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史上最冤种的造反筹备会议“本王现在跑路还来得及吗?
”看着后院三个正在研究怎么用锄头对抗禁军的门客,
楚王萧景琰默默把刚写好的《辞职造反申请书》塞回了袖子里。
事情要从三天前那个改变他命运的日子说起。作为靖国最闲散的王爷,
萧景琰的人生信条是“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吃饭绝不干活”。
他在京城的口碑两极分化——百姓觉得他是个和善的废物,朝臣觉得他是个无害的装饰品,
皇帝觉得他是个...好吧,皇帝可能压根没想起过他。
可他那皇帝叔父萧衍不知抽了什么风,突然要在全朝推行“绩效考核”,连藩王都不放过。
那天早朝,萧景琰还在打瞌睡,忽然听见自己的名字。“楚王啊,”皇帝摸着山羊须,
语重心长,“你看你年纪轻轻,终日无所事事,朕心甚痛啊。这样吧,给你三个月,
若是政绩考核不合格,这藩王之位...”后面的话萧景琰没听清,
他光顾着琢磨“无所事事”这四个字——这难道不是对他职业生涯的最高评价吗?
直到回到楚王府,看见账房先生递上来的账单,他才真的慌了。“王爷,
您上月开销:买蛐蛐三百两,斗鸡五百两,听曲八百两...本月俸禄已被陛下扣了一半。
按照这个速度,下个月咱们就得典当家具了。”萧景琰瘫在镶金边的檀木椅上,
感觉人生无望。这椅子还是他去年死皮赖脸从皇帝那里讨来的,说是“体现叔侄情深”,
其实纯粹是看上了它的舒适度。“王爷,要不...”贴身侍卫赵铁柱小心翼翼地说,
“咱们反了吧?”萧景琰一口西湖龙井全喷在了赵铁柱的脸上:“你说什么?”“属下是说,
咱们可以反过来努力工作,争取考核优秀!”赵铁柱抹了把脸,急忙改口。萧景琰眯起眼睛,
觉得此事不简单。他这个侍卫什么都好,就是脑子偶尔会短路。当夜,
他在书房发现了一封密信,是已故父皇留下的。说来惭愧,这书房他一年也进不了几次,
这次是为了找藏在书里的私房钱才偶然发现的。信中写道,若皇帝昏庸无道,
他可凭藏在书房暗格中的...“兵符!一定是兵符!”萧景琰激动地打开暗格,
然后愣住了。里面整整齐齐放着一沓银票,还有一张字条:“儿啊,爹知道你迟早要败家,
这些够你花到四十岁了。”萧景琰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爹真是料事如神!但数了数银票,
他又哭了——按照他现在的花销速度,这些钱顶多撑两年。他不死心,继续翻找,
终于在银票下面找到了另一张字条:“开玩笑的,真以为爹不给你留后路?去城南土地庙,
第三尊佛像底下有为父给你留的...”这次一定是兵符了!
萧景琰连夜带着赵铁柱赶往土地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搬开佛像,
果然发现一个沉甸甸的木盒。打开一看,又是一张字条:“乖儿子,还真来啊?爹逗你玩的。
不过看你这么认真,告诉你实话吧——龙椅坐着可难受了,谁坐谁知道。对了,
佛像底下真藏了东西,是你七岁那年偷藏的糖人,
现在应该化成了一滩...”萧景琰:“......”他严重怀疑他爹是搞笑艺人转世,
而不是什么英明神武的先帝。走投无路之下,他只好真的开始筹划——造反。毕竟,
被贬为庶民后连蛐蛐都买不起的日子,想想就可怕。第一件事,招兵买马。
他在京城最贵的酒楼包了个雅间,美其名曰“招贤纳士”,结果来的都是些什么牛鬼蛇神?
“王爷,这位是种地能手老王,一锄头下去能挖三米深!”赵铁柱热情地介绍。
老王憨厚一笑,露出缺了颗门牙的嘴:“主要以前经常挖红薯,练出来了。
”“这位是算命先生张半仙,能预知吉凶!”张半仙捋着胡须,
一脸高深莫测:“老夫昨日算到今日必有人请吃饭,果然应验。这不,王爷您就请了。
”最离谱的是原本要策反的禁军副统领周将军,
此刻正抱着萧景琰的大腿哭诉:“王爷您不知道,陛下扣了我三年年终奖!
就因为我上次狩猎时不小心把箭射到了他裤子上...可那能怪我吗?是那只兔子太能跑了!
它直冲着陛下跑去,我那一箭是为了救驾啊!”萧景琰看着这老泪纵横的将军,
开始认真思考现在投降能不能争取宽大处理。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军师其实就是账房先生***说,造反首先要有个象征,比如玉玺。
“咱们去把玉玺偷出来!”萧景琰一拍大腿,“有了玉玺,咱们想写什么圣旨就写什么圣旨!
”当夜,他们潜入御书房。这倒是不难,
因为周将军提供了详细的守卫换班时间——虽然他强调这是为了“更好地保卫陛下”。
黑暗中萧景琰摸到一个冰凉坚硬的物件,心下一喜,赶紧溜回府中。点亮灯一看,
他手里拿着一套精致的金制螃蟹八件套,盒子上还刻着“朕最爱吃蟹”。而此时皇宫内,
皇帝正大发雷霆:“谁把朕的蟹八件偷走了!没有这个朕怎么吃夜宵!快去给朕找回来!
”真正的玉玺,此刻正被皇帝拿来砸核桃。“这玩意儿砸核桃真好用,”皇帝对太监总管说,
“比锤子顺手多了。”第一次行动宣告失败,但意外的是,
周将军在御书房顺走了一本小册子。“王爷,这是陛下的黑账本!”萧景琰激动地打开,
只见第一页写着:“三月初三,克扣周将军年终奖,存私房钱五百两;三月初四,
故意打碎太后花瓶,嫁祸给小皇子,省下赏银一千两;三月初五,偷偷把政务推给丞相处理,
自己溜出宫斗蛐蛐...”这哪是黑账本,这分明是皇帝的作死记录!“好东西啊!
”萧景琰眼睛亮了,“有这个,咱们的胜算又多了一成!”而此时,
皇宫内的皇帝正美滋滋地吃着核桃仁,对太监总管说:“你说,
朕要是故意给景琰那小子放水,他能不能顺利造反成功?这皇帝朕早就不想当了!
天天早起上朝,批阅奏折,连出宫玩都要被御史念叨...”太监总管擦擦汗:“陛下,
楚王殿下他...好像偷走了您的蟹八件。”皇帝一愣,继而拍腿大笑:“有眼光!
果然是干大事的人!知道从朕最心爱的东西下手!
”太监总管小心翼翼地问:“那...要不要加强皇宫守卫?”“加强什么加强!
”皇帝瞪眼,“你是生怕他造反成功不了吗?传朕旨意,
今晚御书房值班的守卫全都罚俸一月,就说他们***,连蟹八件被偷了都没发现!
”“那玉玺...”“就说是被楚王偷走了!”皇帝眼睛一亮,“对!就这么说!
等他‘偷’走玉玺,朕就顺势退位!妙啊!”太监总管看着兴奋的皇帝,
深深地为这个国家的未来感到担忧。
---第2章:一篇控诉五仁月饼的檄文引发的血案策反大会变成诉苦大会,
萧景琰看着哭倒一片的文武百官,终于明白这个国家吃枣药丸。事情是这样的。
得到了皇帝的黑账本,萧景琰信心大增。军师建议,应该正式起事,
而起事首先要有一篇慷慨激昂的檄文,揭露皇帝的昏庸无道,争取民心。“这个我在行!
”张半仙自告奋勇,“老夫文采斐然,当年写的情书感动了整个村子的寡妇!
虽然她们最后都嫁给了别人,但那是因为老夫志在四方,不想被婚姻束缚!
”萧景琰将信将疑,但现在实在无人可用,只好让他试试。三天后,
张半仙交来一篇洋洋洒洒五千字的《讨皇帝檄》。萧景琰满怀期待地打开:“夫皇帝者,
真小人也!克扣臣子俸禄如土匪,抢夺点心如强盗。犹记去岁中秋,御膳房做月饼十盒,
陛下独吞八盒,只分予朝臣两盒,且皆是五仁馅的!此等行径,人神共愤...”看到这里,
萧景琰的手已经开始发抖了。他强忍着继续往下看:“又记去岁寒冬,陛下以体察民情为名,
亲临京城最大酒楼醉仙楼,点尽招牌菜色,末了竟以‘难吃’为由拒绝付账!
掌柜含泪送走圣驾,当夜便气得病倒在床...”“再记今春围猎,陛下射鹿不中,
迁怒于陪同的禁军统领,罚其学兔子跳绕场三周。堂堂二品武官,受此大辱,
颜面何存...”萧景琰看得额头青筋直跳:“这就是你写的檄文?
”张半仙得意洋洋:“如何?是不是字字泣血,句句诛心?老夫特意采用了排比句式,
增强气势!”“我让你写皇帝昏庸无道、民不聊生,
你写他抢月饼、吃霸王餐、让人学兔子跳?!”“王爷,这还不昏庸吗?”张半仙理直气壮,
“民以食为天,陛下连吃食都要与臣子争,与民争利,此乃亡国之兆啊!
”萧景琰气得想把檄文摔他脸上,但转念一想,好像也有点道理...才怪!更离谱的是,
这篇檄文被不知哪个糊涂蛋混进了奏折里,直接送到了皇帝面前。等萧景琰发现时,
已经来不及追回了。他吓得魂飞魄散,连夜收拾细软准备跑路。“把值钱的东西都带上!
”他指挥着赵铁柱,“咱们去江南,隐姓埋名...”谁知第二天早朝,
皇帝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夸赞这篇“奏折”:“楚王门客张文远所奏甚合朕心!
御膳房确实越来越不像话,朕决定即日起整顿御膳房,严查点心克扣问题!另外,
醉仙楼的账,朕明日就派人去结清!”满朝文武感动得热泪盈眶,
下朝后纷纷堵在楚王府门口,不是来抓反贼,而是来诉苦的。“王爷,您不知道,
陛下上次借我家的前朝花瓶至今未还,那是我家传家宝啊...”“王爷,
陛下欠我爹的麻将钱都十年了,每次都说下次给...”“王爷,
陛下上次微服私访看上了我闺女...养的狗,非要抱走,
我闺女哭了好几天...”“王爷...”萧景琰看着这一张张委屈的脸,
深深地为这个国家的未来担忧。这届领导班子,从皇帝到大臣,怎么看起来都不太聪明?
趁着皇帝南巡,萧景琰决定玩票大的——直接占领皇宫。檄文什么的太麻烦,不如直接动手!
“咱们挖条密道,直通皇宫内部!”他意气风发地说。老王立刻来了精神:“挖洞我在行!
保证又快又稳!”说干就干。老王不愧是种地能手,带着几个人日夜不停地挖,
三天后果然挖通了一条从楚王府直通皇宫的密道。萧景琰带着他的“精锐”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