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河东省政府机关食堂,发生了一件小小的悲情事件。
就是大灶上熬米汤的厨师赵大伯,因为手滑脚溜,一头栽进滚烫的米汤锅里,不幸遇难。
消息传开,众人无不悲伤唏嘘。
大家自发地聚拢在一起为赵大伯祈祷,愿天堂没有痛苦,愿灵魂得以安息。
虽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赵大伯却是留在营盘里时间最长的一个兵。
三十多年,省领导和机关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厚诚的赵大伯一首给大家熬着香甜的米粥。
他辛辛苦苦,任劳任怨,从不挑肥拣瘦,从不偷奸耍猾。
从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熬成了一个两鬓斑白,手脚不便的老者,首至最终在岗位上发生事故。
所以,他虽然是个极小的人物,其遇难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尤其是在干了一辈子的米汤锅里被烫伤致死,这难以目睹的惨状,催人泪下的情景,搅的众人心里一片痛惜,就连省长逯荣知道后也很难受。
虽然逯荣省长主政河东省时间并不长,但对面目和善,勤恳劳作的赵大伯还是有印象的。
对于这样一位平凡的后勤工作人员的去世,心中泛起一阵同情和悲伤的涟漪。
何况,据说赵大伯孤零零一个人生活在省城,身边也没有一个照顾他的人。
逯荣省长不由的就想起了伟人著述的“为人民服务”。
这篇文章是为了纪念张思德同志而写的,他在这篇文章里明白无误地指出,我们的队伍是为人民服务的。
所以“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赵大伯不正是我们队伍中的炊事员吗,逯荣省长心情沉重地指示秘书长,对赵大伯的后事要好好安排一下,对赵大伯的后人要好好照顾一下。
逯荣省长的话对机关干部和后勤人员,无疑是一种安抚和抚慰。
就是这两句“好好地”的指示,却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
大人物的善念,落地就是一场和风细雨,滋润了人们的心田。
省政府秘书长仝霄在落实省长指示时,查明赵大伯是河东省常乐县赵家沟人,无儿无女。
只有一个侄子在省原五七干校砖瓦厂里搬砖。
原因是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因犯事时年龄不足十六岁,便被放在砖瓦厂劳动改造。
现在己是二十出头的大小伙子。
那时正是特殊年代的后期,许多法律法规尚未健全。
赵大伯的侄子母亲病逝,父亲失踪,接受托管他的单位工会,便以他参与打架为由,把他送到省五七干校砖厂劳教。
他也就把砖厂当作安身立命之地,活的那就是一个痛快。
秘书长通知常乐县,解除对其劳教的处分。
并拨付了一个公务员的指标,让其一脚踏进了体制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