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临危受命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土木堡之变的噩耗宛如狂暴的飓风,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京城,朝廷上下一片哗然,如惊涛骇浪中的扁舟。

朝堂之上,群臣面色沉凝如铁,惶恐不安的气氛如阴霾般笼罩着每一个角落,令人几近窒息。

朱祁钰在王府中获此惊天之讯后,并未如他人那般陷入惊慌失措的泥沼。

他心如明镜,深知这既是他翘首以待的契机,亦是横亘眼前的巨大挑战。

旋即,他召集了自己的亲信与谋士们共商应对之策。

杨慎率先打破沉默,急切道:“王爷,当下局势危若累卵,瓦剌大军己兵临京城近郊,我们必须以雷霆之势拿出应对之良策。”

陈勇则紧握着拳头,双目喷火,咬牙切齿地吼道:“王爷,末将愿亲率敢死之士,与瓦剌决一死战,哪怕血溅沙场,亦在所不惜!”

朱祁钰微微皱起眉头,双眸深邃如海,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切不可鲁莽行事。

现今皇兄被俘,皇位虚悬,各方势力定如恶狼般蠢蠢欲动。

我们需谨小慎微,谋定而后动,方有胜算。”

此时,朝中的大臣们正因皇位的继承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以于谦为首的一派力主拥立朱祁钰为帝,欲以此稳定朝局,抵御外侵强敌。

而另一派,诸如徐有贞之流,心怀叵测,妄图于这乱世之中趁火打劫,谋取私利。

在这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朱祁钰决心亲自入宫面见太后。

太后宫中,朱祁钰毕恭毕敬地行礼后,言辞恳切地道:“母后,如今国家深陷水火,皇兄不幸被俘,儿臣愿挺身而出,担当起这救国救民的千钧重任。

但儿臣深知,此事还需母后鼎力支持。”

太后凝视着朱祁钰,眼中满是忧虑与殷切期待:“钰儿,这大明的万里江山就托付于你了。

只是,这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你务必小心应对,切不可掉以轻心。”

朱祁钰心中自是明白,太后虽支持自己,但也担忧自己无力掌控这复杂诡谲的局面。

他暗暗在心底立下誓言,定要在这场波谲云诡的权谋争斗中胜出,力挽狂澜。

与此同时,朝中的徐有贞却在阴暗角落里暗自盘算。

他原本极力主张南迁,如今见朱祁钰有望登基,心中打起了如意算盘,妄图借此难得之机谋取高位。

他暗中与一些官员勾结,妄图在新帝登基后能飞黄腾达,备受重用。

而石亨,这位手握重兵的将领,亦在观望局势的风云变幻,苦苦思索着如何在这场惊天变故中为自己攫取最大的利益。

他一方面与徐有贞等人暗通款曲,另一方面又派人试探朱祁钰的态度,妄图左右逢源。

朱祁钰深知,欲稳定局势,必须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在一起。

他再次召见杨慎和陈勇,神色凝重地吩咐道:“杨慎,你速速去联络朝中那些刚正不阿的大臣,务必争取到他们的坚定支持。

陈勇,加强王府的防卫,务必确保万无一失,以防出现任何变故。”

杨慎领命匆匆而去,陈勇则单膝跪地,抱拳高声道:“王爷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安排妥当后,朱祁钰毅然决定在朝堂之上与群臣共商国是。

当他踏入朝堂的那一刻,所有人的目光如火炬般聚焦在他身上。

于谦率先挺身而出,慷慨激昂地陈词:“如今瓦剌大军己兵临城下,国不可一日无君。

唯有拥立郕王为帝,方能稳定军心,抵御外敌入侵。”

徐有贞却阴阳怪气地说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草率行事。”

石亨在一旁缄默不语,心中却在权衡利弊得失。

朱祁钰目光如电,扫视众人,语气坚定如磐石地说道:“如今皇兄蒙难,大明己危在旦夕。

本王甘愿继承皇位,与诸位携手共渡这艰难时世!

但这皇位,绝非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是为了拯救大明的锦绣江山,拯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如洪钟大吕,让在场的众多大臣为之动容。

徐有贞见势不妙,赶忙见风使舵道:“王爷英明,臣等愿拥立王爷为帝。”

朱祁钰心中冷笑,他深知徐有贞的为人奸诈,但此时并非清算之时。

最终,在朱祁钰的高明权谋运作和于谦等忠臣的坚定支持下,朱祁钰正式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景泰。

登基后的朱祁钰,面临着重重难题。

瓦剌大军如黑云压城,京城的防务空虚如纸,粮草短缺令人忧心。

但他未有丝毫退缩之意,立即雷厉风行地着手部署防御。

他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统筹京城的防御工作。

于谦日夜操劳,殚精竭虑,调兵遣将,加强城防,不敢有丝毫懈怠。

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百姓们亦纷纷行动起来。

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守城的将士们送水送饭,齐心协力,展现出了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朱祁钰亲自登上城墙,视察防务。

他看到将士们虽疲惫不堪却目光坚定如钢,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

“将士们,大明的生死存亡在此一战,我们定要让瓦剌有来无回!”

朱祁钰高声呐喊,声震九霄。

“愿为陛下效死!”

将士们的回应声如雷霆万钧,响彻云霄。

在朱祁钰的英明领导下,京城的军民们众志成城,枕戈待旦,准备迎接瓦剌大军的凶猛进攻,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