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牛车载着大家一路颠簸,约莫个把小时后才到镇上,等下车的时候,叶妙只觉***都快颠麻了。

“妙丫头,现在流民查得严,你办完事就赶紧过来找我,别走散了。”

一旦查到是流民,不是被罚款,就是可能驱逐出大梁,李婶也是担心叶妙,小声提醒。

叶妙自然不敢随意走动,连跟李婶点头,然后道:“好,李婶放心,我去一下当铺就回。”

这次赶集,李婶也是带了自家母鸡生的蛋,做的干菜,和她绣的帕子荷包带来镇上换钱补贴家用,叶妙不好劳烦李婶陪她去当铺。

在李婶寻找位置摆摊的时候,叶妙也趁机了解了一下大梁现在的物价。

因着周边打仗,不少北狄人逃到大梁望夫镇,导致市面上的米面从原来的2文钱每斤,涨到了6文,菜价、肉价也翻了两三倍。

叶妙是从末世穿来的,经历过比这更恐怖的物价飞涨,她忍不住捏紧了从耳上取下的钻石耳环,暗中祈祷这些东西能值些钱。

因着赶集,人声鼎沸,很是热闹。

街道两边还有支起的摊子,来往兜售时令糕点,什么麻饼、火烧,馄饨、果蔬……这热闹的烟火气息,让经历过末日大萧条的叶妙眼睛都不够看,但更多的是勾起她的馋虫。

太想吃了。

不过现在没钱,叶妙只敢放肆看看过个眼瘾。

叶妙打听到当铺的位置后,就立马找了过去。

她一身补丁的旧衣,进了铺子,那柜台上的小伙计眼皮都不带抬的。

待叶妙递过耳环,道句:“劳烦,我要典当。”

小伙计皱着眉头扫了眼:“刚玉银耳珰?

一对,最多八个铜板。”

叶妙瞪大眼睛,险些这话呛死:“什么刚玉,我这是钻……透明宝石,不是银的,这耳珰永久不变形,而且做工极精巧,劳烦小哥再瞧瞧。”

伙计随意扫了一眼耳环,撇嘴:“死当活当?”

叶妙试探:“死当多少钱?”

伙计便冲后吆喝:“旧耳珰一对,十二个铜板……”气的叶妙首接抓回耳环,转身便走。

指甲盖大的两粒钻石,末世不值钱,古代也这么不值钱?

十二文钱,还不够还李婶人情的。

叶妙打算找家首饰铺再问问,她就不信冲着她那个世界的工艺,这耳环卖不上价。

不过,叶妙刚走几步,柜台后一道小门开启,走出个小老头来,拦下了她。

“姑娘且留步,手中耳珰可容我一观?”

本对叶妙爱搭不理的伙计,忙恭敬迎上:“掌柜。”

老头摆摆手,冲叶妙和善道:“我姓陈,是这间当铺的掌柜。”

“姑娘说的透明宝石,我倒有听说过,海外有种极坚硬的宝石,传闻能切金断玉……”叶妙看着陈掌柜倒像个识货的,死马当活马医,便将耳珰递上:“切金断玉的宝石,这就是!”

陈掌柜欣喜接过:“确是矿石,刚玉没有这样的通透度。”

再看宝石切面,技艺之精湛是他平生仅见,陈掌柜喜上眉梢,连开口道:“百两死当,姑娘意下如何?”

不说大梁,就是当世诸国的宝石切割工艺,都并不纯熟,多是在原石的基础上雕刻打磨。

这报价,冲着这精细的切割工艺也是值得的,陈掌柜在心底默默盘算着。

叶妙听到陈掌柜的报价,双眼顿时亮了,百两白银,十万铜板,大约相当于末世前的十万块钱了!

这个价格远超叶妙预期。

像李婶他们生活在村镇的农人,一年花费也不过七八两银子。

甚至家中种地种菜、养鸡喂猪的,还能更少。

叶妙毫不犹豫与陈掌柜完成了交易。

陈掌柜也生怕叶妙反悔,听她点头答应,赶紧回后面去办手续取钱,十分利索地将当票、银票递交叶妙。

叶妙拿着银票反复打量一番,陈掌柜连道:“姑娘放心,我们陈记典当行可是祖上传下来的百年老店,诚信经营,银票不会有假。”

其实叶妙倒不是怕银票是假的,而是挺好奇古代的东西,这跟她儿时用的钱可完全不一样。

叶妙也怕陈掌柜误会,连道:“陈掌柜言重了,我是想着待会还要去买些东西,银票不方便用。”

话音刚落,陈掌柜就立马道:“好说好说,我给你换一些零钱。”

很快,百两银票就变成了一把碎银子,并几张十两的银票。

碎银还挺重,叶妙拿在手中沉甸甸的,陈掌柜倒是体贴,特意送了一个缠在腰上的钱袋子给叶妙。

陈掌柜示好结束后,又忍不住开口道:“姑娘若还有同样做工的当品,尽可前来,定不会低于行情价。”

叶妙还有一根项链,虽然她不想当,不过也没有首接拒绝陈掌柜,点头道:“陈掌柜给价公道,往后若再得了好东西,自然来找掌柜您。”

叶妙前脚刚走,柜台上的小伙计就忍不住问道:“掌柜,那个耳铛就真的能值一百两吗?”

对铺里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哪知陈掌柜敲他一个爆栗:“早叫你跟老师傅多学多问,就躲懒,三年练不出一双招子,要不是老夫眼尖,今儿就差点让你错过一个好货。”

又叫将耳珰用礼盒仔细装好,道:“东家有喜,正愁不知道送什么礼呢。

这个正正好!”

有了钱的叶妙,自然是不停的买买买。

先去路边面摊要了一碗卤肉面,特意多花了三个铜板,在面上加了满满的卤肉臊子。

一碗面下肚,叶妙还觉得不够,又去买了一个肉饼,一块发糕,一个葱油粑。

等叶妙和李婶汇合的时候,她背后多了一个竹背篓,背篓里塞满了吃的用的和穿的,两手也没空着,都拎了不少东西。

李婶看到叶妙的时候,目光上上下下在她身上扫了好几圈,然后凑过来低声问:“妙丫头,你这是发财了?”

这要不是发财,金山银山也经不住叶妙这么个用法呀。

叶妙自然觉得自己是发了一笔财,不过她年岁虽小,但也深知财不外露的道理,摇头道:“耳环当掉了,想着难得来一趟镇上,索性把要买的都买了,总不能一首用李婶的。”

来之前,叶妙就跟李婶商量过,要是她把耳环当掉有钱了,就将李婶家没人住的老宅租下来,她自然得提前置办一下生活用品。

李婶看得有些心疼,忍不住道:“家里不少东西都能给你用,你快去退掉,你还小,往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你不是说还想找父母吗?

这寻人更是得费不少钱。”

找父母是叶妙的托词,不过李婶不知道,叶妙这会只得硬着头皮道:“李婶,买都买了,还是别退了,以后我花钱会省着点的。”

李婶倒也没有再劝,想着大概叶妙曾经也是大户人家出身的,所以不懂这些,往后她多提点一二便是。

叶妙这次赶集,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