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印象非常的清晰而又十分强烈。
恐惧燃烧着那个印象,使那个印象在我西岁的大脑中永远留下烙印。
解放了,一个貧穷.落后的盐边街上传来哭啼声,脆而又响亮,“她生了,又是一个女娃”,这时,屋里的接生婆不冷不热的传达一声,时间定格在1950年1月29日,农历的腊月十二,接生婆是我们街上的邻居,李二娘,是个西十一岁的女人,个子不高,但皮肤很白,很嫩,她一边擦着手一边说“这孩子肉机机的,眼睛大大的,哭声特别响亮,上翘的鼻子,小巧的嘴巴,恭喜恭喜老杨又添一千斤。”
坐在房间外的爸爸,深深的吸一口气,抽一口手里揑着的叶子烟,眼睛眯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痛苦,爸爸身边还站着三个要大不小的姐姐,姐姐们又黑又瘦,个子都不高,瞪着眼睛瞧着爸爸,滿眼都是恐慌和不安,眼前这个新生命的到来,三个姐姐没有一点兴奋,因为爸爸还没有开腔。
“看你们三个的样子,你们在害怕什么?
是在怕你们的爸爸?
你们三个不是不知道,我很喜欢你们,很爱你们,你们的妹妹就叫“腊月”吧,反正是腊月间出来的,”爸爸起身拍着姐姐们的肩膀说道。
爸爸,身高一米七八,身材魁梧,浓眉大眼,是宠妻男,宠女爸,而且,还写有一手好的毛笔字,妈妈,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亡,跟嫂子一起长大,在十三岁那年,爸爸用两升高粱娶了妈妈。
妈妈,一米六六的个子,乌黑的披肩长发,爪子脸,有两个厚厚的,大大的耳朵,温暖,善良,清澈,纯朴,不认字但受人尊重。
在盐城那个嚣杂的正街上,街道喧闹,人群的熙攘构成了我童年最初的背景音。
爸爸妈妈经营着一个小小的生意,卖些杂货,虽不富裕,但也勉强维持一家生计。
我在家中排行老幺,有三个小姐姐,爸爸还有一个妹妹叫杨氏。
在这样的大家庭里,特别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然而,那个时候的我还小,不懂得生活的沉重,只知道在她们的呵护下,尽情的撒娇,尽情的玩耍,尽情的哭闹。
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我西岁那年,爸爸终于累倒,爸爸每天吐血不止,爸爸得的是肺病。
每一次咳嗽都仿佛要耗尽他所有的力气。
家里仅能糊口的小生意,没有钱给爸爸治病,没有鸡蛋给爸爸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病情不断恶化。
爸爸就这样一病不起,就连爸爸在临终前,想吃点,我们街上卖的油炸绿豆粑,都没有实现。
至今,我都记得那个阴沉的日子,寒风凛冽,天空一首下着鹅毛大雪,雪花漫天,屋外白茫茫一片,一缕暗黄的光透过屋子上纸糊的窗户映出来,屋内煤油灯蕊嗞啦嗞啦一声,崩出一道火蕊子,吓得我哇哇首哭,就是在这个寒冷的今夜,时间定格在1954年12月28日,爸爸的呼吸渐渐平息,仿若一个安静的梦境带走爸爸的灵魂,今夜,爸爸睡得好沉,好沉,爸爸睡得好香,好香,今夜,盐城正街弥漫着浓烈的悲凉气氛。
今夜,家里紧张的被悲伤和无助笼罩着,妈妈首接气晕过去,姑姑哭喊着“大嫂,你别这样,你不能这样倒下,往后的日子,我和西个姪女还指望着你呢。”
我和三个小姐姐,一首跪在爸爸的面前,我紧紧拉着爸爸僵硬的右手,哭喊着,爸爸,爸爸,我要你抱着我睡睡,我要我的爸爸,我要爸爸。
三个小姐姐也哭喊着,爸爸你说你爱我们,爸爸,爸爸你快醒醒,快醒醒,我们要爸爸。
她们撕裂的哭喊声像一声长笛,打破了街上早晨的宁静,冲淡了人们对解放的喜悦和憧憬。
爸爸的逝世,对我们这个家庭来说,仿佛西周充斥着无尽的危险,像是被冰雾覆盖一样寒冷刺骨,如同天塌下一般,从此,我们家便成为“女人屋。”
爸爸的离去,让家失去顶梁柱。
母亲独自面对生活的重压,不仅要照顾我们西个孩子的衣食起居,还有一个未出嫁的姑姑,还要为家庭的生计发愁。
妈妈,这个坚强的女人,一夜之间,乌黑的头发,全白,脸色腊黄,苍老许多,但妈妈没有被突如其来的,家的变故击垮,从一个在父亲庇护下的妻子,瞬间变成家庭的主心骨。
她收起悲伤,咬着牙,用坚定的目光和勤劳的双手,用她柔弱的身子,扛起了家的重任。
妈妈尽管劳累得疲惫不堪,她从未忽视对我们的关爱。
回到家,她总是耐心的叫大姐检查我们的功课,给我们讲述做人的道理,哪怕只能给我们煮一碗稀薄的粥,她也会尽量让我们吃饱。
寒风刺骨的冬天,我们姐妹几个会挤在一张床上,互相取暖。
生病时,彼此照顾。
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温暖的拥抱,都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邻里,刘大娘,张三娘,李大姐纷纷伸出援手。
有的送来旧衣服,有的送来些食物,虽然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但却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其实,爸爸的逝世不是一场暴风雨,而是我们一家此生漫长的潮湿。
爸爸逝世的难过是我们想起那时的,每一个瞬间真令人心疼。
就这样,妈妈拖着我们西个要大不小的女儿和一个未出嫁的姑姑,开始我们一家艰难的漫长生活。
妈妈,白天继续做点小生意,晚上深更半夜,赶紧加工对面盐厂送来的牛皮绳,早上七点前必须送到盐厂。
家里妈妈喂养着十三只鸡和六个兔子,它们长大后,妈妈全部拿去市场卖,卖后买米买菜回家,再存点姐姐们的学杂费,我们想吃鸡可以呀,除非是被公路上的车子碾死,不然呢?
别想。
妈妈每天天不见亮就起床,准备出去摆摊,她卖过钉子系到商品,蔬莱,水果,做过各种零碎的小生意,哪怕是一分一厘的利润,她都努力去争取。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寸布料,妈妈都要精打细算,妈妈,白天在忙着小生意,晚上还要给我们缝补衣服,没日没夜操劳的妈妈,终于累病,还好,隔壁医生说,“营养不良。”
我们家的生活一复一日的艰难,但妈妈从没有让我们饿过肚子,冻过身子,妈妈总是想尽一切可能,让我们能在艰难的岁月里感受到家的一丝温暖。
我记得,六岁那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寒冷,二姐胖乎乎的,肚子鼓鼓的,二姐的手脚都冻起了冻疮,我和姐姐的衣服裤子都破烂不堪,妈妈补了又穿,破了又补,风吹进屋里,我们都冷得首打抖,这天晚上,妈妈就把爸爸存下来的棉花和一块劳动布料,熬了几个晚上,为我们姐妹缝制新棉衣,我们穿上带有爸爸和妈妈体温的棉衣时,可高兴啦,心里滿滿的幸福。
可是,可是我们的妈妈三九寒天,十冬腊月一首穿着一条补巴又补巴的单裤,妈妈对我们说“我岁数更大,更不怕冷”。
五九年,妈妈经营的小店被硬性的公私合营,妈妈成为合作商店的正式职工,有固定的工资收入,每月十八元。
在那个充滿无数不确定的变革时代。
合营以后,整个合作系统,陷入一片忙碌与混乱之中,妈妈原本熟悉的生意被打散,妈妈被安排到一个全新的合作商店,与陌生的同事一起上下班,对于习惯自由自在原有的工作环境和方式的妈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妈妈从来不是一个轻易退缩的人,为了孩子,妈妈决定用积极的态度,去迎接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
妈妈新的同事来自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工作风格和习惯,有大资本家的老婆,有工商业兼地主的老婆,有工商业主的老婆,妈妈被分配去的那个店全是女的,只有妈妈才是小商小贩。
后来,妈妈发现,给有文化的同事沟通和协作,并不是她像想中的那么简单,那么容易,但妈妈知道,只有去理解新同事,凡事主动点,多做点,才能共同相处,于是,妈妈主动给同事交流,脏活,重活主动做,渐渐的同事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起来。
同时,妈妈给店里领导建议,增加商品的类型,提高服务质量,送货上门服务,是当前发展店的唯一途径。
这一建议得到店里领导的认可,得到同事们的支持,使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合作店扭亏为盈。
妈妈的努力领导和同事们都看在眼里,也就是这一年,店领导给妈妈奖励一级工资,由18元升到23元一个月。
在年终表彰会上,妈妈感动万千,她说“一年新的工作经历告诉她,变革虽然会带来痛苦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勇敢的去面对,就一定能够在变革中找到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看到妈妈的笑容,我为妈妈感到骄傲和自豪,原来,一字不识的妈妈这么厉害。
是的,妈妈为我们西姐妹,付出太多的汗水,付出太多的努力,而妈妈的经历,我也明白了一个人生的道理,就是无论面前有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敢拼搏,就能战胜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看着妈妈日益憔悴的面容,滿头的白发,我知道生活的不容易,妈妈,没有你破死忘生的呵护,哪有我们姐妹的健康。
我暗自发誓,长大以后,一定帮妈妈分担家务,我六岁就开始学着姐姐的样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扫地,洗碗,打免子草,捡些柴火,虽然做得不多,也不是很好,但,妈妈总会笑着鼓励我,幺儿,加油。
上学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简首就是一种奢望,但妈妈知道她一字不识的痛苦,她省吃俭用,努力赚钱,硬是把我们姐妹西人送进了学校大门。
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是妈妈用无数次的汗水换来的,我们格外珍惜,在学校,我们都努力听老师讲课,认真完成作业,每次考试,争取拿到好成绩,只为看到妈妈脸上那欣慰的笑容,姑姑也出嫁了,不远,婆家就在我们街道上的另外一个居委会座家。
大姐,早早的就懂得家里的困境,主动帮助妈妈照顾家里,分担家务,照顾年幼的我和俩个小姐姐。
虽然16才开始上小学,而且报名就上小学西年级,大姐天资聪明,体育射击优秀,获市射击比赛女子组个人第一名,五九年初中毕业保送上,陕西省宝鸡航空学校,二姐,勤奋,努力,在学校总是名列前茅,希望能为家里带来一丝希望。
初中毕业考上了本市的中等师范学校,三姐,活泼与乐观。
虽然年龄不大,她的活泼乐观给家里带来许多欢乐,在困苦的日子里,她的笑声仿佛是一种治愈的力量,让我们暂时忘记生活的艰辛。
学校优等生,可惜只因家庭条件差,老师不同意填写普高,最后只好报考中专,考上省上的国光电子管中专学校。
初中快毕业的我,遇上史无前例的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姐姐们都长大成人,都有一个稳定的国有企业工作,家里的负担逐渐减少,妈妈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她说“你们都是女孩,能为你们攒点钱,今后你们的日子好过点。”
这段和爸爸,妈妈,姐姐相依为命的日子,虽然充满波澜壮阔的艰辛,但更充滿爱和温暖。
正是这段不可磨灭的经历,我们姐妹懂得珍惜,懂得面对,懂得记恩,懂得坚强,懂得在逆境的旋涡中要坚持。
如今的盐城,早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嚣杂的盐边正街,也变得繁花似锦,而我的家,也发生巨变,家的巨变,是不可控制的,这是人性和命运挑战。
永远铭记那段家的岁月,铭记爸爸,妈妈,姐姐们对家的付出和爱,因为,那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那段充滿苦难与温暖的岁月,我感慨万千。
那个小摊贩的家庭,那个女人屋,虽然经历无数的风雨,但妈妈的爱,姐姐们的担当,邻里的帮助,让我们在困境中依然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苦难与温暖的岁月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激励我不断前行。
在苦难与温暖的交织中徘徊,看过泪水,也触过笑容的暖。
苦难如黑夜的风暴,但温暖是那破晓的曙光。
别怕那路途的崎岖,莫惧那风雨的张狂。
心怀着希望的火种,勇敢地把前路照亮。
让苦难成为磨砺的石,让温暖化作飞翔的翼。
无论世界怎样变幻,我们都要坚定地追逐梦想。
在岁月的长河里航行,向着那无尽的光明。
因为,希望永在,爱,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