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章 咖啡厅的偶遇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两杯美式,一杯拿铁,加热的蓝莓松饼——是这些吗?

"林星光核对完点单屏,朝靠窗的顾客露出职业性微笑。

己经晚上十点半,"漫咖啡"里只剩下三桌客人。

她的脚踝在制服鞋里隐隐作痛——从早上八点的课到现在,她己经站了将近十西个小时。

"星光,A区那个客人要续杯。

"店长李姐从后厨探出头,"顺便把这份提拉米苏送过去。

"林星光端起甜品盘,穿过灯光昏黄的座位区。

A区是咖啡厅最隐蔽的角落,被一株巨大的龟背竹半掩着。

当她绕过绿植时,差点打翻了咖啡——顾承泽正对着笔记本电脑皱眉,桌上散落着至少十份文件。

"您的...提拉米苏。

"她的声音不自觉地低了下去。

顾承泽抬起头,眼下的青黑在暖黄灯光下依然明显。

他看起来和课堂上那个游刃有余的精英判若两人,领带松开,袖口卷到手肘,露出线条分明的小臂。

"林星光。

"他准确叫出她的名字,仿佛早就注意到她在这里工作,"美式,不加糖。

"这不是询问而是陈述。

林星光惊讶于他的记忆力——开学典礼上她可没喝咖啡。

"您需要续杯是吗?

"她机械地问道,目光却不自觉地瞟向他的电脑屏幕。

那是一份标着"绝密"的并购预案,右上角赫然印着"星辉纺织厂二期处置方案"。

顾承泽"啪"地合上笔记本:"商业间谍罪最低判三年。

""我只是好奇。

"林星光放下甜品,"毕竟我家曾经靠星辉的订单吃饭。

""1989年到2008年,林氏纺织机械厂主要供应星辉的配件。

"顾承泽靠向椅背,突然报出一串数据,"2009年星辉被顾氏收购后,你父亲失去了最大客户,工厂规模缩减60%。

"他端起咖啡,"所以你对顾氏的敌意很合理。

"林星光的手指捏紧了托盘边缘。

他竟然调查她?

"不是敌意,是客观分析。

"她深吸一口气,"像林氏这样的小供应商,大集团一个决策就能决定生死。

你们追求规模效应时,考虑过产业链末端的生存吗?

"咖啡厅的背景音乐恰好在这时切换,爵士钢琴曲填补了两人之间的沉默。

顾承泽若有所思地搅动着咖啡,银匙在杯沿轻敲出清脆的声响。

"坐下说。

"他忽然指向对面的椅子。

"我在工作。

""现在你休息。

"顾承泽从钱包抽出一张黑卡放在桌上,"包场两小时,按你们时薪的三倍计算。

"林星光回头看了眼空荡荡的咖啡厅,李姐正忙着打烊前的盘点。

她慢慢放下托盘,却坚持站着:"小企业虽然抗风险能力弱,但创新灵活性和定制化服务是大集团做不到的。

""规模经济可以让产品成本降低30%。

"顾承泽反击。

"但标准化生产抹杀了差异化优势!

"林星光声音提高了几分,"星辉当年最畅销的星空纱,就是因为顾氏要求统一工艺参数才失去特色的!

"顾承泽的眼睛微微眯起。

林星光突然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普通供应商的女儿怎么会知道这么具体的产品细节?

"你父亲告诉你的?

"他敏锐地问。

"我...查过资料。

"林星光迅速转移话题,"总之,中小企业才是市场活力的真正源泉。

德国Mittelstand模式证明——""——证明专业化中小企业的价值。

"顾承泽意外地接上了她的话,"但你忽略了一个关键:这些企业背后都有大财团的支持。

"他调转电脑屏幕,显示出一张复杂的产业图谱,"健康的商业生态需要鲸鱼和磷虾共存。

"林星光凑近屏幕,发梢垂落在桌面上。

图谱清晰地显示着顾氏集团如何通过供应链金融扶持小型供应商。

她闻到了顾承泽身上淡淡的檀香,混合着咖啡的苦涩,莫名让人安心。

"这是去年的数据..."她皱眉指出一处,"但实际放贷额只有承诺的40%。

"顾承泽的表情第一次出现了裂痕:"你怎么知道?

""我参加了清华的供应链金融研讨会,有位演讲者提到了这个。

"林星光故意含糊其辞,实际上那份未公开的报告是她熬夜帮教授整理数据时偶然看到的。

店里的灯光突然暗了一档,打烊的信号。

李姐在柜台后朝她使眼色。

林星光刚要起身,顾承泽的手机响了。

"说。

"他接起电话,语气瞬间恢复冰冷。

通话很短,但林星光捕捉到了"董事会"、"反对"几个词。

挂断后,顾承泽的指节在桌面上敲出一串急促的节奏。

"需要我打包吗?

"林星光问。

顾承泽摇头,开始收拾文件。

当他拿起最上面那份时,一张照片滑落在地。

林星光弯腰去捡,照片上是一个小男孩站在纺织厂前的背影,厂门口挂着"星辉"的旧招牌。

"这是..."顾承泽一把夺过照片:"不该看的别看。

"他的声音像淬了冰。

林星光后退半步,不小心碰翻了水杯。

冰水泼在顾承泽的文件上,立刻洇湿了大片。

她手忙脚乱地抓起餐巾纸,却被他握住了手腕。

"别动。

"顾承泽不知从哪变出一条真丝手帕,轻轻按压着湿透的纸张,"越擦越花。

"他的手掌干燥温暖,虎口处有一道细小的疤痕。

林星光僵在原地,看着他抢救文件时专注的侧脸。

灯光在他的睫毛下投出一小片阴影,柔和了原本锋利的轮廓。

"抱歉..."她小声说。

"不必。

"顾承泽收起最后一份文件,突然问道,"你父亲工厂现在做什么产品?

""主要给本地服装厂做配套,最近在尝试智能纺织设备。

"林星光警惕地回答,"问这个干什么?

"顾承泽从名片夹取出一张新的黑底烫金名片,在背面写下一串数字:"下个月顾氏创投有个智能硬件专场,让你父亲联系这个号码。

"他顿了顿,"别说是我介绍的。

"林星光接过名片,指尖不小心擦过他的。

那一小块皮肤像被烫到般发热。

"为什么帮我们?

""不是帮。

"顾承泽站起身,身高差迫使她仰头看他,"我只是验证一个假设——小企业的创新是否真如某人说的那么有价值。

"他穿上西装外套,瞬间又变回那个不可一世的商业精英。

林星光注意到他的领口还沾着一点咖啡渍,在纯白衬衫上格外刺眼。

"等等。

"她鬼使神差地抽出一张湿巾,"您这里有..."顾承泽低头看着她踮起脚,小心翼翼地擦拭他的衣领。

茉莉洗发水的香气萦绕在鼻尖,他呼吸微微一滞。

"好了。

"林星光后退一步,耳朵发烫,"职业习惯。

"顾承泽整了整领带,从皮夹抽出几张百元钞放在桌上:"不用找。

""这太多了!

""包含你的咨询费。

"他己经走到门口,背影挺拔如松,"下次辩论前,记得查查德国中小企业破产率。

"玻璃门开合间,秋夜的凉风卷入咖啡厅。

林星光捏着那张名片,背面墨迹未干的数字微微晕染。

李姐走过来吹了声口哨:"哇哦,那是顾承泽吧?

财经杂志常客。

""嗯。

"林星光心不在焉地应着,翻过名片。

正面烫金的"真相不在平均数里,在标准差中"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收拾顾承泽的座位时,她发现他落了一支钢笔。

万宝龙的***款,笔帽上刻着小小的"C.Z."。

林星光犹豫片刻,把它放进了自己的书包——下次见面再还,这是个正当理由吧?

吧台后,她的手机屏幕亮起。

父亲发来的消息:”星光,这周六回家一趟,有重要事情商量。

“窗外,一辆黑色奔驰缓缓驶离。

顾承泽在后座通过监控看着咖啡厅里的女孩小心收好他的钢笔,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他拨通了一个电话:"查一下林氏机械厂最近三年的纳税记录,还有...他们申请过哪些专利。

"挂断后,他望向车窗外流动的夜色。

二十年来,这是第一次有人敢当着他的面为星辉纺织厂鸣不平。

这个叫林星光的女孩,要么天真得可笑,要么聪明得可怕。

无论是哪种,都值得他继续观察。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