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槐香初遇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灶台上的陶瓮裂着三道纹,苏玉娘数到第七遍时终于放弃。

这是她穿越的第三日,也是第三次尝试煮粥失败。

门外老槐树的影子斜斜切进窗棂,在青砖地上烙出细碎的光斑。

她拢了拢补丁摞补丁的衫子,弯腰去拾散落的柴火。

后颈忽然掠过一丝凉意——又是那道目光。

七岁的陆明璋藏在门框后,粗布衣领磨得发毛,却仍保持着世家子般的仪态。

他像只守着领地的幼豹,将弟妹挡在身后。

最小的女娃从哥哥衣摆下探出半张脸,嘴里还含着昨日苏玉娘给的麦芽糖。

"阿姊说你会把我们卖掉。

"男童声音清冷,握着柴刀的手却在抖,"就像上个月对门吴婶子做的那样。

"苏玉娘首起身,沾着锅灰的指尖无意识摩挲袖口。

原主的记忆突然翻涌:暴雨夜,蒙面人递来的银锭在月光下泛着幽蓝;马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当铺柜台后掌柜贪婪的笑......"砰!

"瓦罐坠地的脆响惊破回忆。

次子陆明珏扶着墙剧烈喘息,药罐碎片在他脚边绽成青白的花。

这孩子有不足之症,此刻面色己然发绀,却仍倔强地瞪着苏玉娘:"不许...欺负...大哥..."苏玉娘快步上前,袖中忽然滚落个油纸包。

三双眼睛同时定住——那是半块桂花糕,裹着晶莹的糖霜,甜香混着陈年木柜的潮气在空气中漫开。

三岁的小女娃忽然"哇"地哭了,口水沾湿了陆明璋的后腰。

苏玉娘望着孩子破洞的布鞋,想起现代那些被自己教着捏饭团的小学徒。

她蹲下身,将糕点掰成三份。

"要下雨了。

"她指着檐下成串搬家的蚂蚁,"等雨停了,我带你们去挖蝉蜕可好?

药铺收这个,二十文钱一两。

"陆明璋的柴刀"当啷"落地。

西厢房梁忽传来细微响动,像是夜枭振翅,又似瓦片轻移。

苏玉娘假装整理裙裾,余光瞥见梁上黑影一闪而过——这是本月第三次了。

---### 二暮色染红青石码头时,苏玉娘终于摸清了这具身体的秘密。

潮湿的柴房里堆着七个空酒坛,坛底依稀可见"永庆三年漕运司监制"的朱砂印。

墙角蛛网缠着一支鎏金步摇,蝶翼上沾着可疑的褐斑。

最蹊跷的是米缸,今晨她分明舀尽了最后半勺糙米,此刻缸底却又铺着层碎银。

"这是买命钱。

"她对着铜盆里晃动的倒影喃喃。

水波扭曲了女子清丽的眉眼,额角那道新结痂的伤疤像条蜈蚣在爬。

院中传来木器刮擦声。

陆明璋正用柴刀削着一截槐木,木屑纷飞中渐显出机括雏形。

苏玉娘瞳孔微缩——那分明是袖弩的扳机结构。

"大哥!

琅儿要吃糕糕!

"软糯的童声打破僵局。

小女娃举着块青石板跌跌撞撞跑来,石板上歪歪扭扭刻着些符号。

苏玉娘定睛细看,呼吸一滞:那是简化版摩尔斯电码。

陆明璋猛地抢过石板,锋利的木刺在他掌心划出血痕。

***被吓懵了,瘪着嘴要哭,却被二哥用帕子捂住嘴。

陆明珏从怀中掏出个瓷瓶,倒出两粒朱红药丸吞下,惨白的脸泛起病态潮红:"母亲若无事,我们便回房了。

"苏玉娘忽然伸手扣住他腕脉。

指下脉象浮滑如珠走盘,分明是中了"千机引"之毒。

这种宫廷秘药,她只在故宫藏品名录里见过。

---### 三子夜惊雷劈开槐树枝桠时,苏玉娘摸进了东厢房。

三个孩子蜷在薄被里,像三只互相取暖的幼兽。

陆明璋枕下压着本《天工开物》,书页间夹着张泛黄的海图。

陆明珏的衣襟散开,心口处淡青胎记形似船锚。

最惊人的是陆明琅——小丫头腕上银铃内侧,竟錾着西洋数字"***3"。

雨声掩盖了苏玉娘的抽气声。

她轻轻掀开床板,霉味混着龙涎香扑面而来。

暗格里整整齐齐码着十二枚金饼,每枚都刻着古怪图腾:人首鱼身的生物怀抱着新月。

窗外忽有火光跃动。

苏玉娘闪身躲在帐后,见院墙上翻进个黑衣人。

那人左手六指,腕间刺青在雨中泛着幽蓝——正是原主记忆里送银的蒙面人!

六指人径首走向鸡窝,从芦花鸡腹下摸出个竹筒。

苏玉娘借着闪电瞥见筒内信笺一角,朱砂写就的"鲛"字正在雨中晕开。

"咔嗒。

"极轻的机械声从头顶传来。

黑衣人僵在原地,陆明璋制作的木弩不知何时悬在梁上,淬毒的箭尖正对来人后心。

苏玉娘突然咳嗽出声,六指人惊弓之鸟般遁入雨幕。

---### 西五更天,苏玉娘在灶台前调配着第八种酱料。

晨雾裹着槐香漫进窗棂,她将发酵好的豆豉倒入石臼。

忽然,舌尖尝到一丝异样——这缸水的PH值竟高达9.2!

记忆如醍醐灌顶。

清溪村古称"醋乡",后因战乱断了传承。

苏玉娘狂奔至后院古井,青苔斑驳的井壁上,隐约可见"九酝"二字。

当她拎着井绳上来时,三个小萝卜头正排排坐在门槛上。

陆明琅吮着手指奶声奶气:"娘亲在玩捉迷藏吗?

"陆明珏攥着根银簪,警惕地盯着她手中湿漉漉的陶片。

陆明璋则默默将柴刀往身后藏了藏。

"我们来做个交易。

"苏玉娘晃了晃陶片上残存的菌膜,"这是能做天下第一醋的宝贝,卖了钱给你们买新鞋。

"她故意顿了顿,"但你们得告诉我,昨夜那个六指叔叔是谁。

"陆明璋突然抓起妹妹的手腕。

银铃在晨光中叮当作响,***3西个数字泛着冷光。

"去年中秋,有艘铁船出现在芦苇荡。

"他声音像浸了冰水,"船上下来的人...都有这样的记号。

"远处传来货郎的铜锣声,混着"收蚕丝换洋火"的吆喝。

苏玉娘望着孩子们映在井水中的倒影,恍惚看见波光里浮出巨大的蒸汽船轮廓。

那船首像赫然是个人首鱼身的雕像,与金饼上的图腾一模一样。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