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工作了半年无事,我的工作也渐渐进入了正常的轨道,公司开始安排我随公司领导和同事出来收款。那时候,我们市出了一个新政策,就是允许农村户口花钱买一个本市的城镇户口,一个农村户口的人交4000元钱,就可以转为城市户口,而我所在的房地产信贷部负责收钱。为什么不是直接把钱转到指定的账户呢?我也在想这个问题,现在想来应该是这笔买户口的钱,并不是归银行所有,也不方便直接转帐,银行只是帮忙收款,这笔钱最后可能是归政府或者当地的财政部管理,所以都是收现金的。那时候我们在指定的地方收钱,就是银行在外面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当然这个地方是安全可靠的,周围安排好了安保措施,是没有风险的。所有想买城镇户口的人都来这里交钱的时候,我们会把那个房间门关起来,那些需要交钱的人把钱从一个窗口递进来。那个时候,还并不是以点钞机为主,平时主要是以手工点钞和算盘收钱来避免差错的发生,所以我们平时要练习点钞技术,尽量可以在很短的时候内,可以点完10扎10元的或者100元的现钞。银行是有专门练习点钞技术的点钞纸的,我当时还没用点钞纸练习过点钞技术,我的点钞技术完全是用真钞练习出来的。很多想买城镇户口的人都是去银行取的现金,大部分都是10元一张的,100张一扎,就是1000元,有些家庭可能是一次性买1-4个户口,所以我们收到的钱也并不是一样的,那时候我们收现金的房间是银行领导安排好的这6-8个人都在这一间屋子里面,每个人点完一个客户递过来的钱以后如果没有差错,就由点完钱的人直接放在带来的箱子里面了,如果有多的钱当时数出来就会退给来交钱的人。有些奇怪的是,这些来交钱的人很多时候都会有多或者有少的,我估计大部分家庭是自己数不清这几千甚至上万元的现金的,因为那个时候上万元的钱对很多普通老百姓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也就是说,这些农民出身的人花了大半辈子省吃俭用存下来的钱花在了买一家人的户口上。这些农民应该不会想到,农转非以后,由农民变成了城市的人,再辛苦打拼三四十年以后,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存下来的钱又都花在了后来轰轰烈烈的房子上。对于九十年代初来说,那时候城市户口还是一个很香很香的香饽饽,很多事情不是城市户籍是不方便的,那时候城乡差别还很大,比如孩子上学,就业等等没有城市户籍都是安排不了的。这些过来交钱买户口的农民朋友应该是很信任银行的工作人员的,相信多了就会退回给他们的。当然偶尔也有少的时候,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补给我们点钞的工作人员。那时候,过来交钱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因为是第一次公开花钱就可以农转非,得到消息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花钱来买这个城镇户口。而我们信贷部的工作人员也越来越忙了,后来又从其他部门抽调了几个同事过来帮忙。我们常常是数钱数到天黑还没有忙完,虽然忙碌,但对我来说那是一段很充实的时光。日子就这样在平静中又过了一段时间,就在这段忙碌又充实的在外收钱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意外却突然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