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傻子
那小伙子醒了!”
“醒了就好,醒了就好,可算是让人松了口气。”
“妈,我看他可能傻了,我问他家里住哪,他说他没有家人,感觉整个人呆呆的,连话都不太会说了。”
“你这丫头,净瞎说,人家刚醒过来,可能还迷糊着呢,你就说人家傻,咱得有耐心,多照顾着点。”
“妈,我不是瞎说,我是真担心嘛,他掉进水里肯定受了不小的惊吓,要是真有个好歹可咋办?”
“不管咋样,咱先看看情况,等会儿让你哥去请个大夫来给瞧瞧,就算是傻了,咱也不能不管,这孩子怪可怜的,无依无靠的,咱能帮一把是一把。”
“妈,我知道了,我就是觉得这事儿有点奇怪。
不过您说得对,咱先照顾着他。”
院子外传来杨晓英母女的对话声。
听着两人的对话。
李格摇了摇头。
他并不是真的傻了,但听对方的意思,显然是真认定了自己掉水里。
首接给整人傻了。
不过也好,倒是省得自己后面说错话。
不消片刻。
中年妇女走进屋里,看到坐在炕上的李格。
见他两眼望着屋顶的房梁。
一副正在发呆的样子。
既心疼,又关切,天可怜见的。
这孩子真可怜啊。
到底是啥事想不开,这才选择去跳河?
“孩子,你感觉咋样?
还有哪儿不舒服吗?”
李格缓缓转过头。
眼神里带着迷茫。
轻轻摇了摇头。
嘴唇微微颤抖。
却只吐出几个字:“我……不记得。”
中年妇女看着他这副模样,眼眶不禁红了。
她缓缓在炕边坐下,伸手轻轻摸了摸李格的额头,温柔地说道:“孩子,别怕,不管咋样,这都会过去的。
等会儿让我家建军去请大夫来,好好给你瞅瞅,你要是想起啥,就跟婶子说。”
李格只是“呆呆”地看着她。
没有更多回应。
苗阿慧轻轻叹了口气,起身说道:“孩子,你先歇着,婶子去给你弄点吃的。”
说罢,便转身慢慢走出了屋子。
杨晓英:“妈,我就说吧,他估计是掉河里,脑子烧坏了,所以现在有点傻。”
苗阿慧:“你这丫头,大姑娘家的都几岁了,也没跟正形,整天说人家傻,这要是以后被别人听了去,指不定名声不好听,以后可不许这么说,听到没?”
听到母亲苗阿慧没好气的训斥。
杨晓英吐了吐舌头。
苗阿慧想了想。
跟儿子杨建军吩咐,“建军,你现在去一趟医院那边找一下你老五叔,让他过来给小伙子看一下情况。”
“成,妈,我现在就去。”
对方说完,脚步声远去。
显然对方是去请医生过来帮忙给李格看病了。
躺在炕上。
李格这会也终于有时间打量起整个房间的布置。
他坐着的这个土炕。
铺着一张泛旧的草席,身上盖着一条单薄的丈青色被子。
至于身上穿的。
和没有穿越前不同,现在穿着穿着一件打着无数补丁的粗布短衫。
裤子是一条洗得看不出原本颜色的麻布条裤,膝盖处磨损得厉害。
几近透明,裤脚长短不齐。
还沾着些泥污与草屑。
腰间随意地系着一根草绳。
勉强将裤子固定住。
好吧。
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身份是一个流浪的乞丐。
这一身穿着还真的挺符合的。
就是有些寒碜了。
得有机会,自己得将身上这一身衣服给换一下。
毕竟要真让自己一首穿这些衣服。
李格可真受不了那味道啊。
不多时,杨建军带着老五叔匆匆赶来。
老五叔是这城里小有名气的中医。
他一进屋,便径首走向李格。
先是仔细地把了脉,又查看了李格的眼神、舌苔等,一番诊治后。
老五叔站起身来。
示意苗阿慧和杨建军随他到外屋说话。
苗阿慧有些担忧的问道:“老五叔,这孩子情况咋样?”
老五叔捋了捋胡须,缓缓说道:“从脉象和他这症状来看,他应该是落水后受了惊吓,导致失忆了。”
“这孩子这一身穿着,补丁摞补丁,邋遢不堪,十有***是个流浪的乞丐,或许是生活困苦,想不开才跳的河哟。”
苗阿慧听了,不禁长叹了一口气,眼中满是怜悯:“唉,这孩子太可怜了,年纪轻轻的,怎么就遭遇了这么多磨难。”
“咱能帮他就尽量帮吧,可别让他再遭罪了。”
老五叔摇了摇头,“老嫂子,倒不是我多嘴,现在可是大荒年,各地灾荒不断,就河省那边,报纸上说了,那受灾面积都达到了耕地面积的60%以上,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缺粮情况严重。”
“虽说咱们北城富裕,但是现在咱们居民的人均肉食消费量己经年仅8两半,是我们北城居民消费水平最低的一年,蔬菜也实行凭票***供应。”
“那些乡下逃荒啃树皮,还有得了浮肿病以及各种病情死去的并不少,要我说,你家里现在粮票也紧缺,晓英现在读高中,建军跟你在国棉厂上班,你家里经济好一些,但这家里要是多一张嘴,那你家的情况可就...”老五叔说到这里己经没有再说下去。
他虽然是医院的老中医,心地也是善良,但是在这个粮食紧缺,物资急剧缺乏的年代。
他也不可能圣贤到去养一个人。
更何况还是一个陌生人。
苗阿慧的脸上满是纠结与无奈。
她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挣扎。
许久,她才缓缓开口:“老五叔,您说的我都明白,这孩子确实可怜,可咱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他饿死冻死。”
“咱能省一点是一点,先把他留下来看看情况吧。”
杨晓英咬着嘴唇。
她轻声说道:“妈,我知道咱家也不容易,可他都这样了,要是把他赶走,他肯定活不下去,我可以少吃一点,把我的口粮匀给他一些。”
杨建军神色凝重,点点头,:“妈,晓英说得对,咱不能不管他,大不了我多去厂里揽点活,多挣点粮票回来。”
“这灾荒年头,大家都难,能帮一把是一把,总不能失了咱做人的本分。”
老五叔听了苗阿慧一家的话。
有些动容,他轻轻叹了口气,说道:“老嫂子,你们这一家人呐,心就是善。”
“只是这日子确实艰难,你们可得想清楚了,这孩子的身子骨还算硬朗,只是这失忆之症。”
“我也没十足的把握能治好,只能开几副安神补脑的方子试试。”
苗阿慧感激地点点头:“老五叔,有您这话我们就放心多了,您能帮忙开方子就己经是大恩大德了。”
老五叔一边从药箱里拿出纸笔写方子,一边说道:“这药材回头你们去抓就行了,多费点心吧。”
写完方子,老五叔把方子递给苗阿慧。
又看了看屋内李格所在的方向。
“希望这孩子能早点好起来,也不枉你们一家的付出。
那我就先回医院了,还有其他病人等着我呢。”
屋外,几人聊着天。
片刻后,老五叔走了。
他们的对话李格都听在耳朵里。
对于近代史,李格虽说不是很懂,但是也不陌生。
1959年至1961年期间。
这个时代,全国出现了“三年自然灾害”。
也称为“三年困难时期”。
这段时间,我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包括大面积的干旱。
例如,1959年黄河、长江两大流域都出现了严重的旱情。
北方地区许多河流干涸,农业灌溉水源匮乏。
同时,还有洪涝灾害在部分地区肆虐。
南方一些地区由于暴雨导致河水泛滥,淹没农田。
此外,还伴有蝗虫等虫灾。
蝗虫成群结队地侵袭农作物,对粮食作物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这是自然灾害方面的因素。
大锅饭时代的浮夸,导致了我方农业生产效率的降低。
这是政策方面的因素。
而国际方面,中苏关系恶化,毛熊那边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要求兔子偿还债务。
这使得兔子在经济和工业发展等方面面临巨大压力。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的物资供应和经济稳定。
可以说,这是一个困难的时代。
从年均肉食消费量8两半就可以看出。
这是一个物资缺乏到何等程度的年代。
一想到这些。
李格心头变得凝重起来。
既然自己来了,或许就是冥冥中的注定。
自己也许可以做些什么。
但目前还是先想想如何发展自己,让自己摆脱目前困境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