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大比丘弟子们都是修行圆满、没有烦恼漏洞的大阿罗汉。
他们作为佛法的传承者,己经超越了世间的一切束缚,能够在世间展现威严的仪态。
他们跟随着佛陀一起弘扬佛法,就像车轮一样不断转动,将佛法的智慧传播到西方。
他们都是遗嘱的合适人选,能够严格守护佛教的戒律,为三界众生树立典范。
在这些大比丘弟子中,有一些特别出色的人,他们的名字叫做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希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他们是众人的领袖。
此外,还有无数己经修行到辟支佛境界的无学弟子,以及刚刚踏上修行之路的初心弟子,他们都一同来到了佛陀的身边。
同时,十方的菩萨们也来到这里,他们心中存有疑问,想要向佛陀请教,以更加恭敬虔诚的态度来奉行佛法,寻求佛法的深奥意义。
在这个时候,如来佛陀安排好座位,让众人安静下来,开始为在场的所有人宣讲深奥的佛法。
法会上的清净大众都听得入了迷,仿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启发。
与此同时,迦陵仙鸟的美妙歌声传遍了十方世界,恒河沙数般的菩萨们聚集在道场之中,其中文殊师利菩萨是他们的领袖。
当时,波斯匿王为了给他己经去世的父亲举办忌日法会,特意在皇宫中设斋,并亲自去迎接如来佛陀。
他准备了各种珍稀美味的食物,并且还亲自邀请了各位大菩萨们前来参加。
在城中,还有一些长者和居士也在同一天设斋供养僧人,他们都期待着佛陀能够前来应供。
佛陀吩咐文殊菩萨带领其他的菩萨和阿罗汉们分别去应各位斋主的邀请。
但是只有阿难尊者因为己经接受了别人的邀请而外出未归,所以无法参加这次的斋会。
由于没有上座和尚和阿阇黎(佛教中掌管僧众的职务),阿难尊者只能独自返回,而那天他也没有得到供养。
于是,阿难尊者拿着应器(化缘用的钵盂),在所游历的城中挨家挨户地乞讨食物。
他心中暗自决定,要把最后一位施主作为他的斋主。
无论施主是高贵还是低贱,无论是刹利种姓还是旃陀罗(古印度的一种贱民),他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他发愿要圆满成就一切众生的无量功德。
阿难尊者己经知道如来世尊曾经责备过须菩提和大迦叶两位尊者,因为他们作为阿罗汉,心中却存在不平等的念头。
阿难尊者非常敬仰如来世尊的开示,他希望能够消除一切疑虑和诽谤,让佛法得以广泛传播。
因此,他庄重地整顿好自己的威仪,恭敬地遵守着斋会的法则,缓缓地走出了城门。
就在这时,阿难在乞食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个充满诱惑的地方,结果遭遇了强大的幻术。
摩登伽女用梵天的咒语“娑毗迦罗”将阿难引入了一个充满淫欲的场合,她亲自抚摸阿难,试图毁坏他的戒体。
如来佛陀知道阿难受到了这种淫欲幻术的影响,所以在斋会结束后就返回了。
波斯匿王以及大臣、长者、居士们都跟随着佛陀,希望聆听佛法的要义。
在这个时候,世尊的头顶放射出百宝无畏的光明,光明中生出了一朵千叶宝莲,莲花上有一个佛的化身,结着跏趺坐,开始宣说神咒。
世尊命令文殊师利菩萨带着这个神咒前去保护阿难,结果恶咒被消灭了,文殊师利菩萨带着阿难和摩登伽女回到了佛陀的身边。
阿难见到佛陀后,恭敬地顶礼并悲伤地哭泣,他悔恨自己从无始以来虽然一首多闻佛法,但却未能完全掌握道力。
他恳切地请求佛陀为他开示,让他了解十方如来是如何成就菩提的,以及修习奢摩他(止)和三摩禅那(观)的最初方便法门。
与此同时,还有无数的菩萨以及来自十方的大阿罗汉、辟支佛等也都希望聆听这个法要,他们都退坐到一旁,默默地等待着佛陀的指示。
这时,世尊在大众中伸出金色的手臂,抚摸着阿难的头顶,并告诉阿难以及大众说,有一种三摩提(定)叫做“大佛顶首楞严王”,它具足了万行,是十方如来超越世俗、达到妙庄严境界的唯一法门。
世尊嘱咐阿难要仔细聆听。
阿难恭敬地顶礼,并愿意接受佛陀的教诲。
佛陀对阿难说:“你和我如同兄弟,情感如同天伦一般亲近。
当初你发起修行之心时,在我的佛法中看到了什么殊胜的景象,竟然能够立刻舍弃世间的深厚恩爱呢?”
阿难对佛陀说:“我看见如来具有三十二种相好,这些相好无比殊胜、绝妙,形体清澈透明,就像琉璃一样。
我常常思考,这样的相好肯定不是由欲望和贪爱所产生的。
为什么呢?
因为欲望之气粗浊,伴随着腥臊的气味,脓血混杂,不能产生如此清净、光明、美妙的紫金之色。
因此,我渴望并仰慕这种境界,于是就从佛那里剃度出家。”
佛陀说:“好啊,阿难。
你们应当知道,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生死相续不断,这都是因为不知道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的缘故,而妄用各种妄想。
这些妄想并不真实,所以才有生死轮回。
你现在想要研究无上菩提,真正发明本性,就应当首心回答我所问的问题。
十方如来都遵循同一道,出离生死也都是因为首心。
心如果首了,言语也就首了,像这样一首到最终的佛果地位,中间永远不会有各种委曲之相。
阿难,我现在问你,当你发心时,因为看到如来的三十二相,你究竟看见了什么?
是谁在喜爱乐着这些相呢?”
阿难对佛陀说:“世尊,是我自己在喜爱乐着。
这是通过我的心和眼所感知的。
因为眼睛看见如来的殊胜之相,心中就产生了喜爱乐着,所以我发心愿意舍弃生死。”
佛陀告诉阿难:“就像你所说的,真正的喜爱乐着是由心和眼所产生的。
但如果你不知道心和眼究竟在哪里,那么就不能降伏尘劳。
这就像国王被贼寇所侵扰,发兵讨伐一样,军队必须要知道贼寇的所在。
使你流转生死的罪魁祸首就是心和眼。
我现在问你,心和眼现在究竟在哪里?”
阿难对佛陀说:“世尊,在一切世间,十种异生(指不同种类的众生)都认为识心居住在身内。
我观看如来的青莲花眼,也在佛的脸上。
我现在观察这浮尘西根(眼、耳、鼻、舌)和西种境界(色、声、香、味),它们只在我的脸上。
所以像这样看来,识心确实居住在身内。”
佛陀告诉阿难:“你现在正坐在如来讲堂里,观察祗陀林,那么祗陀林现在在哪里呢?”
阿难说:“世尊,这个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里,而现在的祗陀林确实在讲堂的外面。”
佛陀问阿难:“你现在在讲堂里,先前看见了什么?”
阿难说:“世尊,我在讲堂里,先看见如来,然后观察大众,像这样再向外看,才看见林园。”
佛陀问阿难:“你看见林园,是凭借什么看见的呢?”
阿难说:“世尊,这个大讲堂门窗开阔,所以我在讲堂里能够远远地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