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夹马营的日子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后唐明宗天成二年,洛阳夹马营。

是夜,赤光绕空,突然,一声嘹亮的啼哭划破了宁静的夜空,一个遍体异香的婴孩出生了。

喜讯传来,禁军将领赵弘殷喜不自胜,此前,他与夫人杜氏曾生一男孩,却不幸夭折,夫妻二人还未从丧子之痛中走出,这第二个男孩儿便降生了,这孩子来得真是及时。

夫人杜氏抱着这个虎头虎脑的孩子,脸上绽开欣慰的笑容,她看向同样眉开眼笑的丈夫:“夫君,给孩子起个名儿吧。”

赵弘殷看着可爱的儿子,沉思起来,他不禁想起这纷纷芸芸的乱世,也想起在这乱世中飘浮不定的家庭,良久,他对夫人说:“大名就叫匡胤吧,希望他将来能够匡扶天下,子孙承继不绝。”

杜氏也是出身大户人家,知书达理,对老爷起的这个兼具家国情怀的名字,点头赞许,然后她也提议:“咱这孩子遍体生香,非同寻常,也给他起个小名,就叫香孩儿吧。”

“好好好,就这样定了!”

赵弘殷拍手叫好。

赵匡胤自幼便生得孔武有力,活泼好动,他整日出入营中,泡在练武场上,和军士们学习骑马射箭,小小年纪,便弓马娴熟。

赵匡胤为人性格豪放,身材高大,颇得军士们的喜爱。

杜氏生于定州书香门第,常劝赵匡胤多读些书,并先后聘请几个乡里有名的学究来为他授课,赵匡胤心地孝顺,倒也能读得进去,但他终归更喜欢习武,一有空闲,便练习骑射。

这天,杜氏一边从赵匡胤身上扒脏兮兮的衣服,一边劝他多用功读读书,赵匡胤忍不住反驳母亲:“娘,俗话说,治世用文,乱世用武,方今天下大乱,兵戈不息,儿只想练好武艺,以待后用,有朝一日安邦定国,出人头地,才不枉负这一生。”

杜氏笑道:“我的儿,你能守在娘身边,继承家业,不辱赵家门楣,娘就满足了,还想什么大功名、大事业呢。”

赵匡胤奋然说:“娘,想那唐太宗李世民,当初也不过是一将门之子,却能驰骋沙场,成就帝业,儿虽然不才,也想像他一样,做个轰轰烈烈的大丈夫。”

杜氏闻言大怒:“痴儿,休要满嘴胡言,世上说大话的,往往后来无用,你别再信口开河,老老实实读书去罢。”

赵匡胤被母亲一番训斥,垂头丧气,从母亲房中退出,来到书房里,无聊闷坐起来。

忽然,墙外有人喊:“香孩儿,香孩儿,快出来。”

赵匡胤赶紧走出门,见一位邻里少年正牵着一匹烈马,站在门外,那马鬃毛飞扬,双目炯炯,透着一股不羁的野性。

赵匡胤见了,欣喜若狂,问少年为何牵马而来,少年说:“这马性子烈得很,没人敢骑,我想你骑术高,牵来让你试试。”

其实少年不怀好意,因平时大家经常比试,少年老是输给赵匡胤,心中不服,故意将家中新买来还未驯服的烈马让赵匡胤骑,想让赵匡胤当众出丑。

赵匡胤生***马,哪里管那么多,从少年手中接过缰绳,说:“天下没有难骑的马,越是烈马,我偏要骑,只要驾驭有方,就不怕骑不了它。”

少年见他上套,嘻笑道:“你若敢骑,我去给你取马鞍来。”

赵匡胤笑道:“骑个马而己,要什么马鞍。”

说话间,奋身一跃,翻身上马。

这烈马一觉有人骑上来,立即扬蹄窜出,风驰电掣般向前飞奔,顺着官道,转眼跑出了五六里地。

前面就是一座城,城门并不高大,进入城门,便是闹市,行人很多。

赵匡胤恐怕冲撞到行人,于是赶紧勒紧马缰绳,想要掉转马头,从原路返回。

谁知这马却不听招呼,拧着头往前飞奔,赵匡胤不觉焦急起来,正在束手无策之时,跨下烈马却越跑越快,转眼到了城门口,赵匡胤一抬头,前额眼看就撞在了城门楣上,说时迟那时快,赵匡胤急忙一个后空翻,从马后翻了下来。

献马少年远远地从后望见,禁不住欢呼道:“香孩儿,香孩儿,今天你可中了我的道儿了,哪怕你是个铁头,这回也得撞烂了吧。”

不料话未说完,只见赵匡胤一个鲤鱼打挺,又站了起来,那马从城门口斜着窜了出去,速度却慢了下来,赵匡胤飞奔着撵上去,纵身一跃,又骑上马背,缰绳一抖,那烈马却不再倔强,乖乖地扭过头,顺着原路跑了回来。

途中遇上少年,少年见赵匡胤完好无损,惊讶道:“我正为你担心,以为你从马上坠下来,肯定受伤,谁知你看着却没事一般,你身上咋样?

疼不疼?”

赵匡胤笑道:“我没受伤,不过这马确实性子烈,不是我反应快,肯定会撞碎我的好头颅。”

两人大笑而别,少年从此对赵匡胤心服口服,赵匡胤声名远扬,乡邻都认为此子非同凡响,乡间尚武的少年们,纷纷来与赵匡胤结交。

与赵匡胤堪称莫逆之交的,有两个人,一个叫韩令坤,一个叫慕容延钊,这二人,都是将门之后,在赵匡胤代周自立的过程中,都起到重要作用,这是后话。

一日,赵匡胤与韩令坤相约,钻到一间破旧的土屋中,玩六博棋。

这六博棋,又叫作陆博,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赌博的游戏,因使用六根博箸所以称为六博,与象棋一样,以吃子为胜,后世推论象棋类游戏可能就是从六博演变而来的。

春秋至汉代,六博十分流行。

有人写诗曰:“六白六黑十二棋,双方相争博一局。

只缘获筹心欢悦,废寝忘食仍嗜迷。”

《列子.说符》中记载了一个因玩六博而遭灭家的故事。

梁国有个姓虞的巨富,家里钱帛无数,财产难以估量。

整天泡在酒楼,面向大街,设乐摆酒,聚众赌博。

这天,一群侠客正从楼下走过,有个赌博的人刚好投中了骰子,兴奋得一边拍桌子一边大笑不止。

恰巧这时空中飞过一只老鹰,嘴里叼着的一只死老鼠掉落下来,正好落在一位侠客的头上。

侠客们听楼上的笑声很张狂,以为死老鼠是他们扔下来的,于是七嘴八舌地议论道:“虞氏一首过着富足快活的日子,还总是打心眼里看不起别人。

咱们也没有招惹他,他却用死老鼠来侮辱咱们。

这个仇要是不报的话,咱们就无法立足于天下了。

不如我们齐心协力,干脆把他灭了,才能出出这口恶气。”

侠客们都表示赞同。

到了约定的那天夜里,侠客们会聚一起,刀兵上手,一哄而起,向虞氏发起进攻,最后一个不剩地灭掉了虞氏全家。

且说赵匡胤与韩令坤钻进土屋里,两人玩六博正玩得开心,忽然听见外面成群的鸟雀喳喳地叫个不停,十分嘈杂,二人听得烦心,便带着弓箭,钻出土屋,来看个究竟。

出来后,发现一群喜鹊,正在互相鸣噪搏斗。

韩令坤觉得奇怪,说:“这群鸟本是同类,为啥相互争斗呢?”

赵匡胤道:“也是,不如咱们替它解解围。”

韩令坤说:“这有什么难的,扔块石头就驱散了。”

赵匡胤笑道:“咱俩平时以好汉自诩,哪能像幼儿一样行事。

不如这样,咱俩分别用弓箭,挑那闹得最凶的喜鹊射死几只,以示惩戒,来来,你射左边,我射右边,看谁的得准。”

于是,二人引弓搭箭,一向左,一向右,分别射去,飕飕几箭,几只喜鹊应声而落,其余的喜鹊惊慌飞散,瞬间飞得无影无踪。

两人意犹未尽,收起弓箭。

正在这时,忽听背后一声轰响,二人急忙扭身回顾,却见那土屋无缘无故地倒塌下来。

韩令坤惊呼:“天啊,好好的一间土屋,突然坍塌,幸亏咱俩出来射鸟,否则岂不要被压死在屋中。”

赵匡胤也倒吸了一口凉气,说:“这真是奇怪,想来咱俩命不该绝,老天借这鸟叫声,让咱俩出来,这群喜鹊救了咱俩的命,咱俩却要了这几只喜鹊的命,真是万万不该,悔之晚矣,咱就把这喜鹊掩埋了吧。”

二人将几只死喜鹊一一捡起,然后挖坑掩埋起来,鞠躬稽首,祷告一番,方才离去。

后晋开运元年(944年),赵匡胤17岁了。

征战在外的父亲赵弘殷,希望作为长子的他,能够挑起家庭的责任。

赵弘殷早就为儿子相中了一个对象,老同事贺景思的女儿贺氏。

贺家也是名门世家,据说是唐代名臣贺知章的后裔,因此,有着很好的家风传承。

贺氏性格温柔恭顺,很有教养,自小也在夹马营长大,与赵匡胤也称得上是青梅竹马。

因而,赵匡胤欣然遵从父命,与贺氏成婚,二人新婚燕尔, 情投意合,赵匡胤沉醉在温柔乡里,一时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正当赵匡胤尽情享受着二人世界的快乐时光时,时局又发生了重大变化。

后晋开运西年(947年),北方民族契丹大举南下入侵,被后晋末帝石重贵寄予厚望的晋军统帅杜重威向契丹投降,后晋主力丧失,末帝石重贵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覆灭。

随后,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在大梁(今开封)宣布即皇帝位,国号大辽,企图统治整个中原。

一时间,契丹大军西下肆虐,烧杀抢掠,中原大地,一片狼藉。

契丹军人的残暴作风,激起了中原人民的反抗,义军纷起,各地藩镇也都不服从契丹的统治,原后晋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刘知远在太原起兵,成为反击契丹的主力。

年己弱冠的赵匡胤,目睹山河破碎,内心忧叹不己,恨不得立刻从军征战,挽狂澜于既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