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每天的任务便是放牛放羊,或是穿梭于山林之间砍拾柴火,亦或行走在田间地头采集猪草。
而整个桥头镇,仅有那么一间小小的学堂。
这间学堂是由一位备受尊敬、德高望重的乡绅所创办的。
尽管规模不大,学生不过数十个而己,但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勤奋且好学。
令人欣慰的是,这所学堂并不收取高昂的学费。
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家的经济状况选择慢慢地缴纳费用,甚至还能用家中的粮食、大米,乃至从河里辛苦捕捞上来的鱼儿来抵扣学费。
然而,有一条底线却是绝不可触碰的——那便是必须要好好学习。
我的父亲,杜仁义,便是靠着每周日去河中捕鱼来凑齐我上学所需的费用。
每当寒冬降临,凛冽的寒风如尖锐的细针般刺痛人们的肌肤。
南方的冬日,雪花常常与冰冷的雨水交织在一起,阴冷潮湿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那时的父亲,连一双袜子都没有,光着脚丫子走在冰天雪地之中,双脚早己被冻得通红。
若不是好心的学堂先生自掏腰包买了几双袜子送来,真不知父亲该如何熬过那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中学毕业之后,爸爸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然地选择报考师范院校。
其实,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并不仅仅只是因为师范专业学费全免,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爸爸内心深处对于教育事业充满了无限的热忱与喜爱,他渴望成为像那些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先生们一样,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启迪学生,引导他们走向成功的人生道路。
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爸爸如愿以偿地被师范院校录取,并通过不懈努力顺利完成学业。
毕业后,他顺理成章地踏入教育领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由于工作表现出色,能力出众,没过多久,爸爸便晋升为学校的教导主任。
怀着满心欢喜与期待,爸爸精神抖擞地前往新单位报到上班。
然而,当他抵达学校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瞠目结舌,不禁大吃一惊。
呈现在他面前的所谓“学校”,只有一扇破旧不堪的大门头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周围环绕着一圈低矮简陋的围墙。
而围墙内,则稀稀拉拉地坐落着几间狭小的平房。
至于现代化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食堂以及舒适温馨的宿舍楼等等基础设施,这里一概没有。
就在爸爸站在原地发愣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年约五十多岁的男子朝这边缓缓走来。
此人衣着整洁得体,上身一件白色衬衫搭配黑色西裤,脚下踩着一双擦得锃亮的皮鞋。
他留着一头干净利落的平头,整个人看上去十分干练沉稳。
"哈哈,仁义,你来了"“您是史校长"“是的,杜主任,盼星星盼月亮的,到底把你盼来了。
‘’史校长带着爸爸西处查看了一番后,无奈地叹了口气。
爸爸却眼神坚定地说:“校长,咱们一步步来,一定能把学校建好。”
于是,爸爸和其他几个年轻的同事就开始规划起来。
砍木头建宿舍成了当务之急。
爸爸和同事们每天天不亮就进山,扛着斧头锯子开始干活。
大家齐心协力,喊着号子砍伐树木。
我爸虽说是教导主任,但干起活来一点不含糊。
然而长时间的弯腰劳作,爸爸的腰越来越疼。
一天,正抬着一根粗木时,爸爸只觉腰间一阵剧痛,整个人就瘫倒下去。
同事们赶忙将他扶起,爸爸咬着牙摆摆手说:“没事,歇会儿就好。”
但之后,爸爸只要稍微用力,腰伤就发作得厉害。
可是看着简陋的校园,想着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爸爸硬是强撑着。
休息几天后,又重新加入到建设队伍当中。
他一边指挥着大家,一边力所能及地帮忙,那股子执着劲仿佛要把整个校园从无变有似的。”
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校园终于初步建成了。
崭新的教室、整齐的宿舍林立而起。
孩子们开心极了,纷纷涌入校园。
随着学生增多,自然也有调皮捣蛋的孩子。
有个叫小虎的男孩特别淘气,经常逃课去山里玩。
老师们都头疼不己,但是当爸爸找到他,耐心地跟他讲述读书的意义以及建校的艰辛后,小虎竟然安静下来,认真听讲了。
后来,爸爸的腰伤愈发严重,走路都有点跛。
但他依然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很晚才离开。
他组织老师编写适合当地孩子的教材,还开垦出一块小菜园,教孩子们劳动技能。
在爸爸的影响下,学校里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氛围,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懂得了坚持和奋斗的价值。
而爸爸,就像一盏明灯,始终照亮着这所山区校园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