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幼时总是无忧无虑的
那时候,父皇常常会亲自教导我各种各样的知识,从简单的写字、算数到复杂的律法等等,他都耐心地一一传授给我。
而我也没有辜负父皇的期望,在三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作出美妙的诗句;待到七岁之时,所写的文章更是得到了那些德高望重的大儒们的赞赏。
那时,每当有兄弟们在场的时候,父皇从来不会吝啬对我的夸奖之词。
他眼中满含着喜爱与骄傲,那种情感仿佛要溢出来一般,不仅嘴上不停地夸赞着我,连眉眼之间都流露出深深的宠溺。
正因如此,大哥二哥他们自然而然地对我也是宠爱有加。
当时年幼无知的我,还真以为大哥二哥对我的这份疼爱完全出自真心,毫无半点杂质和私心呢!
然而,随着年岁渐长,经历得多了,我才渐渐明白过来,如果不是因为父皇毫不掩饰地对我表现出那般深厚的喜爱,甚至将其挂在嘴边、展露于眉目之间,或许大哥二哥根本就不会多瞧我一眼。
除了日常的教导学习之外,父皇闲暇之余去围猎时,也总是喜欢把我带在身旁。
在辽阔的草原之上,父皇会手把手地教我如何驾驭骏马、怎样弯弓搭箭以及准确无误地射中猎物。
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头脑,对于这些技能,我学得相当快,没过多久便己经掌握得娴熟自如了。
就连安达和师傅看到我的进步速度,都忍不住对我称赞有加。
父皇见此情景,更是喜不自禁,曾经亲口说道:“此子天资聪慧,深得朕心呐!”
只可惜啊,这样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美好回忆仅仅停留在了我的童年时光里……记得幼时,每当阳光洒满宫廷的小径,父皇总会牵着我的小手,一同前往那座金碧辉煌的畅音阁。
那里,仿佛是一个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每一次推开,都能让我沉醉其中。
在畅音阁的舞台之上,我曾亲眼目睹了白素贞为救许仙而施展法术,水漫金山的壮观景象。
那汹涌澎湃的波涛,如同她心中无尽的爱意一般,震撼着我的心灵。
还有杨西郎身处敌营,却心系家国的那份深深眷恋,他的歌声如泣如诉,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更是令我着迷。
从魏蜀吴的纷争到最终的天下三分,每一场战役、每一个英雄人物的故事,都在我眼前鲜活地呈现出来。
那时的我,心中充满了对上阵杀敌的渴望,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像那些英勇的将士们一样,驰骋沙场,保家卫国。
同时,诗词歌赋的美妙韵律也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进我的心田。
在师傅看不见的角落里,我悄悄地翻开李白的诗篇,感受着他的潇洒与不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豪迈奔放的诗句,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而当读到王安石的作品时,又能体会到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担当;至于王羲之在流觞曲水间挥毫泼墨的快乐,则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的眼前。
甚至,我还会想象自己置身于滕王阁之中,过上那位王爷般奢华惬意的生活。
在这座宏伟的楼阁里,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品味着珍馐美味,与文人雅士们谈诗论道。
就这样,在悠悠的时光里,我慢慢地与过去相遇,与古人对话,与故人重逢。
在这由文字编织而成的想象世界里,尽情地遨游,探寻着无数的奥秘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