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苏轼?!
她猛地抬头,发现自己竟趴在一张粗糙的木桌上,身下垫着的不是现代印刷品,而是泛黄的宣纸。
周围光线昏暗,只有一盏油灯摇曳着微弱的光芒。
"这是哪里?
"林浅惊慌地站起身,木椅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她低头一看,自己仍穿着原来的衣服,但桌上摊开的《东坡先生集》却不见了。
门帘突然被掀开,一个身材微胖、留着长须的中年男子端着烛台走了进来。
他头戴方巾,身着简朴的灰色长袍,面容和善却带着几分倦色。
"小娘子醒了?
"男子放下烛台,灯光映照出他眼角的细纹,"嘉裕说你差不多该醒了。
"林浅如遭雷击。
这口音、这打扮,她颤抖着后退,后背抵上了冰冷的土墙:"您...您是...""在下苏轼,字子瞻。
"男子拱手一礼,眼中满是好奇,"不知小娘子从何处来?
为何昏倒在我家门前?
身上这衣裳也甚是奇特..."林浅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住。
苏轼!
她竟然真的穿越到了宋朝!
那个书店青年提到的"西方居士"呢?
就在这时,门帘再次被掀起。
一个身材修长的青年走了进来,青色长袍的袖口沾着墨迹,长发用一根木簪随意挽起。
当他抬起头,林浅倒吸一口冷气——那张脸,分明就是"宋叟书旅"的老板!
"子瞻兄。
"青年开口,声音比书店青年更为清朗。
"锅里的肉..."他的话戛然而止。
目光落在林浅身上时,那双与书店青年一模一样的眼睛骤然睁大。
"这位是..."青年警惕地盯着林浅。
苏轼笑道:"嘉裕贤弟,这位小娘子昏倒在我们雪堂门前,就把她扶进来了。
"被称为嘉裕的青年眉头紧锁:"我从未见过这位娘子。
"林浅心头一震,他不认识我!
与预想的完全不同,老板对她的出现表现出的不是熟悉,而是真实的困惑和警惕。
苏轼也露出困惑之色:"小娘子可还记得自己从何处来?
"林浅深吸一口气,意识到必须编造一个合理的身份:"我...我是随父亲行商的,路上遇到劫匪,与家人失散了..."她故意说得含糊其辞。
"慌乱中跑到这里,实在不知身在何处...""原来如此。
"苏轼面露同情,"这里是黄州,我的居所雪堂。
小娘子若不嫌弃,可暂住几日,待寻到家人再作打算。
"西方居士却仍盯着林浅的牛仔裤和针织衫:"娘子这身装束...不似我大宋服饰。
"林浅心跳加速,急中生智:"家父常与海外番商往来,这是...是从大食商人那里购得的异域衣物。
"苏轼兴致勃勃地凑近观察:"果然奇特!
这布料织法精妙,针脚细密..."他转向嘉裕,"贤弟见多识广,可识得此等工艺?
"嘉裕摇头,眼中疑虑未消:"未曾见过。
"他转向林浅,"娘子可还记得家在何处?
令尊名讳?
"林浅被问得措手不及,正不知如何作答,忽听外面传来"咕嘟咕嘟"的声响和焦糊味。
"糟了!
我的东坡肉!
"苏轼大叫一声,匆忙跑了出去。
屋内只剩林浅和嘉裕两人。
气氛一时凝滞。
"娘子不像寻常商贾之女。
"西方居士突然开口,声音低沉,"你识得字?
"林浅点头:"家父请了先生教导。
""可读过什么书?
""《论语》《孟子》...还有苏先生的诗文。
"林浅小心回答。
嘉裕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哦?
喜欢哪一篇?
""《赤壁赋》。
"林浅不假思索地回答,"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有意思。
"嘉裕的表情稍稍缓和,"子瞻兄确实才华横溢。
"他顿了顿,"娘子暂且休息,我去看看灶火。
"他转身出门,林浅突然注意到他手腕上戴着一串古朴的木质佛珠,其中一颗刻着细小的"西方"二字——与书店青年那串一模一样。
这个发现让她心头一颤。
林浅长舒一口气,这才有机会打量西周。
这是一间简朴的书房,墙上挂着几幅字画,书架上堆满了竹简和线装书。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案几上的一叠文稿——最上面那张赫然是《赤壁赋》的草稿,墨迹还未全干。
她真的穿越到了苏轼创作《赤壁赋》的时期!
而那个与书店青年长得一模一样的西方居士...难道是他的前世?
还是平行时空的另一个他?
门外传来苏轼爽朗的笑声和锅铲的碰撞声。
林浅悄悄走到窗边,看见院子里,苏轼正围着灶台忙碌,而西方居士则站在一旁,时不时回头看向书房的方向,眼中满是疑虑。
林浅知道,在这个陌生的时空里,唯一"熟悉"的西方居士却不认识她。
她必须小心行事,既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实来历,又要设法找出回到现代的方法。
夜风拂过,带来阵阵梅子酒的香气。
林浅突然想起书店青年说过的话:"时间会骗人"。
她现在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时间确实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让她遇见一个熟悉又陌生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