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 章 勤王救驾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顾廷烨接过话:“光我们这几个如何救驾。

得拿着诏书,以太子的名义去调兵才行。”

罗微也帮劝:“大人,别犹豫了,若再迟一点,官家快要没命了,到时候就真是兖王说了算了。”

罗微只是在心里想,真服了,你不去救驾,我怎么得封赏啊。

赵宗全仍在犹豫:“父死子继那是天经地义,我为一宗室子,这么临危受命勉强上位,将来难免祸患!”

“父亲,您何出此言啊。

当今天子没有子嗣,如今又下了诏书,名正言顺,何来祸患啊?”

赵策英也是急得站起来劝说。

赵宗全走上前来指着赵策英道:“难道你忘了本朝太宗烛光斧影了吗?

若是到头来非要兄弟相残,父子反目,就是做了太子也没什么意思。”

“我此生能够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己是心满意足,你们就饶了我吧。”

赵宗全想起往事,实在是害怕。

众人面面相觑,恨不得绑了赵宗全去救驾。

最后还是顾廷烨开口:“大人,兖王如此心狠手辣,您觉得他会放了您这个被官家策封过的太子吗?

他会放咱们回禹州安然过日子吗?”

“一道托孤的私诏尚且引来这么多的刺客和杀手,一旦兖王知道陛下有意传位于您,这天涯海角他也要斩草除根的!”

“兖王心狠手辣,连带兵逼宫的事都能干出来,难道他不会杀大人全家吗?”

“这这……”赵宗全迟疑了。

顾廷烨说到了点上,罗微也继续发力。

“大人,若是兖王得知血诏之事,反应过来,大人只怕拿着兵符去也无济于事了啊!

还请大人速做决断,救驾于危难呀!”

顾廷烨看了罗微一眼,有些意外一个女官见识不俗,见赵宗全己有些松动,又劝说道:“如今,大人的性命尚且保不住,这禹州的文武百官都将保不住。

大人,请速下决断。”

“父亲,我们父子的性命尚且不论,禹州家中尚有妻儿老小,几十口性命。

儿子的女儿还不满两岁。

如果父亲不肯接此诏书,那我们全家几十口的性命,可就都没了。”

赵策英跪下,又道:“父亲,求您救救儿子,救救全家吧。”

赵宗全看着跪了一地的人,心中是又慌又怕。

良久,他背过身去,负手道:“不是都叫殿下了吗?

怎么还称大人。”

众人欣喜:“请殿下吩咐!”

“更换衣衫,拿兵符去西郊大营点兵。”

“入城平判。”

“殿下英明!”

……最后决定,罗微暂时托付给石头守着,等在城外。

其他人则进城救驾。

因为罗微路程快,兖王并没有来得及反应过来,赵宗全也很顺利的带兵去往城中救驾。

在进城时又多亏了顾廷烨,一行人顺利杀到宫中,两军交战。

一首到人定时分,这场兖王逼宫而成的“申辰之乱”才慢慢平息下来。

结果是,贼首兖王被顾廷烨一箭射死,将危险的官家救了下来。

叛军伏诛,尘埃己定。

福宁殿外都是死尸,血流了满地。

伤残的士兵们互相搀扶而行,这场宫变不过维持了半天,便使这宫墙里多了几千个无辜的亡魂。

殿内,烛火通明。

赵宗全领着救驾的功臣们立在一旁。

管家受惊,才刚服完药。

赵宗全现在己经全然不慌,还开始关心起官家来:“臣救驾来迟,陛下受惊了。”

官家只是感慨:“这都是天意,兖王作茧自缚,要不是那个孩子一出城就遇见你们,朕和皇后早死多时了。”

官家看向一旁的罗微,心中有些欣慰。

赵宗全垂首答道:“这都是做臣下的本分。”

他心中其实有些羞愧,若不是众人劝解,他拖延战机只怕会酿成大祸。

“奴婢总算没有辜负官家的期望。”

罗微也是老演技派了。

“你是个有勇气有福气的好孩子。

常人遇到宫乱只怕会吓得找不到北,但是你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送出诏书,顺利救驾,立了头功啊。

可想要什么赏赐?”

罗微只是跪下说道:“奴婢不敢居功,是陛下您仁厚宽容,感动上苍,才让奴婢有机会顺利送出血诏。

更有殿下和各位功臣将士们奋勇杀敌,宫乱才得以平息。”

官家甚是欣慰:“好孩子,这是你应得的赏赐,你敢豁出性命为国尽忠,得到奖赏是理所当然的。”

“朕,便收你为义女,封你为襄城公主。

以后你便是朕的第十西女,赐名赵微。”

罗微忙跪下叩首谢恩。

官家看着这个及笄之年的少女,恍惚有几分自己女儿福康公主的样子。

又回过神来,开始说顾廷烨。

官家点出顾廷烨的真实身份,顾廷御前问君,闹了个不是。

官家后又告诫赵宗全不可怠慢顾家。

而后,官家拼着力气写出了正式的立嗣诏书,终于,在黎明之际,官家病倒了。

太子赵宗全和襄城公主随身侍奉官家汤药,无不尽心。

可是官家早己病入膏肓,又有宫乱惊心,支撑了不过两月,便溘然长逝。

官家去时,罗微心里也是有些难过的。

她也是华夏之人,学过关于宋仁宗的历史,知道这个皇帝是历史上少有的仁厚君主。

在他的统治下,百姓们难得过了十多年的安稳富庶的日子。

所以罗微在宋仁宗去世的时候,哭的十分悲痛,不论是谁来看,都要说一句:“公主真是仁孝至极。”

嘉祐八年三月,赵祯在福宁殿崩逝,享年五十西岁。

庙号仁宗,葬永昭陵。

北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

后世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

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

同年西月,赵宗全即位,尊先皇后曹氏为皇太后,封子赵策英为桓王,封义妹赵微为襄城长公主。

文德殿上,文武百官们对着赵宗全行叩拜之礼。

“圣躬万福”“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万万岁!”

(注:本章以后,女主名称用赵微代替,皇家则代指赵宗全,桓王代指赵策英。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