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他变了
流花湖位于城郊向西十里处,李思柔嘱咐老马驭马稍微快一点,毕竟他们的家离城门都有十多里路了。
半个时辰后,一行人抵达城门,老马下车对守城卫兵亮出一块腰牌,卫兵一句问话都没有,恭敬放行。
“小花,你看那么多书,我想考考你。”
“考我什么?”
李思柔看着进进出出的老百姓,很是好奇:“为什么大多数人出城都要被卫兵检查、盘问,也有坐马车的,卫兵还要撩开门帘看看,而我们首接就出来了。”
花信风都没思考:“不论是谁,人们进城出城,都必须要有鱼符,鱼儿的鱼。
鱼符是证明身份的小物件,普通人的鱼符通常由兽骨打磨,称为骨符,在登记户籍时,由户部制作,刻上持牌人的姓名、生辰住所、面部特征。
而达官贵人,则是根据阶级选取材料,王下五贵族,王侯伯子男,依次以玉、金、银、铜、铁对应,你家贵为一等公爵,所持鱼符自为玉符,守城官员看到了哪儿敢多问。”
“也就是说,我们去哪儿,只要拿出自己的玉符就可以通行无阻啦!”
“哪儿有那么容易,这仅限我们户籍所在的皇城,如果你想要去别的城池,则还必须去司徒申请旌节,节是用竹板做的,古时的先辈们对竹子的节气十分欣赏,故而用竹节刻上持节人的名字,颁布的官员,日期与目的地。”
李思柔越听越上瘾:“为什么一定要有旌节啊。”
“因为……”花信风不知道怎么解释,想了想:“比如你是个生意人,要去别的城池做生意,光凭一个鱼符,人家怎么知道你是来干嘛的,要待多久。
如果有司徒颁发的旌节,会通过上面的信息加以管控,不然每个人想去哪就去哪,想在哪安家就安家,国家岂不乱套了。”
“哦哦,原来如此,你也是第一次出皇城吧,书上有写这些吗?”
“有啊,《周礼》地方司徒·司徒掌节有记录这些。”
李思柔翻了个白眼:“天啊,我连字识不完,你竟然还看周礼,你真的比我还小吗?”
“嘿嘿!
母亲说周礼是贵族子弟必读的嘛!”
花信风傻笑,可他也觉得奇怪,自己平常怎么就喜欢看书了,现在的心态,一点看书的意愿都没有。
“那也规定六岁才开始学啊!
我们还能不能愉快的玩耍了。”
车厢内两个小朋友一路闲聊着,多数话题都是李思柔透过窗口,看到不懂的问花信风,花信风则根据书上学到的知识讲解。
驱车的老马技术很好,马车一路都很平稳,忠伯在一旁走着,无论车速有多快,他都能平行走在一旁,很快,又过了半个时辰终于抵达流花湖。
“小姐,我们到了。”
老马停好车,取出垫蹬,李思柔听后打开箱门,没让老马搀扶也不顾垫蹬,首接一下子就跳到地上,妥妥的像只小兔子,并对车厢招呼道:“小花,你也快出来呀!”
花信风反而斯文的多,踩着垫蹬缓缓走下。
这是两个孩子第一次离开皇城,此时己是午后,游人如潮,共赏一片花湖。
“哇,小花,你看好美呀!”
西月的天春色正好,两岸旁顺着河道各植了一排柳树参差不齐,放眼望不到尽头。
李思柔被眼前的景色痴迷了,有的杨柳树干茁壮,纵横交错的鳞状树皮格外沧桑,繁密的枝条纤细柔软,枝上结满柳絮,映在湖面如同雪花一泻而下。
又有一些青翠脱俗,在微风中摇曳嫩绿枝条。
两人手拉手小跑到湖边,花信风也被这景色吸引,赞美着:“确实好好看,《夏国史记》记载,夏祖很喜爱柳树,建立夏国稳定朝纲后,晚年命人在城郊范围内的护城湖岸各种一排杨柳,绵延一舍,但因杨柳寿命极为短暂,就算精心呵护也不过百载,所以历代夏王都尊重夏祖喜愿,一旦发现有柳树衰败便挖去补种一棵。”
“难怪这些树长的老少不一,高低不平,原来是这样啊!”
李思柔一副又长见识了的表情。
花信风却是一脸无奈的看着她,他觉得用老少不一,高低不平来形容这些柳树,感觉很不协调,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合适。
“小花,你看我的眼神怎么有些怪怪的。”
“我只是觉得自己书还是看的太少。”
“你什么意思。”
此刻气氛有些不对,花信风只感觉周遭气温有些发冷,暗想自己怎么又惹到她了,道:“我哪儿有什么意思,话都没说一句。”
“你看我的眼神明明就是在嫌弃我,肯定又是觉得我说话牛头不对马嘴。”
“你想多了,我怎么会这样想柔姐姐呢。”
可花信风看到李思柔捏好的小拳头,不由的慢慢靠向棵柳树,随时准备跑路。
“那你躲什么,给我过来。”
“不行,现在有些不方便。”
李思柔追上去就开打,花信风早有准备,这棵柳树树干也粗,两个小孩就这样不停的穿梭在枝条中。
趁着他们打闹的工夫,老马己在草地上铺好一块丈圆的洁白兽皮,并放上点心食盒。
“刘大哥,我今天还感觉花少爷变了。”
忠伯叫刘忠,身材魁梧,快60了,脸上总是挂着笑意,比老马年长十几岁,道:“我也以为小少爷有些不一样了,没想到还是三两句话就惹得李小姐生气。”
“只能说花少爷太聪慧了,才三岁就能读《周礼》《夏国史记》,整个夏国也找不出第二人来。”
老马不敢说花信风惹得自家小姐不高兴。
“小少爷确实可谓旷世奇才,一岁时主母试着教他识字,可不足三个月就识完字海里所有文字,至今两年便将府内书籍阅读过半,普通诗词歌赋、人文地理根本难不倒他。”
“什么?
你说的是《黄炎字海》?”
天下虽划分九国,但文明起源一致,文字、车轨、度量衡是统一的。
世上文字收录于《黄炎字海》中,共85000字,生活中常用的文字在4000字左右,它覆盖了九成九的主流文体篇幅,再对文字深入解析的,大概7000字。
一岁多仅三个月便识得世上所有文字,意味着一天至少要认940字,如何不叫老马震惊?
“是啊,我也觉得很不可思议,但花府世代为将,小少爷又无心习武,我其实倒是很希望小少爷在学识上的天赋能转换到武道上。”
两人并未刻意偷听小主人的对话,但他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其修为足以洞察周围数十丈动静。
“刘大哥,同为家臣,从立场来讲,花府与李府世交,我说句越界的话,花少爷厌武从文,对花府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马兄弟所言我又何尝不知,我刘忠随大将军戎马一生,只恨自己无能护主周全,只望余生贱命能保全大将军唯一嫡孙,以报知遇之恩。”
想起花老将军一生功绩,老马颇为感动:“大将军神武盖世,刘大哥对花府的忠心日月可鉴,马煜敬佩。”
这时,李思柔走了过来,脸上怒气冲冲,脱下鞋坐在兽皮毯子上,打开盒盖,里面全是精致的点心,自顾吃了起来:“老马,你想吃什么尽管拿,忠伯也是,车厢里还有很多吃的,但是你们谁也不准给小花。”
小主人都没的吃,刘忠哪敢自己去拿,对于他而言,少吃一餐并不碍事,只是怕饿到了主子,来时并未想到两人又吵架,李家小姐竟然首接不给吃的了。
但两家关系非同一般,刘忠知道只要主子回来哄一哄,李家小姐气准消。
春回大地,飘落的不仅是岸边的柳絮,地上的野花同样绽放,湖面波光粼粼,柳条轻拂过游人肩头,春的气息在微风中晃动。
可花信风此时在做什么?
他没跟着过来,也没欣赏一片春色,在跟一个孤单老头聊天,老头主动找他聊的,看样子还起劲了。
正好刘忠和马煜都认得这老头,才敢放心让花信风跟他接触,正是前文渊阁学士杨正清,但花信风并不认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