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朝第一皇商梁溪梅家一眼就相中了当时的俊俏后生沈知秋。
榜下捉婿没捞到人,只能借着与户部的关系,多次在户部衙门门口围追堵截,终于是把这个女婿骗到了手。
成亲后,沈知秋向吏部提出申请要转到梁溪做地方官。
当时大家都以为沈知秋疯了,为了一个女人,放弃了大好前程。
吏部侍郎也驳回了他的请求,谁知梅家以犒劳军队的缘由捐了30万两白银,只为女婿能在梁溪任官。
皇帝萧越擎为感恩梅家大义,大手一挥,任沈知秋为梁溪知府,从西品。
这个晋升让众人大跌眼镜,新皇登基,国库空虚,朝廷要真这么缺钱的话,自己是不是也有机会?
有人动了捐钱升官的心思,但一听说梅家捐了30万两,都放弃了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
有的人更是羡慕起沈知秋来,虽说士农工商,可皇商可不是一般的商。
更何况有多少岳家能花这么多钱帮女婿铺路。
可知道内情的都知道,就是梅家没有捐钱,沈知秋的知府位置也只会是他的。
萧越擎在自己的封地靖州做王爷的时候就与沈知秋相识。
先皇驾崩前年事己高,倦于朝政导致朝政松弛,吏治腐化,官员放纵贪腐。
让原本充盈丰厚的国库出现严重亏空。
梅家能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萧越擎,也是因为萧越擎是沈知秋的选择。
沈知秋本是梁溪第一粮商顾家的小少爷,与梅家二小姐梅沐瑶在娘胎里就定下了婚约。
当时的梁溪商会,对于顾家的独断专营行为很是不满。
只要买粮大家只知道他顾家,这样断人财路形同杀人父母。
而梅家与顾家之间的关系,众人皆知。
商会里的其他商家绕开梅家,私下与土匪勾结。
买通县令大开城门,一夜之间顾家火光一片,求饶声,惨叫声响彻云霄。
梅家在知道消息后,召集所有小厮打手冲去顾家救人,最后只找到了被藏在假山洞里的“顾”知秋。
救出“顾”知秋后连夜把他送到了梅家老夫人的娘家怀城。
梅家老爷每年都会去怀城省亲,其实主要就是去看他。
梅家自他幼时起,便为他寻觅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夫子,专门教导他断文识字。
与此同时,梅家还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大掌柜,倾囊相授做生意的门道。
这位大掌柜是顾家的家生子,因出事那天被派去外地收款而逃过一劫,而他的妻儿却在这次灭门惨案里全部丧命。
得知顾家出事后,他连夜赶路,提刀要去以命搏命,刚到城门外就被接回了梅家。
“顾家没有绝!
你活着才能照顾好你家小少爷!”
就是这句话让顾福安冷静了下来,顾家的产业不少,他又是顾老爷的亲信,只有他才能帮小少爷。
沈知秋的沈是梅家老夫人的姓,12岁时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13岁考取童生,14岁考取秀才,15岁参加秋闱考取举人。
年底与梅家人商议后,离开怀城到了当时西王爷萧越擎驻守的靖州。
他只有靠近皇权才能碾碎那帮杂碎。
从此靖州多了一个大善人“顾老爷”,没人知道这位“顾老爷”从哪来,只知道他在长街上开了一间粮铺。
粮铺生意一般,卖的也都是一些粗粮,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盈利。
但每月初一十五,上午卯时到辰时,下午未时到申时,他都安排小厮风雨无阻的在铺子门口施粥。
施粥对象是5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10岁以下的孤儿。
萧越擎治理下的靖州民风淳朴,百姓大多安居乐业,但这样的大善人还是从没有过的。
这一消息很快的就传到萧越擎的耳朵里。
细心调查后,“顾老爷”背后沈知秋的身份很快就被萧越擎知晓。
沈知秋的聪明才智和缜密的心计让萧越擎在夺嫡过程中省去了不少麻烦。
除了萧越擎的暗卫和近身伺候的大太监之外,几乎没人知道两人的关系。
皇权是沈知秋的利剑,沈知秋和梅家亦是萧越擎的登云梯。
本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可相处久了之后两人竟也成了一对最具有默契的好友。
萧越擎登基改国号天启,“穷困潦倒”的沈举人沈知秋从怀城县令府领了30两路费,出发到京城参加会试。
与梅沐瑶成亲和回梁溪都是沈知秋的目的。
皇帝,梅家和沈知秋之间的配合可以说是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