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初入科局战战兢兢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七月的蝉鸣还在窗外聒噪,梦鱼却觉得教育局五楼那间办公室里的空气,比学校教室的电风扇吹出的风还要凝滞。

报到那天,她穿着唯一一件熨帖的浅蓝色衬衫,领口被汗水浸得有些发软。

人事股的老李把她领到办公室门口时,正赶上里面一阵窸窣的文件翻动声,几个埋首办公桌的身影抬起头,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来,让她下意识地把背脊挺得更首。

“这是新来的梦鱼,从沙江小学借调过来的,以后在咱们办公室先熟悉熟悉。”

老李拍拍她的肩膀,声音在空旷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办公室主任姓王,小小的眼睛格外有神,显得很精明,她从文件堆里抬起眼,点点头,指了指靠门口的一张旧办公桌:“嗯,来了就好,先坐那边吧。

这几天先别着急,把柜子里前几年的工作总结、汇报材料找出来看看,熟悉下咱们局里材料的路子。”

那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却让梦鱼心里“咯噔”一下。

她预想过无数种开场白,唯独没料到是“先看看材料”。

她小声应了句“好的王主任”,声音细得像蚊子叫,也不知道对方听清楚没有。

办公桌上很干净,显然是之前的人坐了。

梦鱼坐到位置上。

靠窗位桌的刘大姐起身接水,路过时冲她笑了笑:“新来的吧?

叫梦鱼是吧?

饮水机在那边,自己倒水解渴。”

“谢谢姐。”

她慌忙站起来,点头哈腰的样子让自己都觉得窘迫。

那大姐“嗯”了一声,端着杯子走了,留下她一个人在原地,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

不一会儿,王主任从材料柜里的最上层翻出几摞材料。

最上面一本封皮写着“XX县教育局2015年度工作总结”,纸页边缘己经磨得发毛,翻开后,满篇的“围绕……中心贯彻……精神落实……举措”像密密麻麻的蚂蚁,看得她眼睛发花。

学校里写的教案、教学反思,和这玩意儿完全是两码事。

那些生硬的排比、严谨的结构、精准到几乎不带个人情绪的措辞,像一道无形的墙,把她和这个新环境隔开了。

她不敢大声翻动纸张,每一次指尖划过纸页,都生怕发出声响打扰到旁边忙碌的同事。

第一天上午,她就这么坐在角落,像个偷瞄武林秘籍的学徒,逐字逐句地啃着那些工作总结。

她看到隔壁桌的大哥接了个电话,对着话筒笑得满脸褶子,挂了电话立刻换上一副严肃脸继续敲键盘;看到王主任抱着一摞文件出去,回来时手里多了个印着“为人民服务”的搪瓷杯,喝口水的功夫,还不忘扫一眼她这边。

中午在机关食堂吃饭,是她最煎熬的时候。

端着不锈钢餐盘,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她不知道该坐哪儿。

最后找了个靠墙的空位,低着头扒拉米饭,耳朵却竖着听邻桌人说话。

她们聊的是哪个科室又新来的人,哪个乡镇的学校最近出了点事,语气里带着一种她听不懂的熟稔和世故。

她不敢插嘴,甚至不敢抬头看人,生怕一个眼神不对就暴露了自己的“外来者”身份。

第一周的时间,过得比在学校里一个月还漫长。

每天早上出门前,她都要在镜子前深呼吸好几次,告诉自己“别紧张”,可一走进教育局那栋办公楼,心跳就不由自主地加速。

王主任没再给她布置具体任务,只是偶尔路过时会问一句“材料看得怎么样了”,她便立刻站起来,紧张地回答“还在看”。

有一次,她看到一份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汇报材料,里面提到的很多数据和术语她都不熟悉,想找旁边的大姐问问,张了几次嘴,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她怕自己问的问题太基础,被人笑话;更怕打扰到人家工作,留下“笨手笨脚”的印象。

最后只好把不懂的地方用铅笔轻轻圈出来,打算周末带回家慢慢查。

周五下午快下班时,王主任把一份打印好的通知放在她桌上:“梦鱼,这是下周局里要开的一个会,通知发下去。

格式你照着以前的通知看看,别弄错了。”

梦鱼接过通知,手指微微发抖。

这是她来这里接到的第一个具体任务,虽然只是发通知,但她感觉像接到了军令状。

“好的主任,我一定仔细核对。”

她抬头看向王主任,对方己经转身走了,没看到她眼里的紧张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走出教育局大门时,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

一周的时间,她没说过几句话,没认识几个同事,大部分时间都在和那些厚重的材料打交道。

但她心里清楚,这只是开始。

那间安静得能听到笔尖划过纸张的办公室,那些埋首于文件堆里的身影,还有那些她暂时看不懂的“官场规则”,都像一场漫长的考试,而她,才刚刚拿到试卷。

夜风带着一丝凉意吹过来,她裹了裹身上的衬衫,脚步却比来时坚定了一些。

至少,她己经翻开了第一页材料,战战兢兢,但总得往前挪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