不了的玉米堆在田埂上,我妈也是这么哭的。

攥着87块的手紧了紧,我猛地站起来,腿蹲麻了,踉跄着走到阿姨跟前:“阿姨,剩下的豆腐,我帮你卖。”

王阿姨抬头,满是泪痕的脸愣了:“你帮我卖?

咋卖?”

“我去前面小区卖,”我指了指斜对面的老旧小区,“卖完分我三成,我先押你5块钱,卖不完,这5块赔你,剩下的豆腐给你送回来。”

我从兜里数出5块钱递过去,那是张皱巴巴的纸币,我捏了半天,边角都软了。

王阿姨盯着钱,又看了看天——太阳偏西,影子拉得老长。

她咬咬牙,从泡沫箱里舀出10斤豆腐,装在小泡沫箱里,垫上湿毛巾:“这样能凉点,3块1斤,别贱卖,我本都回不来。”

抱着泡沫箱往小区走,我心跳得飞快。

到了门口,却不敢吆喝——怕被当成骗子,怕没人买,怕这最后一点机会也抓不住。

蹲在树底下,我狠狠掐了自己大腿一下:都快睡大街了,还怕什么丢人?

深吸一口气,我扯着嗓子喊:“新鲜豆腐!

刚磨的!

3块1斤!

今天卖不完就坏了,不好吃不收钱!”

第一个买主是拎菜篮的阿姨,她捏了捏豆腐,又闻了闻:“昨天买的豆腐隔天就酸,你这能放不?”

“放不了,”我实话实说,“就是因为放不住,才着急卖,您买回去今天吃,保证新鲜,我多给您一小块。”

阿姨笑了,买了1斤。

称的时候,我特意多放了小半块——不是耍小聪明,是知道,绝境里的生意,靠的不是算计,是实在。

就这么着,我在小区门口吆喝到天黑,嗓子哑了,腿冻麻了,卖了8斤豆腐。

剩下的2斤,我抱去还给王阿姨,手里攥着卖菜得的24块钱,脑子发懵:“阿姨,卖了8斤,收了24块,三成是7块2,我押了5块……”王阿姨接过钱,没算,从里面数出7块2递我,又把2斤豆腐塞过来:“这2斤你拿回去吃,不值钱。

账不是这么算的——我这豆腐3块1斤是本钱价,你帮我清了货,不然明天全馊,我一分钱没有。

这7块2,是你该得的。”

我捏着那7块2,钱皱巴巴的,却比之前的87块还沉。

路过便利店,我买了个1块5的肉包,热乎的,咬下去,肉汁流到嘴角,我突然鼻子一酸——这不是7块2,是我辞工3个月来,第一次靠“帮别人解决麻烦”赚到的钱。

回到出租屋,我掏出磨破封面的笔记本,没写流水,只写了两句话:1. 兜里只剩87块时,别想“赚大钱”,先想“帮别人解决什么麻烦”——王阿姨的麻烦是“豆腐馊掉”,我的机会就在这。

2. 白手起家的第一笔钱,赚的不是差价,是“别人信你”的钱——多给的那小块豆腐,比任何技巧都管用。

第二天一早,我抱着洗干净的泡沫箱去找王阿姨,刚到摊位,就看见她身后站着几个老乡,筐里装满了青菜、萝卜。

王阿姨笑着朝我挥手:“小伙子,我跟老乡说了,他们卖不完的菜,都让你帮着卖,规矩跟我一样!”

我盯着那些绿油油的青菜,突然明白:赚钱的门,从来不是砸开的,是帮别人解决麻烦时,别人悄悄为你打开的。

而这扇门后面,藏着的不是一夜暴富的神话,是“实在帮人,踏实赚钱”的道理——这道理,比87块钱,比那7块2的利润,更像我白手起家的第一桶金。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