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团聚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谢氏府邸原是前朝阁老所居,后被明德帝赐给了谢父谢子琅。

远远看去,整座府邸恢弘大气,又透着一股清幽古朴之意,水榭楼阁分布有致,环境清雅,十分宜人。

谢父出身濮阳大族,又高中探花,却与出身名门望族的谢母沈芳瑶的身份相差过大。

谢子琅随同僚往定国公府拜寿之时,无意与定国公府嫡次女沈芳瑶偶遇。

谢徽兰容貌肖母,容颜娇艳。

性子更是随了母亲,也是个爱美色的,如若不然,也不会对那萧长渊一眼定情了。

谢母偶遇谢父之时,心中惊叹,此郎君身长立玉,清俊出尘,甚是“美貌”。

便一眼倾心,而谢父犹是,对那偶遇的美貌女子,也十分心动,动了求娶的念头。

谢子琅不知,二人其实早就见过,谢母那日去畅阑阁买话本子时,便看见那书架边上倚靠着一男子,而那男子此时并未翻阅书籍,用那书盖住了脸,貌似是睡着了。

谢母见状,想捉弄他一番,于是蹑手蹑脚地走近谢子琅的身旁,她伸手拿开书时,映入眼帘的便是谢子琅清俊出尘的容貌,这人虽合着眼,却也难以掩饰自身气度。

沈芳瑶愣了愣神,惊讶之余,便开始心跳不止,脸颊发烫。

正当她为难之际,想着到底要不要叫醒此人之时,却见他眼眸微动,似要醒来一般,她紧张的把书丢在一旁,便匆匆溜走了。

而谢子琅醒来之后,发觉书被掉落一旁,好似眼前还有一个女子的身影。

一晃神,人却不见了,又怀疑是自己看错了,便也没再追究了。

谢父求娶谢母之时,便立下誓言,终身只谢母一人。

沈父见他家世清白,又惊才绝艳。

虽如今官职不高,却极得圣心,将来必有造化。

又诚心求娶,便许了爱女下嫁。

二人婚后,琴瑟和鸣,生下一子一女。

丈夫高官厚禄,待她一如往昔,后宅清静。

又有儿女绕膝,谢母日子过得好不快意。

谢父谢母正在明华堂等着***,谢子琅对身旁妻子说道:“阿团,怎得还未回来?”

一旁的谢母也道:“这时辰,该是差不多了。”

谢父虽己年过西十,剑眉英挺,越发刚毅,仍可见往日风姿。

夫妻恩爱和睦,又无甚烦恼,出嫁后也是金尊玉贵的养着,谢母脸上竟无半分岁月痕迹,如二十出头的女子一般,丝毫不似三十多岁的妇人。

二人正说着,谢徽云兄妹二人随后一同进了这花厅中,谢徽兰三年不见父母,此刻相见泪水涟涟。

又回想起前世娘亲因她早逝,更是心中悲痛。

还未请安,便被谢母拉着坐在一旁。

谢母望着眼前爱女,一时欢喜得落下泪来, 轻抚着谢徽兰的发髻说道:“娘的阿团,长大了。”

谢父虽情绪未显,而眼中怜爱却做不得假,此时见到女儿,心中也是欢喜万分。

谢徽兰亲昵的蹭了蹭母亲,呜咽道:“阿娘,女儿在濮阳可想您和爹爹了。

祖母也十分挂念你们,此番阿团还给爹爹娘亲带了许多礼物呢。”

谢母又道:“你回到娘的身边,娘就心满意足了。

那些不过是身外之物,哪及得上我们阿团半分?”

谢徽云见此,故意打趣:“二位再哭下去,怕是饭都凉了。

爹娘眼里只有妹妹,往后怕是更见不我一点了。”

谢父咳了一声,“莫要胡说。”

又对妻子说道:“芳瑶,阿团一路舟车劳顿,想来也饿了,移步偏厅用饭罢。”

谢母闻言点了点头,又瞪了谢徽云一眼,道:“你妹妹在路上生病这事,娘还没找你算账呢。”

谢徽云面露苦色,连忙讨饶。

前些日子,谢徽云见妹妹病了,怕此地的医士医术浅陋,便给父亲送了信,让父亲从洛都寻名医来此,谁知这信还没送到,阿团便好了。

又连忙告知父母,阿团如今己痊愈了,让二老放心,故此才引得阿娘埋怨一遭。

谢徽兰说道:“阿娘,不怪哥哥,是女儿身子娇弱。

您看,女儿现下己大好了还多亏哥哥给我请的郎中呢。”

说罢,母女二人这才携手而去。

谢徽云在一旁对着父亲挤眉弄眼,甚是好笑。

时隔三年,谢家人也总算吃了个团圆饭。

席间,更是欢声笑语不断。

用过午饭后,谢徽兰回到自幼所居的明徽苑。

谢家宅子占地面积大,而主子又少。

因此,谢徽兰所居之处,十分宽敞明亮。

明徽苑也被谢母重新修葺了一番,假山流水,水榭楼阁,错落有致,流水潺潺,好不精妙。

闺房之内更是精心布置,单看那古色古香的雕花屏风,及上边的玉兔琉璃摆件等等都十分精美。

谢母早早为女儿添置了许多物件,华服首饰自不在话下,更有洛都时兴的小玩意儿,女儿家用的胭脂水粉香料等等。

此时,那粉彩描金镂空花纹香炉中,正燃着好闻的百合香,谢徽兰闻着,只觉着身心舒展,周身的疲惫都缓解了不少。

谢母因久未见女儿,满腹心话,便想着同女儿一起午歇。

谢母见女儿对这房中摆设和庭院布局露出满意神色,不禁说道:“阿团,可还满意?”

谢徽兰闻言点了点头,亲昵道:“阿娘,我心中很欢喜。

见到你跟爹爹都安好,心中更是欢喜。”

谢徽兰对着谢母撒娇,抱着母亲香香软软的身体,很是安心。

二人卧在榻上,闲话家常,而连日来路上奔波,谢徽兰身子早己万分疲倦,此时困意袭来,打了个秀气的哈欠后,禁不住困意,便合眼入睡了。

谢母见此暗自失笑,心想着阿团虽长大了,却还是孩子气得紧。

为女儿掖好被子后,如小时候那般,轻拍着女儿的脊背。

不一会儿,自己也睡去了。

谢徽兰回到了自己的家,又见到了爹爹和娘亲,自是心满意足。

睡了一觉起来后,感觉通体舒畅。

便研究起了那博古架上的摆件,端详了片刻,拿了一个精致的玉葫芦在手中赏玩,而谢母则亲自下厨,为女儿如张罗晚上的膳食了,一家人好不热闹。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