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生大历
钱荒的阴霾笼罩着大地,坊市制度下的条条框框,就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禁锢着这座城,也禁锢着城中之人。
张恪悠悠转醒,只觉头痛欲裂,陌生的房间布置让他瞬间清醒。
陈旧的木梁,粗糙的墙壁,还有那透着丝丝凉意的薄被,都在提醒他,这绝非自己那现代的公寓。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本是一名金融分析师,在一次熬夜研究市场报告后,竟莫名穿越,胎穿成了张俭之子,而这个家,正深陷“岭南铜禁案”的泥沼之中。
他起身,透过窗户,看到母亲谢氏正坐在庭院中,手中摩挲着一盏波斯琉璃盏,眼神满是不舍与无奈。
那琉璃盏在晨光下折射出五彩光芒,美得如梦似幻,可如今却要为了维持生计而典卖。
张恪心中一阵刺痛,他深知这盏琉璃盏是母亲为数不多的陪嫁,承载着她往昔的美好回忆。
“娘。”
张恪轻声唤道,声音还带着几分稚嫩。
谢氏抬头,眼中的泪花尚未消散,强挤出一丝笑容:“恪儿,你醒了。”
张恪走到母亲身边,蹲下身子,握住母亲的手:“娘,别卖这琉璃盏了,咱们再想想其他办法。”
谢氏轻轻摇头,抚摸着张恪的头:“傻孩子,不卖这琉璃盏,咱们一家的生计可怎么办?
你父亲遭贬,家中己无多少积蓄。”
张恪心中一阵黯然,他虽拥有现代知识,可在这大历年间,铜钱短缺,经济体系与现代截然不同,想要改变现状谈何容易。
他深知钱荒危机带来的影响,市面上铜钱稀少,物价飞涨,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而自家又因父亲的缘故,陷入这般艰难境地。
此时,门外传来一阵嘈杂声。
张恪起身,走到门口查看,只见几个身着官服的人正站在门口,与邻居交谈着什么。
张恪心中一紧,莫不是又有什么祸事降临?
他悄悄靠近,听到其中一个官员模样的人说道:“这张俭卷入‘岭南铜禁案’,怕是难以翻身了,他家如今这般境地,往后也不知会如何。”
张恪心中涌起一股愤怒与不甘,父亲张俭不过是市舶司的小吏,想必是遭人陷害才卷入此案。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查***相,还父亲一个清白,改变这个家的命运。
回到屋内,张恪陷入沉思。
他想起在现代所学的金融知识,在这钱荒之际,或许能派上用场。
虽然造纸术滞后,无法立即推行纸币,但他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比如合理规划家庭收支,寻找新的赚钱途径。
他走到母亲身边,认真说道:“娘,我有办法,咱们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
虽然现在家中困难,但我可以去想办法赚钱。”
谢氏看着张恪,眼中满是担忧:“恪儿,你还小,能有什么办法?
可别去做什么危险的事。”
张恪微微一笑:“娘,您放心,我不会冒险的。
我可以帮人算账,或者做些小生意。”
此时,张恪的肚子突然咕噜噜叫了起来。
谢氏心疼地说道:“瞧我,只顾着发愁,都忘了给你做饭。
家里也没什么好东西了,娘给你煮碗粥。”
张恪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心中更加坚定了要改变现状的决心。
在煮粥的间隙,谢氏坐在张恪身边,说起了父亲张俭。
“你父亲为人正首,一心为公,没想到却遭此横祸。
‘岭南铜禁案’背后怕是有大阴谋,可咱们无权无势,又能如何?”
谢氏眼中满是无奈与悲伤。
张恪握住母亲的手:“娘,咱们一定能查出真相。
父亲是被冤枉的,我不会让他白白受苦。”
张恪心中明白,想要查***相,首先得让家里的生活稳定下来。
而这钱荒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粥煮好了,张恪与母亲坐在简陋的饭桌前。
张恪喝着粥,脑海中却在思索着赚钱的法子。
突然,他想到了一个主意。
大历年间,虽然坊市制度严格,但在东市和西市,仍有不少商人往来。
他可以利用自己对市场的分析能力,为商人们提供一些经营建议,换取报酬。
吃过饭后,张恪对母亲说道:“娘,我想去趟西市,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
谢氏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你小心些,早去早回。”
张恪来到西市,这里虽受钱荒影响,但依旧热闹非凡。
人来人往,各种店铺琳琅满目。
张恪穿梭在人群中,观察着市场的情况。
他发现,由于铜钱短缺,不少商人在交易时都遇到了困难。
有些甚至只能以物易物,但这种方式效率低下,且存在诸多不便。
张恪灵机一动,他找到一家布庄,对老板说道:“老板,我看您这生意兴隆,可这钱荒之下,交易多有不便,您可曾想过解决之法?”
布庄老板看了张恪一眼,无奈地说道:“小娃娃,这钱荒是朝廷的事,我等能有什么办法?”
张恪微微一笑:“老板,我有个主意。
您可以与其他商家联合起来,发行一种类似票据的东西,在你们几家之间流通,暂代铜钱使用。
这样既能解决铜钱短缺的问题,又能保证交易的正常进行。”
布庄老板听了,眼中闪过一丝疑虑:“小娃娃,你这主意听起来新奇,可若是有人不认账,这票据岂不是废纸一张?”
张恪耐心解释道:“老板,这就需要你们几家共同商议,制定规则,互相监督。
而且,你们可以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合作,降低风险。”
布庄老板沉思片刻,觉得张恪的话有几分道理:“小娃娃,你这主意倒也值得一试。
若是真能行得通,少不了你的好处。”
张恪心中一喜,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他还需要说服更多的商家,让这种“票据”在更大范围内流通。
离开布庄后,张恪又陆续拜访了几家店铺,向他们阐述自己的想法。
有些商家对此不屑一顾,认为张恪不过是个小孩子,能有什么好主意;但也有一些商家,被张恪的言辞打动,愿意尝试。
不知不觉,天色渐晚。
张恪带着一丝疲惫,却又满怀希望地回到家中。
他将在西市的经历告诉了母亲,谢氏听了,眼中满是欣慰:“恪儿,你长大了,懂得为家里分忧了。
不管这事能不能成,娘都为你骄傲。”
张恪看着母亲,坚定地说道:“娘,我一定会成功的。
等我赚了钱,咱们就把父亲救出来,让咱们家重新过上好日子。”
夜晚,张恪躺在床上,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思绪万千。
他深知,前方的路充满艰辛,但他不会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