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周旋2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朱柏虽凭借着此前诸多举措暂时稳住了钦差大臣,可朝廷那高悬的利剑并未就此放下。

钦差大臣回朝后,虽在朝堂之上陈述了荆州一片祥和、朱柏忠心可鉴的情况,但齐泰、黄子澄等强硬派却依旧质疑声不断。

朱柏深知,朝廷不会轻易放过自己,必须要进一步加固荆州的防线以及在各方面的布局。

在军事上,他开始着手扩充兵力。

以往荆州的守军数量有限,朱柏通过与当地的乡绅、富户协商,以保卫家乡、守护大明疆土之名,招募了一批青壮年加入军队。

为了让这些新兵能迅速成长为可用之兵,朱柏让经验丰富的老兵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训练。

每日清晨,校场上便响起阵阵喊杀声,新兵们从最基础的扎马步、挥刀练起,逐渐掌握各种战斗技巧。

朱柏还亲自下场视察,不时纠正士兵们的动作,激励他们的士气,告诉他们如今的刻苦训练是为了守护荆州的安宁,抵御可能来自外部的威胁。

与此同时,朱柏命人在荆州城的城墙之上增设了诸多防御设施。

城垛间添置了威力更大的投石车,可将巨大的石块抛向攻城的敌军;每隔一段距离便安置了装满热油的瓮罐,一旦敌军攻城,便可将热油倾倒下去,让敌人难以攀爬城墙。

在城门处,加厚了门板,又用铁皮包裹,门后设置了多道坚固的木栓以及千斤闸,以防敌军强行破门而入。

而在后勤保障方面,朱柏更是未雨绸缪。

他在王府的地下秘密开凿了数个大型的仓库,用来储存粮食、兵器以及各种物资。

王府的账房先生在朱柏的指示下,精打细算,与各地的粮商签订长期的购粮协议,确保粮食的稳定供应。

不仅如此,朱柏还鼓励百姓们在自家也适量储备粮食,以防不时之需,为此他还拿出一部分王府的钱财,补贴那些家境贫寒的百姓用于购粮。

在情报工作上,朱柏也进一步加强了力度。

他听从系统的建议,在荆州城内外建立了一个严密的情报网络。

除了之前派出的探子,又培养了一批擅长易容、潜伏的细作。

这些人有的混入朝廷派来的官员侍从之中,有的则潜伏在周边可能有敌军调动的地区,一旦有风吹草动,便能第一时间将消息传递回荆州。

朱柏还设立了专门的情报分析机构,由谋士中头脑聪慧、心思缜密之人负责。

他们会将收集来的各种零散情报进行梳理、分析,判断朝廷的下一步动向以及周边局势的变化,以便朱柏能提前做出应对之策。

在外交方面,朱柏与其他藩王的联络愈发紧密。

除了蜀王,他又与宁王、代王等藩王互通书信,商讨应对朝廷削藩的联合之策。

众人商议,若是朝廷对其中一位藩王动手,其他藩王便要在各自的封地制造声势,或上书朝廷为其求情,或佯装出兵威慑,让朝廷有所忌惮,不敢轻易妄为。

朱柏还派出使者,带着厚礼前往一些朝中尚有中立态度的大臣府邸。

这些使者言辞恳切,向大臣们诉说藩王们对朝廷并无二心,只是希望朝廷能够体谅藩王们镇守封地的不易,不要轻易听信小人谗言,破坏了大明的安稳。

通过这些举措,朱柏试图在朝廷内部争取到更多的支持或者至少是中立的立场。

然而,朝廷那边终究还是有了新的动作。

朝廷以荆州城流民过多,恐生事端为由,下令让朱柏遣散部分流民,并削减王府的护卫数量。

这无疑是对朱柏的又一次打击,若是照做,荆州的防御力量和劳动力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朱柏赶忙召集谋士和将领们商议对策。

谋士张谦提出,可以挑选一部分流民中身强体壮、品行端正之人编入民夫队伍,让他们参与到荆州城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比如修缮城墙、挖掘护城河等,这样既解决了流民安置问题,又能进一步加固城防,同时向朝廷回复己在妥善处理流民之事。

对于削减王府护卫数量一事,将领王猛则建议,可以将部分精锐护卫的身份进行转换,让他们卸甲归田,暗中却依旧听从王府调遣,一旦有情况,随时可以重新拿起武器保卫王府。

朱柏觉得这些办法可行,便立刻着手安排。

在回复朝廷的奏疏中,朱柏言辞诚恳,陈述了自己己经按照朝廷旨意,积极遣散流民,让他们各有所归,同时也表示为了不增加朝廷负担,主动削减了王府一些不必要的护卫,尽显自己的恭顺之意。

可朝廷并未就此罢休,又派来了一位监察御史常驻荆州,名为监督朱柏执行朝廷命令,实则是继续寻找他的把柄。

这位监察御史到了荆州后,处处挑剔,鸡蛋里挑骨头,今天说集市上的物价略有波动是朱柏治理不力,明天又说学堂里的学子诵读经典不够规范是朱柏对文化之事不上心。

朱柏对此只能忍气吞声,一面笑脸相陪,时常邀请监察御史游览荆州的名胜古迹,品尝当地的美食佳肴,试图缓和关系;一面更加严格地督促手下之人,确保各项事务都不出差错。

系统这时发布了新任务:“化解监察御史带来的危机,让其认可荆州的治理成果,任务奖励:400 积分,高级外交技能。”

朱柏深知这个任务的艰巨,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完成。

他让手下收集了荆州城近年来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绩数据,从粮食产量的逐年递增,到商业税收的稳步增长,从百姓识字率的提高,到治安案件的大幅减少,整理成册后呈交给监察御史。

同时,朱柏又安排城中的百姓,在监察御史出行时,主动上前夸赞朱柏的贤德,诉说自己生活在荆州的安稳与幸福。

经过一番努力,监察御史的态度终于有所缓和。

他在给朝廷的奏报中,虽依旧没有完全夸赞朱柏,但也不再一味地指责,只是说朱柏治理荆州尚算用心,还需继续观察。

朱柏刚松了一口气,却又听闻朝廷正在暗中调集周边军队,似乎有随时对荆州用兵的可能。

这让他的心又悬到了嗓子眼,赶忙再次与谋士们商议应对之法。

谋士们提出,可以利用荆州周边的水路优势,在河道上设置障碍,延缓敌军的行军速度。

同时,派出小股部队在敌军必经之路进行袭扰,打乱他们的部署。

朱柏采纳了这个建议,命人在几条主要的河道中打下木桩,拉起铁链,又安排了擅长水战的士兵驾驶小船,隐藏在芦苇丛中,准备随时出击。

在城内,朱柏则开始组织百姓进行战时演练。

他向百姓们说明了当前的严峻形势,告知大家只有齐心协力,才能保卫家园。

百姓们纷纷响应,年轻力壮的男子组成了民兵队伍,协助士兵们守城;妇女们则负责为守城之人准备饭菜、包扎伤口等后勤工作;老人们则帮忙照看孩童,稳定城内的人心。

而朱柏自己,也日夜守在王府的指挥室内,通过情报网络密切关注着敌军的动向。

地图上,朱柏用小红旗标记着敌军可能出现的位置,不断思考着各种应对的战术。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其他藩王那边也传来消息。

宁王表示若朝廷对朱柏动手,他愿意在自己的封地制造一些动静,牵制朝廷的部分兵力;蜀王则说会联络朝中一些大臣,为朱柏说情,尽量延缓朝廷出兵的时间。

朱柏心中感激不己,深知在这艰难时刻,藩王们的团结至关重要。

然而,朝廷的大军终究还是开始向荆州进发了。

朱柏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扬起的尘土,心中虽紧张,但眼神却无比坚定。

他对着身边的将士们高呼:“今日,我们为了守护荆州,为了守护我们的家人,为了大明的安稳,定要与敌军决一死战!”

将士们齐声响应,士气高昂。

随着敌军的逐渐逼近,荆州城进入了全面的备战状态。

投石车被拉上城头,弓弩手们严阵以待,城门紧闭,千斤闸落下,城中一片肃穆,只等那战斗的号角吹响。

敌军先锋部队率先抵达,他们试图渡河攻城,却被河道中的障碍阻拦,一时间阵脚大乱。

朱柏看准时机,命隐藏在芦苇丛中的士兵驾船出击,向敌军射箭、投掷火把。

敌军先锋部队被打得狼狈不堪,纷纷后退。

但这只是开始,后续的朝廷大军很快稳住阵脚,重新组织进攻。

他们架起云梯,试图攀爬城墙,朱柏则指挥着士兵们用热油、石块、箭矢进行反击。

战斗异常激烈,城墙上不断有士兵倒下,又有新的士兵补上。

朱柏看着惨烈的战况,心急如焚,他不断通过系统查看是否有新的提示和帮助。

系统提示他,可以派出城中的民兵队伍从侧翼偷袭敌军,打乱他们的攻城节奏。

朱柏立刻照做,民兵们从城中的小道悄悄出城,绕到敌军侧面,突然发动攻击,敌军顿时陷入混乱。

经过一整天的激战,朝廷大军暂时停止了进攻,在城外扎营休整。

朱柏不敢懈怠,赶忙让士兵们抓紧时间修补城墙、救治伤员,同时又安排人去打探敌军的下一步计划。

这一夜,荆州城灯火通明,朱柏与谋士、将领们继续商讨着明日的应对之策。

他们知道,这场战斗只是个开端,后面还有更为艰难的考验在等着他们,而朱柏也只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以及系统的帮助,在这残酷的削藩风暴中继续周旋,为自己、为荆州、为整个家族谋求一线生机。

日子就在这战火纷飞与紧张谋划中一天天过去,朱柏在这历史的旋涡中艰难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不屈传奇,而未来的路,依旧充满了无尽的未知与艰险。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