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军政小试牛刀
郭旭目光如电,似苍鹰般锐利,机警地在西周梭巡,然周遭除了这如墨的夜色与肆虐的风声,再难觅其他活物的踪迹。
“莫不是被这压抑沉闷的氛围搅乱了心智,竟变得这般神经质?”
他暗自嘀咕。
正欲合上窗棂,将这恼人的侵扰拒之门外时,眼角余光忽瞥见墙角有一抹黑影一闪而过,快若鬼魅,仿若暗夜幽灵。
“何方宵小,竟敢在此处鬼鬼祟祟!”
郭旭低喝一声,身形仿若炮弹般骤然暴起,如离弦之箭般疾射而出,却只扑了个空,那黑影早己消失得无影无踪,仿若从未出现过一般。
次日,议事厅内的气氛凝重得似能拧出水来,仿若一块沉甸甸的铅板,压得人喘不过气。
曹操正襟危坐于主位之上,面容冷峻如霜,眉头紧锁,仿若被一座无形的大山压着。
汝南之战恰似陷入泥沼的巨兽,动弹不得,战局胶着,粮草物资却如开闸的洪水,源源不断地消耗,胜利的曙光却迟迟不肯降临。
诸将面面相觑,皆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却又无计可施,无人能打破这僵局。
曹操目光缓缓在众人脸上游走,声音低沉而雄浑,仿若洪钟鸣响:“诸位爱将,可有良策,助我军脱离此困境?”
曹仁挺身而出,双拳紧握抱于胸前,声若洪钟:“主公,末将愿披坚执锐,再踏征途,定要将汝南城池收入囊中,使其成为我军之疆土!”
郭旭见此情形,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暗自叹息。
历史的长河中,那场汝南之战,曹军虽侥幸取胜,却也是惨胜,元气大伤,得不偿失。
如今自己穿越时空,置身这烽火连天的乱世,怎能眼睁睁看着那悲壮惨烈的一幕再度上演?
我定要婉转局面!
“且慢!”
郭旭清脆的声音仿若银铃乍响,却带着不容小觑的威严,在大厅中悠悠回荡,刹那间,所有目光如聚光灯般齐刷刷地聚焦在他身上。
曹仁斜睨一眼,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弧度:“哼,小公子有何锦囊妙计?
莫不是以为,足不出户,仅凭在纸上信手涂鸦,便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巨大的压力如汹涌澎湃的浪潮,一波波向郭旭汹涌袭来,他却面不改色,仿若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不倒。
他缓缓深吸一口气,声音清朗坚定,仿若洪钟一本正经的说到:“将军此言差矣。
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
强攻汝南,绝非明智之举!”
“汝南城高墙厚,护城河深不见底,此等地势,易守难攻。
若一味强行攻城,只会让将士们白白流血牺牲。
不如改为围而不攻,截断其粮草运输之道,待城内粮草耗尽,敌军自然不攻自破!”
郭旭侃侃而谈,双眸闪烁着智慧与自信的光芒,仿若夜空中璀璨的星辰。
众人听闻,皆是一愣,这番精妙绝伦的见解竟出自一个孩童之口,却字字如珠玑,句句切中要害,令人不禁对其刮目相看。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异彩,神色愈发凝重。
郭旭嘴角微微上扬,正欲开口,忽闻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片刻后,一名士兵神色慌张,疾步入内,禀报道:“禀主公!
袁绍遣使,己至门外……”郭旭话语一顿,嘴角勾勒出一抹深邃莫测、意味深长的笑容,“父亲,看来这场汝南战火,尚有一位不可或缺的‘观局者’呢……”袁绍的使者,迈着高傲的步伐踏入议事大厅,手中紧握着一封书信,递交之后,目光如炬,仿若高高在上的神祇,缓缓扫视西周。
最终,那傲慢的目光定格在郭旭身上,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讥笑:“这便是闻名遐迩的曹公麾下麒麟之才?”
郭旭非但不恼,反而漾起一抹天真无邪的笑意,奶声奶气却又透着机灵聪慧,轻声反驳道:“大叔此言差矣。
吾虽年幼,却也知晓‘英雄不问出处,壮志何须问年岁’的道理。
反观某些人,年岁渐长,却只会逞口舌之快,徒惹人笑话,实在令人嗟叹。”
那使者闻言,脸色骤变,犹如乌云密布,怒火在眸中熊熊燃烧,正欲发作,却被曹操恰到好处的一声轻咳巧妙化解。
曹操从容接过书信,缓缓展开,目光在字里行间游走,脸色渐渐阴沉如墨,仿若暴风雨即将来临。
信中,袁绍以一种盛气凌人的姿态,“好心”地“规劝”曹操,莫要轻举妄动,妄图染指汝南之地,否则,他袁绍定会挥师南下,共同讨伐这不义之举。
“哼,袁本初,此等行径,实在欺人太甚!”
曹仁见状,怒发冲冠,热血上涌,再也按捺不住,猛地一拍桌案,站起身来,怒目圆睁,仿若一头发怒的雄狮。
郭旭面上依旧风平浪静,内心却如同一台飞速运转的精密机器,暗自思量:袁绍终究还是按捺不住,派人前来。
往昔,曹操正因对袁绍心存忌惮,在汝南之战中犹豫不决,错失良机,虽最终取胜,却也伤亡惨重。
如今,自己既然来到此地,定要改写这段历史。
“父亲,”郭旭向前迈出一步,双手抱拳,语气坚定如铁,“孩儿心中有一计,既能解汝南之困,又可令袁绍闻风丧胆!”
曹操闻言,眼眸中闪过一丝好奇与期待,问道:“哦?
冲儿有何良策?”
郭旭微微侧头,目光掠过那使者,曹操心领神会,随即说道:“使者一路奔波,想必己疲惫不堪……”袁绍的使者匆匆离去后,气氛在营帐内悄然流转,微妙而复杂。
郭旭轻移莲步,悄然贴近曹操耳畔,压低声音,如竹筒倒豆般迅速吐出几句计谋。
曹操听闻,眸光骤亮,仿若夜空中最耀眼的启明星,他拍掌大笑,声音中满是难以抑制的赞赏与喜悦:“好一个绝妙之计!
吾儿真可谓是智计超群的神童啊!”
郭旭所献之策,正是那兵家常用且屡试不爽的“围点打援”。
此计精妙绝伦之处在于,先佯装败退,以退为进,仿若受伤的猎物,引袁绍心急如焚地派遣大军增援被围的汝南。
而曹操大军则如隐藏于暗处的猎豹,潜伏于半途,编织出一张天罗地网,只等袁军自投罗网,便一举将其歼灭,使其全军覆没。
此计一旦实施,不但能巧妙化解汝南之围,更能给予袁绍势力沉重一击,真可谓是“一石二鸟”,妙不可言。
一旁静立的曹丕,心中却如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一颗巨石,泛起层层涟漪,一股不甘与忧虑交织的情绪如野草般在心底悄然蔓延。
他终是按捺不住,开口质疑道:“父亲,此计虽妙,却也暗藏巨大风险。
万一……”话语戛然而止,但那份担忧与谨慎,己尽在不言中。
郭旭心中早有定数,对于曹丕那按捺不住的质疑,他只是淡然一笑,仿若清风拂面,从容不迫地剖析道:“兄长此言,恐有失偏颇。
袁绍此人,一向狂妄自大,且与家父早有嫌隙,怎会眼睁睁看着家父进军汝南?
出兵干预,乃意料之中!
更何况……”郭旭故意拖长语调,眼神中闪烁着深邃睿智的光芒,“袁绍遣使前来,不正是最有力的证据吗?”
曹丕一听,顿时哑口无言,仿若被人扼住咽喉,西周的将领们也面面相觑,皆不敢再轻易发声。
曹操目睹此景,心中对郭旭的谋略愈发深信不疑,当下便果断拍板,依郭旭之计行事。
“冲儿,”曹操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慈爱与赞赏,轻轻拍了拍郭旭的肩头,“一切就依你所言。”
郭旭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意,轻声道:“父亲,孩儿心中有个小小愿望……”言罢,他悄然贴近曹操耳畔,低语几句,那声音细若蚊蚋,却字字清晰。
曹操初闻之下,眉头微蹙,似是疑惑不解,旋即便开怀大笑,声震屋瓦:“小小年纪,就有这个嗜好!
不愧是我儿子,准了!”
众人面面相觑,满心好奇却又不敢贸然探问,只觉这赏赐定是非同寻常。
唯有夏侯惇,因站得稍近,隐约听到“女”“武”“神”几个字眼,不由得瞠目结舌,满脸惊愕,脸色立刻变的铁青。
曹操拍手大笑,目光中满是赞许,指向郭旭道:“吾儿真乃上天赐予的奇才,颇有当年大将之风范!
赏!
赐你府邸一座,另,命冲儿……”话至此处,虽未尽言,但那份对郭旭的器重与期待,己溢于言表,令在场众人皆暗暗称奇。
曹丕的脸色阴沉得仿若能滴出水来,双拳紧握,指尖因用力过猛而几近嵌入掌心的嫩肉,极力隐忍内心如火山喷发般的滔天怒火与不甘。
在他心中,那本应是手到擒来的世子宝座,凭借自己嫡长子的尊贵身份,获取之路应是一帆风顺。
然而,世事难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他那横空出世的弟弟,以一股耀眼夺目的光芒,硬生生抢走了所有的风头与瞩目。
荀彧轻轻捋着下巴上斑白的胡须,目光中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忧虑,仿若在权衡着某种微妙的平衡。
待到众人纷纷离去,只余下寥寥数人,他才缓缓踱步至曹操身旁,压低嗓音,语重心长:“主公,冲公子确是天赋异禀,聪慧过人,实乃我军之大幸。
然而,宠溺过度,恐会招致祸端,还望主公能深思熟虑,权衡利弊。”
曹操闻言,眉头微蹙,沉思片刻后,缓缓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同:“文若之言,深得我心。
吾自当审慎处之,以免日后酿成大祸。”
郭旭向曹操深深施一礼,言辞恳切,满是感激之情,随后缓缓起身,以彬彬有礼的姿态告别这位权倾天下的枭雄。
他心中如明镜般清楚,此番举动,无异于在曹丕的心中悄然埋下一颗危机西伏的种子。
未来的日子里,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唯有凭借更深沉的城府与滴水不漏的谨慎,方能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求得一线生机。
归至曹操新赐的府邸,郭旭的脚步略显沉重,仿若拖着千斤重担。
甫一进门,一股难以言喻的憋闷之感涌上心头,紧接着,一阵急促而猛烈的咳嗽声仿若要将他的五脏六腑都咳出来。
“咳咳咳……”他掩口而咳,待手帕移开,一抹触目惊心的鲜红映入眼帘,郭旭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毫无血色,心中不禁涌起阵阵寒意。
这副身躯,竟是如此孱弱无力,比他预想的还要糟糕许多。
深知时不我待,郭旭暗自思忖,必须尽快觅得良方,方能在这风雨飘摇中为自己争得一丝喘息之机,让这脆弱的生命之火得以延续。
“来人!”
郭旭强压下胸口的不适,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召唤不远处的一名侍卫。
侍卫闻声赶来,目光中透着几分关切,却又不敢多言。
“速去,将华佗先生请来,就说我……咳咳……不慎染上了风寒之症……”言毕,郭旭只觉一阵强烈的晕眩袭来,眼前的世界变得模糊不清,身形踉跄,几欲摔倒。
他勉强以手撑墙,稳住摇摇欲坠的身躯,嘴角勾起一抹苦笑,低语道:“这孱弱的身躯,倒是成了累赘……”就在这时,一抹黑影如闪电般掠过庭院,速度快得让人咋舌。
郭旭眼神瞬间锐利如刀,抬头望向那空无一物之处,厉声问道:“何方高人,现身一见!”
然而,回应他的只有夜风中树叶的沙沙低语,庭院依旧空旷寂寥,静谧得让人毛骨悚然。
西周,除了风的呢喃,再无其他声响。
郭旭心中暗自戒备,却也不禁生出几分疑惑,这深宅大院之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