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人头攒动,喧闹声此起彼伏。
放眼望去,人群中蒙古人和女真人占了大多数,他们牵着高大威猛的骏马,在高声叫卖着,好不热闹。
而***的摊位则摆满了精美的丝绸、光洁如玉的瓷器以及香气扑鼻的茶叶等等,琳琅满目。
然而,像努尔哈赤这般售卖人参的商贩却并不多见。
毕竟此时并非人参盛产的时节,但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他所带来的为数不多的人参没过多久便被抢购一空。
尽管如此,换来的银两也仅仅只够他勉强维持半个月的生计而己。
努尔哈赤深知,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等待他的无疑将是穷途末路。
此刻,摆在他眼前的道路仅有两条:要么返回故乡与那刻薄的继母展开激烈的争斗,重新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那份家业;要么投身于明军麾下,借此谋求一线生机。
面对这艰难的抉择,努尔哈赤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之中,迟迟无法决定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唉,罢了罢了,还是回去吧!
可一想到父亲总是偏袒着继母那边,那财产指定是没指望能争到手了,搞不好连这条小命都会给搭进去;若是去投靠明军呢?
那岂不成了满奸,这可不是我心甘情愿做的事情呀。
但是,总不能就这么一首靠挖人参过活吧!
思来想去,权衡再三之后,他终究还是咬咬牙下定决心要去投靠明军了。
一来嘛,可以先保住自己这条小命,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二来呢,还能够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特别是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和明朝先进的军队管理制度;三来则可以借此机会好好地锤炼一下自身的作战能力。
其实说白了,最重要的还是得先活下去。
就这样,努尔哈赤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最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去投靠明军。
不过呢,这件事在不同的史书中记载却大相径庭。
在清朝他们自家编撰的史书里面,自然是绝口不提努尔哈赤曾经有过去当满奸这段不光彩的经历;而明朝人撰写的史书当中,则描述成努尔哈赤是被俘虏后,才被迫充当了明军将领的仆役。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那便是努尔哈赤主动自觉地去投靠了明军。
无论是哪一种流传下来的说法,努尔哈赤曾经在明朝军队中效力过这件事都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而当时明朝军队招募女真人入伍的原因,其中一方面是因为女真人向来以勇猛善战著称,他们在战场上勇往首前、悍不畏死,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女真人对自身所在的女真部落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极为熟悉,这种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得他们在军事行动中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
努尔哈赤身处明军之中时,表现得异常英勇无畏,多次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
同时,他利用这段时间勤奋学习了大量的汉文化知识,甚至能够读懂像《三国演义》以及《孙子兵法》这样深奥的经典著作。
正因为如此出色的表现,努尔哈赤引起了一个关键人物的关注。
这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并非旁人,而是时任辽东总兵的李成梁。
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个人若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依靠自身坚持不懈地拼搏努力外,往往还需要有贵人相助。
而努尔哈赤恰好幸运地碰到了属于他生命中的这位贵人。
然而,一个人能够有幸获得贵人的青睐,绝非仅仅只是凭借其过人的运气那么简单,更为关键的因素在于,你对于那位贵人而言究竟具备多大的价值。
越是具有价值的人,便越有可能吸引到贵人的目光;相反,那些毫无价值可言的人,别说遇见贵人,就算是遇了上帝,也关他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