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秋老夫人
秋夫人的女儿秋玉蓉,早与江州知府的公子定了亲,今年秋便要成亲。
姜侍郎是京官,天子近臣,日日在皇帝眼前站着,怎么说也要好过外官的。
她不是盼着秋意疏嫁不好,只是不喜欢她嫁得比自家女儿好。
“这......我倒是愿意这孩子多个人疼呢,只是怕......”只是怕在家闹绝食的姜路那里不好说。
姜夫人会意,笑了笑。
“呵呵,缘分二字,最是玄妙。
夫人不必担心,我这就回家同我家大人商量,多一门亲戚,有什么不好。”
姜夫人带着人离开了。
秋意疏知道,这姜家,自己是不用嫁了。
前世,姜夫人就嫌弃自己长相狐媚,惑了姜路的心,见着自己总没个好脸色。
如今又自大伯母这里知道父亲与母亲情深,竟然不纳妾室,而自己又恰恰身子不好……秋意疏暗笑,不管是大伯母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一波都是神助攻哩。
事关儿子的子嗣,便是姜路再怎么闹,姜夫人也不会同意的。
“哎,不是说来提亲的吗?
怎么变成了认干亲了?”
丫鬟菊蕊皱着眉头不解道。
秋意疏嘴角微微上弯,春日的阳光正好,春风和煦,令人心情愉悦得很。
“今天暖和得很,去看看祖母吧。”
沿着花园的小路,她转了方向,去向松鹤堂。
前世她最是敬重亲近祖母,对她的话奉命唯谨,生怕有一丝忤逆。
也许是因为自己重活了一世,多了历练,亦或是因着前世兰香之死,她现在对秋老夫人的感情,总与以前不同了。
“姜大人春秋正盛,听闻最小的女儿才六岁。
如今姜夫人在外边儿说膝下没有女儿,若是传将出去,岂不惹人笑话。”
秋老夫人斜倚在矮榻上,眯着眼睛养神,悠悠说道。
秋意疏接过朔月递过来的茶盏,浅啜了一口,笑着应道:“在咱们家说些闲话,哪里就会传了出去呢。”
秋老夫人轻轻哼笑一声,似是不屑。
秋意疏垂眸,长长的睫毛盖住了眼睛。
秋老夫人,似乎很想让她嫁入姜家。
只是这回不行呢,这一世,她想按自己的想法过活。
“怎么不见金嬷嬷?”
秋意疏疑惑问道。
朔月笑道:“三小姐确是忘了,今日十五,金嬷嬷出城去大成寺上香了呢。”
秋意疏恍然。
她确实忘记了,祖母最为倚重的金嬷嬷每月逢十五便要去大成寺添些香油钱。
夜半,月明。
自竹清苑中突然有一黑影翻墙而去,只见这黑影顺着墙根,轻车熟路朝一个方向矮身而去,一转眼,便不见了踪影。
松鹤轩,有一间隔出来的小佛堂。
是事母至孝的大老爷秋明经特意为母亲礼佛所建,内里常年香火不绝,烟雾缭绕。
而此时夜色己深,佛堂内却灯火通明。
年事己高的秋老夫人此时端坐在桌前,身侧侍立着白日里出去上香的金嬷嬷。
“还是不让我见?”
秋老夫人面色阴鸷,低声自语。
金嬷嬷一脸惶恐,躬身答道:“是,那人说,咱们的人现在各自领了差事,脱不开身.......”秋老夫人冷哼,森然道:“五年的时间,日日都有差事,花着我的钱,却不给我半分与影卫接触的机会!”
“殿下......”金嬷嬷声音有些颤抖。
“如今我不过一个半入土的糟老婆子,在他们眼里,许是只为了控制影卫,才容我活着......”秋老夫人冷笑长叹,屋内传出拐杖触地的轻响。
“哼,倒是三娘子......也不知为何这般愚笨,三言两语的,把姜家的婚事竟给丢了!”
“啊!”
金嬷嬷惊叫,“那姜家的事......三娘子这边儿不成,那边再催,咱们该如何应对?”
秋老夫人沉默一时,沉声道:“瞧不上三娘子,还有二娘子,总归是有法子的。”
窗外的黑影此时被春日夜间的寒意侵袭,自外而内,透心冰凉。
不多时,又有人进入佛堂内,将灯烛吹灭,一阵悉索之声过后,内里归于平寂。
秋意疏悄然退去,回到竹清苑中,青丝披散于床榻。
也许是重生后的执念,她想知道,为何前世祖母将自己的孩子和兰香一起赶了出去?
秋意疏用手按住了自己的心口,眉间微皱,身体微微蜷缩。
前世流放路上受尽屈辱,或是成为女探修习技艺,经历诸多磨难时,她总是在想,她的孩儿在她最为亲近的祖母处。
只要自己能活着回来,祖母定然也会同之前一样呵护她,护她母子周全。
可惜,李将军打破了她的幻想。
而自己的不甘,又叫她夜半出行,竟探听到祖母的惊天秘密!
金嬷嬷唤她“殿下”,是什么“殿下”?
大周朝立国不过数十载,当今圣上便是开国皇帝。
前朝皇帝暴虐,各地民不聊生,义军揭竿而起。
当今圣上得天眷顾,最终荣登大宝。
前朝皇族早在改朝换代后的十年间,捕的捕,杀的杀,早己没有漏网之鱼。
祖母口中的影卫是什么?
或者,就是靠着这影卫,她才得以逃出宫潜藏在秋家这么多年?
只是,她又为何说“没有三娘子,还有二娘子”?
难道自己前世嫁入姜家,还是祖母的算计不成?
秋意疏隐隐怀疑,却又不知自己嫁入姜家,对祖母有什么好处。
重生伊始,她的眼前迷雾重重。
但是有一点她很是确定,她这一世,定不会重蹈上一世的覆辙。
令姜夫人放弃向她提亲,就是完美的第一步。
下个月,秋意疏就出了孝。
她心里不免有些悲戚,两世为人,竟然都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那就让我带着你们的份,好好活出这一生!
三月三,秋府上下都换了春衫。
秋意疏趁机提出想和金嬷嬷一道去大成寺祈福。
“下个月是我母亲的祭日,孙女也想在佛前为老太太祈福,顺便请禅师为母亲做法事。”
秋老夫人本想说心若诚,佛自在,却又感念她这些日子辛苦,便点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