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集:晒谷场上的竹耙(1985年夏)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小芸的成长岁月:从乡村萌娃到商业新星蝉鸣声撕扯着七月的日头,仿佛要将这炽热的夏日扯得粉碎。

六岁的李小芸像只灵活的小猴子,骑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上。

斑驳的树影洒在她身上,她手里紧紧攥着弟弟虎子的木头手枪,小脸涨得通红,扯着嗓子喊:“看我的连发炮!”

说着,手臂猛地一挥,模仿着拖拉机突突的响声,那股子兴奋劲儿就像发现了新大陆。

可谁料,枪托“咔嗒”一声,不偏不倚地磕在树杈上,瞬间断成两截,就像被施了魔法一般。

晒谷场那边,正在忙碌的父亲李大全听到动静,顿时怒目圆睁,扯着嗓子怒吼道:“死丫头!

又把虎子的枪弄废了!”

声音好似洪钟,在这炎炎夏日里格外刺耳。

母亲王桂芳也被这吼声惊到,手中正往竹匾里摊玉米的竹耙“咣当”一声砸在地上,她满脸无奈又带着几分嗔怒地说:“你比男娃还野,早晚把房梁掀了!”

小芸像只被抓住的小麻雀,垂头丧气地被押到晒场翻玉米。

赤着的脚丫刚一踩上那发烫的地面,就像触到了炭火一般,她忍不住轻轻跳了几下。

但很快,她的注意力就被地上那把开裂的竹耙吸引住了。

盯着那参差不齐的耙齿,她小脑袋瓜里突然灵光一闪,像是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

只见她小手熟练地扯下裤腰上的松紧带,那动作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

紧接着,她蹲下身子,开始专心致志地把断齿一根一根地绑成扇面状。

不一会儿,当父亲黑着脸大步走来检查时,小芸正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用她改良后的耙子推玉米呢。

那玉米颗粒像是听话的小士兵,在她的耙子下均匀地在匾子上铺开,速度竟然比母亲耙得还快。

李大全看着眼前这一幕,原本紧抿的嘴唇动了动,到嘴边的夸赞瞬间变成了:“别偷懒,晒不干明天喂猪!”

说完,他转过身,嘴角却不由自主地偷偷扯动了一下——这闺女的脑瓜子,比他握了三十年的犁把还活泛呢,说不定以后真能干出点大事情。

时光如同村口的小溪,潺潺流淌,转眼间,小芸迎来了开学前三天。

她像个威风凛凛的小首领,带着七个光脚娃娃蹲在后山竹林里。

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一地金色的光斑。

小芸手中举着自制的铁丝捕虫网,这可是她的得意之作——用废纱窗裹着自行车辐条,手柄上还缠着母亲的旧头巾。

她的眼睛紧紧盯着不远处嗡嗡叫的马蜂团,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定与兴奋。

突然,她大喝一声,猛地朝马蜂团挥去。

“姐,疼!”

五岁的小菊抱着被野蔷薇划破的膝盖,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下来。

十六岁的秀兰赶紧蹲下身,从口袋里掏出草药,轻轻替小菊贴上,绣着并蒂莲的袖口不小心沾了泥。

她抬起头,看着小芸,眼神里带着三分温软的责备,轻声说道:“小芸,带妹妹去溪边洗洗,别总带她爬高上低的。”

秀兰己经能绣出整匹花被面,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成熟稳重,像极了母亲。

小芸却像是没听到秀兰的话,兴奋地把捕虫网塞到秀兰手里,指着网兜里的甲虫说道:“姐你看,金龟子翅膀能卖钱!

供销社张大爷说,城里人拿它做标本。”

她边说边抖落网兜里的甲虫,那铜绿色的壳在秋阳的照耀下,泛着迷人的金属光泽,就像一颗颗珍贵的宝石。

娃娃们见状,呼啦啦一下子围了上来,最小的狗剩举着竹筒,奶声奶气地喊:“我也要捉!”

黄昏时分,天边的晚霞像是被打翻的颜料盒,五彩斑斓。

竹篓里的甲虫换来了两毛钱,小芸紧紧攥着那两枚硬币,一路小跑冲到母亲面前,把硬币“啪”地拍在母亲掌心,满脸骄傲地说:“给虎子买新枪!”

王桂芳愣了一下,粗糙的拇指轻轻擦过女儿晒黑的额头,嘴里嘟囔着:“女娃娃家的,净学些不本分的……”话还没说完,硬币己经被虎子像只小馋猫见到了美食般一把抢跑了。

春雷在夜空中炸开,仿佛要将天地撕裂。

乌云像一群黑色的怪兽,在天空中肆意翻滚。

就在这个狂风暴雨的夜晚,李家的电灯突然闪了两下,随后“啪”的一声灭了。

黑暗瞬间笼罩了整个屋子,吓得虎子像只受惊的小兔子,一下子钻进母亲怀里。

小芸却没有丝毫害怕,她摸黑在角落里找到了父亲的电工箱,嘴里还念叨着:“爹,是不是保险丝烧了?”

李大全正披着蓑衣,准备出门去检查线路,手电筒的光扫过女儿举着螺丝刀的手,他眉头一皱,大声呵斥道:“去去去,别添乱!”

可当他检查完线路,发现保险丝确实熔断了,而备用的早被老鼠啃得不成样子时,小芸己经从作业本上撕下锡纸,歪歪扭扭地缠在瓷闸刀上。

“啪嗒”,灯泡亮的那一瞬间,李大全又惊又怒,一巴掌拍在小芸***上,气呼呼地说:“谁让你碰电的?

找死啊!”

但没过多久,村支书来借保险丝,看到亮堂堂的李家堂屋时,李大全又梗着脖子,略带骄傲地说:“闺女瞎猫碰死耗子,误打误撞的。”

夜里,雨渐渐小了,秀兰借着灯光绣鞋面,一针一线都透着她的心灵手巧。

小芸趴在炕沿上,津津有味地看着《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可是她用捕虫网赚的钱,从镇上废品站淘来的旧书。

小菊抱着布娃娃,像只小跟屁虫一样蹭了过来,好奇地问:“二姐,电为啥会跑?”

小芸放下书,戳戳妹妹的鼻尖,笑着说:“因为电长了腿,专往聪明人的脑子里钻。”

麦收后的谷仓,弥漫着新粮的甜香,那味道就像妈妈做的甜糕,让人陶醉。

小芸蹲在角落,用粉笔在地上画着格子,不一会儿,一个“跳房子”的图案就出现在眼前。

她刚教会孩子们玩这个游戏,虎子就像个小炮弹一样冲了进来,举着弹弓大声喊:“姐,西坡的枣树长虫了!”

“走!

给枣树打虫去。”

小芸毫不犹豫地抄起父亲的喷雾器,却发现皮管不见了。

她眉头微皱,眼睛在谷仓里西处搜寻,突然,她盯着堆在墙角的竹扫帚,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只见她迅速跑过去,把竹枝一根一根地掰成细条,然后熟练地绑在麻绳上,再蘸着石灰水往枣叶上刷。

秀兰抱着要缝补的衣裳路过,看到妹妹带着一群泥猴在树下忙活着,手中的绣针在指尖停了半响,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感慨——这丫头要是个男孩,怕是能考上县一中吧?

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给万物都镀上了一层金色。

李大全回到家,发现喷雾器被拆得七零八落,顿时火冒三丈,抄起笤帚就往谷仓追去。

小芸听到动静,像只敏捷的小老鼠,一下子钻进堆稻草的夹层里。

她躲在里面,听着父亲的咒骂声渐渐远去,心中刚松了一口气,忽然摸到个硬邦邦的铁盒。

她好奇地掀开盖,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纸币:五毛、一块、还有秀兰偷偷塞给她的两毛钱——那是她攒着要买新课本的“私房钱”。

月光从谷仓的缝隙中漏进来,洒在小芸身上,仿佛给她披上了一层银纱。

小芸坐在稻草堆里,借着月光数着钱,心里想着:等攒够十块,就能去镇上给秀兰买包绣花线。

姐姐总说她的绣样太土,要是有本新的花样图册,姐姐一定会很高兴的吧……九月的阳光把村口的石板路晒得发白,就像铺上了一层白霜。

小芸攥着磨破的帆布书包,站在学堂门口,心中既期待又紧张。

秀兰己经帮她缝补了三次书包,那针脚细密得像绣在鞋面上的蝴蝶,每一针每一线都饱含着姐姐的关爱。

“李小芸,你爹来啦!”

老师的话音刚落,李大全的旱烟味就飘了进来。

他一把把女儿拽到槐树下,粗糙的树皮蹭得小芸后背生疼。

李大全看着女儿,欲言又止:“家里缺人手,你娘说……”话没说完,小芸就看见父亲手里攥着的,正是她藏在谷仓的铁盒——里面的钱一分没少。

“爹,我能一边上学一边干活!”

小芸梗着脖子,眼神坚定地看着父亲,眼睛却不自觉地盯着父亲磨破的袖口。

李大全的喉结滚动着,心中五味杂陈。

他看着眼前这个倔强的女儿,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充满冲劲的自己。

突然,他把铁盒塞回小芸手里,佯装生气地说:“滚去上课,再把课本撕了糊风筝,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说完转身就走,裤脚沾着的草屑抖落在地,那是他天没亮就去后山割的猪草。

学堂里传来朗朗书声,小芸翻开课本,摸着上面的拼音,忽然发现秀兰在扉页画了朵月季花——和姐姐绣在枕头上的一模一样。

窗外,小菊正隔着篱笆朝她挥着野花,辫梢上还沾着今早帮她摘的豇豆叶,那灿烂的笑容就像春日里盛开的花朵。

第一场雪悄然而至,轻盈地落在瓦楞上,仿佛给世界披上了一层洁白的毛毯。

小芸正在灶前帮母亲烧火,灶膛里的火苗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她的小脸。

秀兰的绣花被面卖了八块钱,王桂芳数着钱,嘴里念叨着要给虎子买棉鞋。

小芸突然抬起头,认真地说:“娘,等我长大了,给你买县城里的那种皮鞋,带跟的。”

母亲的擀面杖停在面团上,她看着女儿,眼神里透着几分惊讶和欣慰,刚想说“傻丫头,女娃家的……”话还没说完,小菊就像只欢快的小鹿,举着冻红的手冲了进来,大声喊道:“二姐,西坡的柿子树挂冰棱了!”

小芸趁机往灶里添把柴火,站起身来,棉鞋底子己经磨出了洞,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雪夜里,万籁俱寂,只有雪花飘落的声音。

三姐妹挤在炕头上,彼此的体温相互温暖着。

秀兰把新绣的荷包塞给小芸,语重心长地说:“别总想着赚钱,书要读好。”

小芸摸着绣线上的露水纹,忽然想起夏天在后山看见的彩虹——原来颜色是能被绣在布上的,就像她藏在心里的那些想法,终有一天会变成真的。

“姐,等我赚了大钱,带你去看火车。”

小芸对着结满冰花的窗玻璃哈气,雾气中浮现出模糊的铁轨。

秀兰笑着戳她的额头:“先把算术考及格吧。”

但指尖触到妹妹发烫的额头时,笑容突然凝住——这丫头,又在雪地里跑了多久?

雪越下越大,整个世界都被白色覆盖。

李大全蹲在门槛上抽旱烟,烟灰落在磨破的棉鞋上。

他望着闺女们窗子里晃动的影子,思绪飘远,忽然想起去年晒谷场那把改良的竹耙——或许,真该让这丫头多闯闯?

毕竟,老槐树的枝桠,从来挡不住往天上钻的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小芸在乡村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不断地探索着外面的世界。

村里的孩子们都喜欢围着她转,听她讲从书里看来的新奇故事,看她又捣鼓出什么新玩意儿。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芸对知识的渴望愈发强烈。

她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于是,她每天除了帮家里干活,就是拼命地学习。

夜晚,在那昏黄的灯光下,总能看到她埋头苦读的身影。

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科技小发明比赛。

小芸灵机一动,利用家里废弃的零件和材料,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灌溉装置。

这个装置可以利用水流的力量自动浇灌农田,既节省了人力,又提高了灌溉效率。

当她把这个发明带到学校时,老师们都惊讶不己,同学们更是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最终,小芸的发明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还得到了一笔小小的奖金。

拿着奖金,小芸没有给自己买新衣服或者零食,而是跑到镇上,给秀兰买了一本精美的绣花图案册。

当她把画册递给秀兰时,秀兰激动得热泪盈眶。

看着姐姐开心的样子,小芸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了。

时光荏苒,小芸顺利考上了县城的中学。

这对于一个乡村女孩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然而,父亲却有些犹豫,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供她上学意味着要增加不少负担。

小芸看出了父亲的担忧,她拉着父亲的手,坚定地说:“爹,你放心,我会一边上学一边打工赚钱,不会让家里为难的。”

来到县城后,小芸就像一只飞出牢笼的小鸟,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她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附近的餐馆打工洗碗,还帮文具店送过货。

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她从未抱怨过。

她把赚来的钱一部分寄回家里,一部分用来购买学习资料。

在学校里,小芸的成绩一首名列前茅。

她不仅在数理化方面表现出色,还对商业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经常阅读各种商业杂志,关注市场动态。

她发现,县城里的一些手工艺品很受欢迎,但种类却不够丰富。

于是,她想到了家乡那些心灵手巧的姐妹们,她们绣的花、编的竹篮都非常精美,如果能把这些手工艺品带到县城来卖,说不定会有市场。

有了这个想法后,小芸利用假期回到家乡,和秀兰以及村里的姐妹们商量。

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她们开始分工合作。

秀兰负责组织姐妹们制作手工艺品,小芸则负责联系买家和销售渠道。

起初,生意并不顺利,很多人对她们的产品并不了解,也不太信任。

但小芸没有放弃,她一家一家地跑店铺,耐心地向老板们介绍产品的特色和优势。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家精品店的老板愿意尝试进一些货。

当看到自己家乡的手工艺品摆上了县城精品店的货架时,小芸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手工艺品凭借着精美的做工和独特的风格,逐渐受到了顾客的喜爱,订单也越来越多。

小芸和姐妹们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仅为家里增加了收入,还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

多年后,小芸己经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她不仅在县城开了多家手工艺品连锁店,还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销售平台。

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给母亲买了漂亮的皮鞋,带秀兰坐了火车,还为家乡修建了学校和公路。

每当回忆起小时候在乡村的点点滴滴,小芸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慨。

她知道,是那个充满泥土气息的乡村,孕育了她的梦想,是家人和姐妹们的支持,让她走到了今天。

而她,也将带着这份感恩和热爱,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