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林晓,一个怀揣设计梦想、头顶“优秀毕业生”光环,
却不幸一头扎进“星光广告”这家业内著名血汗工厂的职场萌新。报到的第一天,
带我办理入职的HR小姐姐,在递给我一摞厚厚的员工手册时,压低声音,
宛如传递接头暗号:“记住,在星光,活要干得漂亮,更要让领导看见你的漂亮。还有,
”她眼神飘向三楼某个方向,语气带着讳莫如深的警告,“离那个“休闲角”远点,
那里是公司的百慕大三角,专门吞噬年轻人的上进心和KPI。”我顺着她的目光望去,
只见三楼靠窗的位置,几盆半死不活的绿萝耷拉着叶子,
几张看起来过分舒适、皮质磨损严重的沙发懒散地摆放着,
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被切割成一条条,落在空无一人的区域,
安静得与楼下键盘噼啪作响、电话铃声此起彼伏的繁忙景象格格不入。
那地方仿佛自带一种“闲人免进,摸鱼者天堂”的气场。我像只受惊的鹌鹑,连连点头,
把“远离休闲角”刻入职场生存第一准则。我的直属上司,创意二部的总监赵强,
一个发胶用量足以让臭氧层窟窿扩大的男人,用带着浓郁古龙水味的手掌用力拍着我的肩膀,
声音洪亮得能震醒隔壁部门午休的同事:“小林啊!好好干!我们星光,
最看重的就是你们年轻人这股子冲劲!别学部门里那些老油条,磨洋工,混日子,
那是没出息!”他说话时,目光意有所指地扫向办公区一个靠窗的角落工位。
那工位干净得近乎诡异,除了公司标配的电脑和文件夹,
只孤零零地摆着一盆绿萝——奇怪的是,那绿萝却长得异常茂盛,油绿绿的叶片肥厚发亮,
与三楼那些蔫头耷脑的同类形成鲜明对比。“那是陈哥的位置,
”旁边工位一个叫孙薇的姑娘,顶着堪比国宝的黑眼圈,趁赵总监转身的间隙,
凑过来小声科普,“陈工,陈默。咱部门的“定海神针”——就是吧,这针可能生锈了,
基本定着不动,偶尔随波逐流。”她话音刚落,一个身影就慢悠悠地晃了进来。
来人看着三十五六岁,头发略显凌乱,像是刚被风吹过或者根本没认真梳,
身上是件洗得领口有些松弛的浅灰色T恤,下身一条看不出品牌的休闲裤,脚上一双……嗯,
老北京布鞋?他手里端着一个硕大的白色搪瓷杯,
杯身上印着褪色的“先进个人”四个红色大字,边缘还有几处磕碰掉漆的痕迹。耷拉着眼皮,
仿佛永远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旁若无人地走到那个“定海神针”工位坐下,
按下电脑开机键,然后……拿起一块软布,开始专注而轻柔地擦拭那盆绿萝的叶子。那神情,
那动作,仿佛在呵护一件稀世珍宝,而非一盆随处可见的办公室绿植。这就是陈默?
跟我预想中那种西装革履、眼神锐利、开口闭口4A理论与创意风暴的广告精英,
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这形象,更像我家小区门口天天提着鸟笼子下棋的王大爷。
我的第一次职场重击,来得迅雷不及掩耳。入职第三天,
赵总监就把我叫进他那间堆满各种“金嗓子”和“脑白金”空盒子的办公室,
脸上堆着“我看好你”的招牌笑容。“小林啊,来了个急活,优享生活’APP那个项目,
甲方爸爸突然要三个备选LOGO方案,下周一上午就要。你是新人,
正需要这样的机会锻炼,独立完成,有没有问题?”他说话时,手指把玩着一支万宝龙钢笔,
笔尖在灯光下闪着冷硬的光。我看着他那不容置疑的眼神,
一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热血直冲脑门,几乎是条件反射地立正回答:“没问题,
总监!保证完成任务!”回到工位,对着空白的电脑屏幕发了五分钟呆,
我才猛地反应过来——今天已经周四了!满打满算,三天时间,三个全新的LOGO方案?
我连“优享生活”这个APP的核心功能和目标用户都还没彻底搞清楚!接下来的两天,
我开启了地狱求生模式。查资料,看竞品,画草图,推翻,
再画……每天顶着日益浓重的黑眼圈,靠速溶咖啡疯狂续命。办公区的灯熄了又亮,
同事走了又来,只有我像个钉子户,牢牢钉在椅子上。而斜对面那个“定海神针”工位,
陈默依旧保持着令人发指的规律:早上九点准时晃进来,下午五点半准时消失。大部分时间,
他不是在摸鱼我几次假装路过,清晰看到他屏幕上的蜘蛛纸牌和扫雷界面,
就是在侍弄他那盆宝贝绿萝,要么就是端着那个“先进个人”搪瓷杯,
在茶水间和工位之间进行匀速往返运动。偶尔在键盘上敲打几下,
也一副有气无力、仿佛下一秒就要趴倒睡着的模样。更让我心态有些失衡的是,
每次我去茶水间冲洗咖啡杯,几乎都能“偶遇”他。他总是慢条斯理地接着热水,
或者挑着速溶咖啡里的结块,然后靠在料理台边,像是随口闲聊般问一句:“小朋友,
项目进展如何?”起初,我还秉持着新人的谦卑和对“老油条”的本能警惕,
含糊地答“还行””、“在努力”。但连续的高压和毫无进展的焦虑,像不断充气的气球。
终于,在一个接近凌晨、办公室里只剩下我们两人,我看着第N版被自己否决的草图,
几乎要崩溃时,对着空荡荡的咖啡机,带着浓浓的鼻音抱怨:“还能怎么样?毫无头绪!
甲方要求‘既要体现生活的便捷,又要有人文的温度,
还要有科技的酷感’……总监还说要有“爆点”!
这跟要求一碗泡面既要健康营养又要米其林三星口感有什么区别?我就是个刚毕业的画图仔,
我哪懂什么生活温度和科技酷感啊!”陈默没说话,
悠地拧开茶水间一个他私人专用的、上了锁的小柜子后来我知道那是他的“精神粮仓”,
拿出一个小巧的磨豆机和一包深褐色的咖啡豆,熟练地磨好,用挂耳包给我冲了一杯,
推到我面前。“尝尝,蓝山,朋友带的,比那刷锅水强点。”他咂咂嘴,
目光投向窗外漆黑的城市夜景,只有零星的灯光像顽固的星星,
“便捷、温度、酷感……听着是挺扯的。”他顿了顿,像在自言自语,“你说,生活是什么?
就是一睁眼,柴米油盐酱醋茶。“优享”想让人偷懒,又不想显得太懒,对吧?”他转过头,
那双平时总是耷拉着的眼睛,在灯光下似乎清亮了一瞬:“想想你每天睁开眼,最先碰什么?
是不是那个关不掉的手机闹钟?上面那个“再睡五分钟”的按钮,让你又爱又恨吧?还有啊,
早上挤地铁,那个刷卡机“嘀”一声,是让你觉得便捷,
还是提醒你“社畜的一天又开始了”?下班回家,便利店那个扫码枪“哔”一下,是科技感,
还是……一种说不出的疲惫感?”他声音不高,语速平缓,像在唠家常,却像一颗颗小石子,
接连投进我那片混乱不堪的脑海,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手机闹钟、地铁闸机、便利店扫码枪……这些我司空见惯、甚至时常抱怨的东西,
似乎被赋予了另一种视角。我端着那杯温热的、香气异常醇厚的咖啡回到工位,
脑子里反复咀嚼着陈默的话。便捷一定是正向的吗?它会不会也携带着某种焦虑和压迫?
温度,是不是就藏在那些让人会心一笑,或者心生感慨的生活细节里?科技,
除了冷冰冰的酷,能不能……有点笨拙的、属于人的烟火气?灵感,像被一把生锈的钥匙,
悄悄撬开了一条微小的缝隙。周一一早,我顶着两颗堪比炭球的黑眼圈,
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情,将三个最终敲定的方案发到了赵总监邮箱。心脏在胸腔里擂鼓,
手心全是冷汗。半小时后,赵强一阵风似的冲进办公区,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惊喜,
声音比平时又高了八度:“可以啊小林!优享生活的方案过了!甲方非常满意!
尤其喜欢那个以‘“再睡五分钟”按钮和地铁闸机波纹结合的设计概念!
说既有精准的生活场景捕捉,又有微妙的情感共鸣!年轻人,就是有想法,有冲劲!
大家都要向林晓学习!”我懵了,巨大的狂喜和后知后觉的虚脱感同时席卷而来。
周围同事投来或羡慕、或祝贺、或带着探究意味的目光。孙薇悄悄从隔板那边伸过手,
给我比了个大大的大拇指。我下意识地,第一时间看向陈默的工位。他正拿着个小喷壶,
慢悠悠地给他的绿萝喷水,闻言动作停都没停,眼皮都没抬一下,
仿佛这边区的喧嚣和嘉奖与他隔着次元壁。只有在我目光灼灼地看过去时,
他才极快地、几不可察地掀了下眼皮,对着我的方向,微不可觉地点了一下头。那一刻,
我心中那个固化的、“混日子老油条”的形象,咔嚓一声,裂开了一道清晰的缝隙。
之后的日子里,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两次。一次是给一个针对老年群体的保健品写广告语,
我憋了三天,写出“健康长寿,幸福永久”、“呵护爸妈,
关爱晚年”这种自己看了都脚趾抠地的口号。在茶水间,我对着咖啡机唉声叹气,
陈默一边用勺子小心翼翼地把速溶咖啡里的结块挑出来,
一边像是闲聊似的说:“我家楼下张大爷,每天雷打不动提着他那画眉鸟笼子去公园下棋,
最烦别人说他老,说他不中用了。他管那叫……“享受慢时光”,说年轻人忙得跟陀螺似的,
那才叫可怜。”我如同被点了穴,福至心灵,回去就把广告语改成了“时光慢下来,
陪伴多一点”、“活力不减当年,优雅享受慢生活”。提案一次通过,
客户表示“说到了心坎里”。另一次是参与一个难度极高的跨界营销方案,我连续加班一周,
人都快被熬成灯油,核心创意点却始终像隔着毛玻璃,模糊不清。某个深夜,
陈默破天荒地没有准时下班,而是在我工位附近,慢吞吞地整理他那个百宝箱似的抽屉,
然后“不小心”把一叠厚厚的、边角都磨得起毛的牛皮纸笔记本碰掉在我脚边。
我连忙弯腰帮忙捡拾,就在递还给他时,指尖无意中掀开了几页,瞥见里面密密麻麻,
全是各种手写的数据分析、消费者心理洞察、经典广告案例的深度剖析,
甚至还有对失败项目的复盘反思。那笔迹苍劲有力,逻辑清晰,见解刁钻,
与他平日里那副懒散无为的形象判若两人!我手一抖,像被滚烫的开水溅到,
慌忙把本子塞回他手里,心跳如鼓。他接过去,面色如常,
随手将那叠价值难以估量的笔记塞回抽屉深处,仿佛那只是几本过期杂志,然后什么也没说,
晃悠着走了。我看着他那略显单薄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心里仿佛有十五级台风过境,
一片狼藉。那些笔记的深度、广度和前瞻性,远超我接触过的任何市面资料和公司培训。
这个陈默,他根本不是懒,更不是无能!他是在……装死?他为什么要这样?我对他的好奇,
如同藤蔓般疯狂滋长,达到了顶点。我开始更加细致地观察他。
他确实很少参与部门那种打鸡血、喊口号的动员大会,
对赵总监画的那些“上市分红”、“财富自由”的大饼也表现得兴趣缺缺,
通常都是躲在角落,要么闭目养神,
要么……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现在我知道那不是在乱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