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儿站在法院门口,手中紧握着一叠文件,纸张边缘己被她的指尖摩挲得微微卷起。
她深吸一口气,冷空气裹挟着湿意涌入肺腑,竟让她感到一丝久违的清醒。
这一天,她等了太久。
曾几何时,她以为婚姻是港湾,是风雨来临时的庇护所。
可现实却将她困在一座名为“赵原”的牢笼里。
起初是言语的冷刺,渐渐演变为情绪的操控,再到后来,是***裸的威胁与精神的碾压。
她曾试图妥协、退让、沉默,以为忍耐能换来一丝怜悯。
可换来的,却是更深的窒息。
她记得那个雨夜,赵原摔碎了她最爱的青瓷花瓶,碎片溅到她的脚边,像一场无声的警告。
“你敢走?
你试试看,我会让你一无所有。”
他的声音低沉而冰冷,眼神里没有一丝温度。
那一刻,她蜷缩在角落,听着自己心跳的声音,仿佛听见了灵魂被一点点碾碎的声响。
但有些觉醒,来得晚,却注定不可逆转。
庭审当天,阳光破云而出,洒在法院的台阶上,像一层薄金。
李婉儿穿着素净的米色套装,头发整齐地挽起,脸上未施浓妆,却透着一种沉静的力量。
她走进法庭时,赵原坐在被告席上,目光阴沉地扫过来,嘴角勾起一丝讥讽的笑。
“李婉儿,你真的要走到这一步?”
他低声说,语气里仍带着惯有的压迫。
她没有看他,只是轻轻坐下,将诉状平铺在桌上,像展开一面旗帜。
法官宣布开庭。
当原告陈述环节开始时,李婉儿站起身,声音起初有些微颤,但很快,便如溪流汇江,渐趋坚定。
“我叫李婉儿,今天,我以原告的身份,正式提起离婚诉讼。”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法官、陪审员,最后落在赵原身上,“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妻子,但我曾竭尽全力去爱、去经营这段婚姻。
可我逐渐发现,爱不该是恐惧的代名词,婚姻也不该是监禁的牢笼。”
她一字一句,陈述着多年来的精神控制、言语暴力、经济封锁,以及那一次次被剥夺自我意志的瞬间。
她出示了录音,是赵原威胁她“若敢提离婚,就让她社会性死亡”的原声;她展示了心理评估报告,证明自己长期处于焦虑与抑郁状态;她还请来了证人——她的闺蜜与心理医生。
“我不是在报复,”她轻声说,“我是在自救。
也是在告诉我的女儿,女人有权利说‘不’,有权利走出黑暗,走向光。”
那一刻,法庭寂静无声。
连赵原也微微变了脸色——他从未见过这样的李婉儿。
不是顺从的影子,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尊严的女性。
庭审持续了三天。
舆论逐渐发酵,媒体开始关注这起“高知女性离婚案”背后的家庭暴力与精神控制议题。
社交媒体上,成为热搜话题,无数女性留言:“我也是。”
最终,法院作出判决:准予离婚,子女抚养权归李婉儿,赵原需支付抚养费与精神损害赔偿金,并禁止接近李婉儿母子女。
宣判那天,李婉儿走出法院,阳光洒在她脸上,她轻轻闭上眼,仿佛听见了某种东西碎裂的声音——是枷锁,是恐惧,是过去十年的沉默。
深吸一口气,李婉儿笑了,仿佛置身于一个光的世界,身边飘起了纯净的莲花。
这些莲花闪耀着灵性的光辉,庄严而神圣,指引着李婉儿走向新人生。
大学同学陈曦走过来,抱了抱李婉儿,说“婉儿,从今天起,你自由了,恭喜你获得新生,往后余生好好爱自己,相信你一定能走出自己不一样的美好人生旅途。”
李婉儿笑着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