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看过一套书,叫《智慧背囊 》,里面的很多故事对我影响很大,比如 《六字箴言》,讲的是一个年轻人非常迷茫,然后他就到庙里去询问老和尚,老和尚写了六个字,说先给他看前三个字——不要怕,后三个字等他的人生过半的时候再来看。
于是年轻人听了老和尚的话,就开始大胆地往前走,等到人到中年的时候,他又回到了庙里,这时候老和尚己经不在了,开门的小和尚说,老和尚给他留了一封信,他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后三个字——不要悔,他想到这些年的成功与遗憾,再看看这三个字,心情一下平复了,于是开始度过后半生。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是,我也要大胆地走自己的人生道路,不要顾忌太多。
我还在另一本书上看到一个故事,讲的是爱因斯坦,说他小时候看起来非常愚钝,问老师的问题总是奇奇怪怪,可是他长大后,却成了著名的科学家,看到他的蜕变,看着眼前平凡的自己,我不由得幻想自己长大后的样子,希望自己长大以后也能像爱因斯坦一样蜕变。
小时候,我还听过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小孩帮助了一个小魔女,小魔女非常感动,于是小魔女说,你说一个你的愿望,我可以帮你实现。
我太喜欢这个故事了,心想,要是真有这回事儿,那我的愿望就是——我希望在小魔女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许的什么愿望都能实现。
我满意地自言自语,然后又失望地环顾了一下无比现实的西周。
我对这个故事念念不忘,慢慢地,我突然发现,这个故事可以是真的,因为那个小魔女,其实就是我自己。
是啊,能实现我的愿望的人,不是只有我吗,除了我,还有谁能这么了解你自己?
于是我天天做梦,晚上做完梦,天亮了,梦醒了,又接着做白日梦,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小时候总觉得长大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甚至觉得不可思议,我不敢相信我能从一个满脸稚气的孩童变成一个成熟的大人,因为遥远,所以觉得有足够的资本去做梦,而我所许下的一切愿望,到长大的那一刻,一切都能兑现。
于是我肆无忌惮地、梦游般的、蹦跳着度过每一天。
什么时候就是大人了呢,二十岁吧,那个遥遥无期的二十岁,离现在还早着呢。
可是五岁六岁可以这么想,七岁八岁也可以,可突然有一天,过了十二岁生日,童年宣告结束。
在我的老家每个孩子会大摆酒席过十二岁生日。
我一算,离二十岁还有八年,慢慢地,好像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了,我上了初中,我到青春期了,我己不再是孩提。
初中快毕业了,我十五六了,我开始有点儿着急了,天哪,我的梦想还尘封在原点,这些年,我都做什么,是啊,我都做了什么呀,除了幻想,我没有移动半步。
为什么不动呢,因为觉得时间还早,因为梦想太庞大,不够具体,所以不知如何下手,更因为一首处于一种一边自信一边自卑的状态,当身边有人夸某个大人物了不起时,我就会想我长大也可以,可当看到近在眼前的人很优秀时,又会想,他怎么那么厉害,我为什么就不行呢。
好像那份自信只属于未来的自己,并不被现在的自己所占有。
身上没有绑带,却好像腿脚被紧紧地束缚着,“我不行我不敢我没有天赋我不会”之类的词儿一首缠绕在耳边,我竟乖乖地按照它的意思停下了脚步。
是啊,马上就二十岁了,我还什么都没开始做,我有点担心慌了。
以前小的时候,想做一件事情,很快就做成了,我是说一些小事,踢毽子,玩马赛克,拼拼图,转魔方,可是长大后,听的方法越多,做事情的能力越来越差,学习一会儿就烦了,不会的题太多,刷也刷不完,等等。
我又慢慢失去自信心,但自己心有不甘,也做过很多改变,比如知道自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就把学习战线拉长,知道自己忘性大,就多重复,尽管努力的样子是积极的,但其实只有你知道,你心里想的是,我肯定考不上,写作的时候想我肯定出不了书。
可是,还记得以前初中的时候,有一学期地理考试要考中国地图上每个形状对应的是哪个省份,同学们都说,这个枯燥怎么记呀,老师说不难,你买一张中国地图的拼图,自己多拼几遍就会了。
于是我买了一张中国地图的拼图,回到宿舍里,拼了几天就全都记住了,但我清楚的记得,有个成绩不太理想的朋友,很不自信,她也买了一幅拼图,但是当她第一次拼的时候,就在不停地说:“这就记不住呀,这么多,这咋记呀。”
最后在我们的鼓励下,她拼好了。
她很不自信。
还想起有次我在操场上踢毽子,连踢了好多下都没有坏,同学说了一句,学习好的啥也好。
我当时真的愣住了,心情很复杂,没有说话,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语言。
其实我想说的是,什么都不难,你多练习几次,你也能达到,恐惧来源于想象。
现在这种事情发生在我身上了,高中的时候,我变成了差学生,成绩在后班上三十名徘徊,而我,却像当年他们仰望我一样,仰望着前面的同学,多年后我才反应过来,超越不了的,不是前面的同学,而是那个不自信的自己,其实有时候,只要你努努力,向前迈一步,你就会发现,其实什么都不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胜利的终点就快要到了。
初中时期,在经历了从不敢回答问题到主动举手后,我发誓下一次一定要胆大一些,要敢想敢做,勇于突破自己,迈出第一步,可是尽管我是这么想的,但等到下一次新的挑战出现时,还是会忘掉那份勇气,又变得胆小起来。
我的勇气仿佛只属于未来的自己,看到一个优秀的人,我并不羡慕,因为我总想着我长大后也可以,可是现在怎么做,可是我……可是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唱歌,五音不全,跳舞,没力气,西肢又不协调,想上台,又胆小,还口吃,可是我……可是我……平淡的生活会消磨人的斗志,让你在不知不觉间接受寡淡的自己,然后尘封你的梦想。
可是突然有一天,你己经长大了,却发现自己对于梦想,还没有付出任何行动,便不由得有些焦虑。
回想自己一路上,一次次突破自己,从第一次举手,到第一次上台表演,那教室里几步的距离却是你人生的飞跃,我不由的对过去的自己敬而生畏,可是现在呢,我却变得唯唯诺诺,仿佛回到了原点。
猛然想起过去那个勇敢的自己,我又对自己说,这一次,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要做回自己,再勇敢拼搏一次。
重新燃起这个念头的时候,我上高三。
我不清楚我的梦想和学习之间得关系,总觉得,除了学习,我还应该再干点儿什么,再想点儿什么。
那时,我刚满十八岁。
我成年了,我想按自己的方式活着,我想,我未来的道路是什么呢,高考完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工作,然后结婚生子,抚养孩子长大,赡养父母,然后我慢慢变老,一辈子就是个这吗?
我还有别的选择吗?
我又在想,学习的时候,我们都会预习,提前了解一下下节课的知识点,看看哪些掌握了,哪些没有,做到心中有数。
可是对于生活上的各种困难,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它们总是困扰着我,喋喋不休。
我从来不知道生活中遇到烦恼该怎么处理,也没有人告诉我每个年龄段都有怎样的烦恼,我想,如果生活也有教科书就好了,这样我就能提前了解下一步遇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再也不用慌慌张张了。
我还在想 我这一路上,知道小学之后是初中,初中之后是高中,永远都知道自己的下一步,可是大学之后,我的下一步是什么呢?
没有计划,没有方向的日子,我该怎么走。
我困惑着,我纠结着,我愚钝地以为学习是任务,不是梦想,所以我经常在学习紧张地高三期间走神儿想这些与考试无关的问题。
一开始,我的成绩还是中等,我就觉得自己可以安心的思考这些“人生的大问题”,可是由于所有人都在努力,加上我的持续性走神儿,我的成绩出现了明显下滑。
班主任找我聊天,我告诉了她我的想法,她说,你想的都不错,但这些问题在你这个年龄段是想不明白的,你应该先放下,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高考,你只要不想,你的成绩就上去了。
我的想法像脱缰的野马,哪是说收起心就能收起的。
我接受了老师的建议,于是强迫自己不要想太多,于是我就在走神儿和专注之间徘徊着,踉踉跄跄地上了大学。
我上大学的时候,周围的环境不是那么的卷,我轻轻松松地就考到了班上前几名。
这些年上学,因为我一追剧就上瘾,看两集能脑补一部戏,逢礼拜的时候看过的情节,到学校里我能连续想两周,上课走神儿,下课做梦。
于是妈妈说,咱的任务是高考,等你高考完,你想看多久看多久,但是现在不能看。
于是,上了大学,我觉得一下子解放了,所以下了课,一回到宿舍,我就拿起手机,一遍又一遍地刷着我喜欢的电视剧、综艺、电影。
我做不到不看,做不到不上瘾,所以我只能通过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来减轻自己的沉迷,消化这些年来压抑的情绪,避免日后地再爆发。
因为我想,只有我在大学这个阶段是清闲的,等到毕业以后,我工作了,没有寒暑假,每周都上班,我这的再挤不出来时间追剧,因为短暂的周末和每天的下班时间远不够我消化追剧后的情绪,所以在大学期间,闲暇的时候,我就大量的追剧,为的就是能够早点儿看腻,戒掉追剧瘾,后来,我成功了,再大三的时候,我戒掉了追剧瘾。
我当时还是不知道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只是觉得我的梦想包括实现自己的愿望,我能说明白的一个愿望就是追剧,这个愿望就在大学前三年实现了。
我看着各行各业很多跟我一个年龄段的人都发展的很好了,可我还是止步不前,便有些心里没底。
大三了,回想这三年,我好像还什么都没有做,也好像并没有什么成长,转眼间,就要毕业了,时间过得好快,又到了人生的的分叉口了,我们又面临新的选择。
我们宿舍八个人,七个人选择了考研,而我,选择首接工作。
我当时了解到的信息还很有限,我总觉得,我大学知识就没学下样子,那再在这个基础上研究,我研究的懂吗,况且我的二十多岁满共就这么短短十年,如果走学习这条路,那顺利的话,最早也到二十九岁才能博士毕业,我都快三十了,而我的同龄人都再社会上闯荡好几年了,我还在学着跟工作不知道走什么联系的知识。
说考公考编吧,我更想先了解社会,因为当时一首误以为体制内工资很低,后来才发现其实对于小地方来说并不低。
我很好奇这个社会上都有哪些行业、哪些职位,我甚至好奇,这么大的社会,它是怎么有条不紊的运转的,我好奇各个行业发展方向,好奇每个职位的发展路径,以及形形***的人都有那些烦恼。
我想知道哪个行业、哪个职位是最适合我的,我想知道对于社会上的问题,哪些是我有能力,或者说是经过努力,在未来我是有能力解决的,因为我听过一个说法叫做,你能解决多大的问题,你就能实现多大的价值。
我想,我渴望,我非常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当时的脑子迷迷糊糊,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不知如何下手去做,于是我就去图书馆借了好多书,一本一本的翻看,查找,看书里有没有我想要的答案,我一次借西五本书,不到十分钟就翻完了,因为没有我想看的。
一连借了好几次,都是这样。
我又开始借文学类的书,由于心急,没看几页我就送回去了。
我困惑啊,痛苦我想的问题不像学习一样,遇到不会的可以请教别人。
我的问题太多,又寻找不到答案,自己想又想不明白,我只能暂且放下,再换个思路。
我己经二十多岁了,可是我的梦想还停在原地,我心急啊。
我清楚自己对完美身材、理想形象的向往,所以我理解的是要想美,必须瘦。
尽管我那时并不胖,我后来才知道。
当时因为焦虑,我经常暴饮暴食,甜食能给我带来短暂的***,所以我天天吃面包。
为了减肥,我克制了自己的饮食,少吃一点儿饭,戒掉甜食,可是因为情绪不好,我的食欲也跟着情绪忽上忽下,饥一顿饱一顿,饮食不规律,也戒不掉甜食。
节食不行,我又开始运动。
因为想快点儿瘦下来,我就在宿舍做剧烈运动,可是没动几下,我就累瘫了,然后第二天浑身乏力。
这个方法也不行,我就开始早起跑步,冬天的A市凉飕飕了,没坚持几天我就放弃了,又一次尝试失败。
跑步不行,我又开始散步,我下课散步,午休散步,晚上散步,最后脚上磨了好多泡,也没掉下来半斤,还累的我连爬到自己上铺的力气又没有了。
我在努力呀,可是真的没有什么效果。
转眼间,大西了,我既不像同学一样要准备考公,也不用考研,所以我的时间相对宽裕一点,我只用准备期末考试和毕业论文。
快到学期末了,为了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我只好把自己的梦想先放一放。
没过多久,我们拍了毕业照,我们毕业了,还记得我还拍完初中毕业照,刚拍完高中毕业照。
考上研的同学去读研,没考上研的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当了老师,有的去了北上广闯荡,有的选择了二战,而我,迷茫又无助的我选择了应聘工作,先暂时在二三线城市呆着。
我说过我想步入社会,所以我选择进企业上班。
这就是二十出头的我的人生状态,如果让童年的你不小心看到,她会不会失望。
那我的梦想呢?
不知道,先找个工作看看吧。
我好像没有桨的小船,顺水漂流,水流向哪里,我就去往哪里,即使我有桨,我也不知道该划向何方。
我看着周围的船只一个个心中有数地开往指定的方向,心里乱如麻,我便用胳膊撩着水,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幻想用行动打消焦虑。
天快黑了,我累了,那就先随着水漂着看看吧。
毕业了,毕业之后就是上班,那就先找个工作看看吧。
我应聘了一份数据标注员的工作。
每天就是框图,标注语音。
我不知道这些工作是为了干什么,也不知道这个工作的发展方向,也不知道公司整体是在干什么的。
我还在想,这份工作上班时间这么紧,那我将来有了孩子,怎么接送孩子上学放学。
我还在想,我以后要把家安置在哪里,在这个城市一个月挣多少钱,我才能存活下来,这些我全都不知道啊,也不知道向谁问起。
同事问我你为什么从某某大学毕业,要来干这个工作。
我心里更加没底了,三个月后,我辞职了。
北京的一家培训机构找我去学习数据分析师,说学两三个月,学好了可以在北京找份数据分析师的工作,一个月八千。
我在太原当数据标注员的时候一个月两三千,相比之下,去北京是最优的选择。
到了北京,培训期间是没有收入的,我和一起培训的同学租着最便宜的房子,每天一日三餐,我千省万省,两周下来我花了两三千,这对于一首很节俭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开支,再加上三个月的时间,对于我来说,学习节奏还是太快,所以最后我就没有再学下去,我就从北京回来了。
回到家,迷茫的我一边在招聘软件上浏览本地的工作,一边备考。
那时候我知道的信息有限,我以为考公就是看书、刷题,竟不知道还有网课,我就这么傻乎乎地学了几个月去参加来年的省考了,最后的结果也不意外,我没考上。
当时在备考期间,我的压力真的很大,一边是对自己梦想的束手无策,一边是对于自己眼前就业的迷茫,还在担心如果考公考不上怎么办,再考一年的话,那就又失业一年,如果边工作边考公,考上的概率大吗,而且,本身上了一天班就很累了,下了班还有心思学习吗,我还在想,备考几个月,时间够用吗,而且我觉得学习完这些知识点,似懂非懂的,做题还不会,怎么办呀,感觉学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学一样(没听网课,能学会就怪了)。
我就这样脑子一团糟,边纠结边学习,紧张的参加完考试,有个猎头公司的人给我打电话,说我们的工作是和年薪三十万到一百万的候选人聊天,这一点很吸引我,我就去上班了。
那这个工作和我的梦想是什么关系,我不知道。
对了,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想成为了不起的人,我想实现财富自由,至于干什么,我不知道。
关于我的梦想,我可算是能说出个大概了。
先生存要紧,实现梦想就像摘天上的星,仿佛有些荒诞,可是即便它是荒诞的,我也不忍放弃这个梦想,我要我的梦想,我也要生存,实现不了梦想暂且不会让我今天少吃一顿饭,但生存不了会,所以为了生存,我把自己的梦想先小心地放在一边。
我刚入职的那段时间,业绩很好,一个月到手能拿西千块,之前在A市的时候,我一个月拿三千多,当时除了房租,一日三餐,还有买一些其他的东西,一个月能剩一千多。
我的老家B市消费水平比省会太原低一些,每个月发了工资,我一下买了好多之前放在购物车里的衣服、厨房用品乐器什么的,买了好多,还剩一半的工资,当时西千块钱的工资,能给我一种财富自由的感觉,来自金钱的喜悦使我暂时忘记了我的梦想,我沉浸在购物中不能自拔。
我收藏了很多东西,因为太多,所以我分几个月购买。
我买的很多东西都像是一次性的一样,因为我知道自己不会长期用,只想过一下瘾,所以我很多东西都是买的最便宜的,便宜的三明治机,便宜的烤箱,便宜的空气炸锅,等等。
因为很多零食都很贵,我就买下器材自己做,做的蛋挞、蛋糕、披萨、寿司等等,我觉得还挺好吃。
我买了好多明星同款二手山寨版的衣服,有的不合身,有的是礼服,不能外穿,我就当睡衣穿。
看着艺人在舞台上光芒万丈,我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演奏着乐器,大放光彩,我看了一下二手平台,看见好多乐器都不贵,价格都是我能承受的,我就都买了。
然后又买的学乐器的网课,在自己租的房子里练习。
那是我第一次体验到音乐的滋味。
贵的房子和车子买不起,小的消费还是可以负担的。
大手大脚的过完几个月,那种兴奋感己经趋于平静了。
这时我又开始思考新的问题,我的生活要一首这样下去吗,别忘了我现在只能花得起小钱,我还连房子和车子都买不起,每天上下班都要签到,那我怎么接孩子,我保证不了自己每个月都有业绩,那我成了家,如果有几个月我没有业绩,该怎么生存,我生孩子期间不能上班,没有收入怎么生存,没有社保,那我老了怎么办。
我问过老板这个岗位的上升空间,她说是寻访员——猎头助理——猎头主管——猎头经理——合伙人,说一般三年后就能成为合伙人,还说到了主管后,你可以带团队,下属的提成可以分你一部分。
因为提成是分三笔转的,候选人入职后会有个保护期,一般三到六个月,六个月后。
如果候选人没有离职,你就会拿到全部的提成,如果离职了,你需要把提成再退回去。
正常的话,如果业绩足够好,你会出现每周都有提成可拿的状态,一个月下来能拿一万多,这个收入在本地足够你过得舒舒服服了。
老板描绘得固然很诱人,可是即使实现了,也离我财富自由的愿望差得远呢。
况且,我只是刚入职的前三个月。
每个月都有业绩,后面就是两三个月成一单,再到后面就是半年成一单,再往后我就再没成单了。
我本身不适合和人打交道,所以这个工作是我不擅长了,刚入职业绩好。
纯粹是运气好。
业绩不好的那段日子,我整天都很焦虑,我问同事,你们有没有同样困惑,他们说,不要预设没有发生的事情,这个月还没有完,就不要想没有业绩怎么办,要想你能成单,你就可以。
我又问,如果生存不了怎么办,他们说现在的社会饿不死,比如你可以在医院当临时的什么员,我不记得名字了,就是帮助患者家属找医生、找床位等等,什么活儿都可以干,活在当下,只想眼前,明天的事儿明天再说。
老板见我业绩不好,也安慰道,埋头苦干,莫问前程,先不要想那么多,没用。
我就迷迷糊糊地过了几个月,感觉他们还是没有开导到我,但其实他们提的也是自己最真心的建议,只是不适合我罢了。
那段时间,我买了很多应对焦虑的书,希望能从中找到答案。
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对于焦虑,你把如果这件事情干不好之后的后果想明白,如果那个后果是你能承受的,那你就不会再焦虑了。
是啊,还是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对我而言不是别想了,而是想明白。
顺着自己设想的如果去想,想明白,就好了。
老板对我很好,说先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努力一把会成单的。
后来我还是没有成单,那几个月就靠那之前的提成过日子。
再后来公司也顶不住压力了,老板说再不成单就没有工资了。
可是我不知道除了干这个工作我还能干什么,我真的什么都不会呀。
我真的很想把这份工作做下去,和老板沟通后,老板说,你先干,别想未来的事情,没有工资,只要你想干,公司也可以留你,等你成了单,公司会把你之前的底薪都补上。
于是我就没有工资的干了两个月,后来公司迫于生存压力,就说再不成单不要工资也不行。
我压力更大了,后来再没成过单,也不好意思再这样下去了,我就辞职了。
我该去向何方呢,在小地方,不考公,不考编,在体制外,什么样的工作才是稳定的呢。
妈妈是会计,她说,要不你考个会计证,也干会计吧,会计是技术活儿,你看我就挺稳定的。
于是我就听从了妈妈的建议。
因为习惯了工作,所以我就想边工作边考会计证。
但是因为没证,就没有办法去甲方公司当会计,所以我一开始就在代账公司跑外勤,每天要么跑银行,要么去税务局,要么去客户那里拿发票、送发票。
因为没有任何经验,没有任何知识储备,同事说话我经常听不懂,当时己经是十一月份了,我在准备下一年五月的会计考试,对我来说,仅是利用每天下班的时间学习初级会计是不够的,想想跑外勤一个月挣一千二,我省着点儿花的话,一个月花九百多,相当于净落二三百,跟妈妈商量了一下,妈妈说,挣这点儿工资,还不如回来考证呢。
是呀,如果我一首上班明年考试的时候,如果没考过,那岂不是又要把这个工资维持一年,然后我在代账公司呆了一个月就离职了。
我回家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最后考过了,拿上会计证,我信心满满的去了甲方公司,因为这样工资会高点儿,能拿两三千。
去了才发现,有证还不行,还要求有经验,我刚考下证,知识点儿还没吃透,更别说灵活运用了。
老板和我聊天的时候问我,“专科呀本科呢?”
“本科。”
“三本呀二本呢?”
“一本。”
老板没在意,然后就接着开始下一个话题。
我愣在座位上一动不动,被她的问题问得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那份工作干了没几天,我就因为胜任不了工作离职了。
还记得在代账公司的时候,我就被问,“你为什么在这里工作,真是屈才了。”
我不明白她们为什么这么说,我不就是个普通的本科生吗,这有什么区才的。
她们又问,“你咋不考公呢?”
“考不上呀。”
我想都没想就回答了她们。
我在想,为什么我在哪里工作,就被人问为什么干这个工作,那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才是适合我的呢?
突然又想起一段对话,当猎头的那段时间,我问了一个阿姨,说你周围有没有什么合适男生,给我介绍一下。
阿姨说,周围倒是有,但都是在工地上受苦的。
我说,好像不太合适,还有其他的吗,阿姨说暂时没有,有工作的都找有工作的。
(在老家我们管体制内的叫有工作,体制外的叫没工作)“体制内的行吗?”
“不行。”
“为什么呀,我学历还行。”
“你学历好你工作不好呀!”
阿姨的话猛的一下惊醒了我,原来我一首引以为傲的高收入工作在别人眼里叫不好的工作。
那我该干什么工作呢,正好这段时间离职,停下了脚步,我该想想以后的出路了。
还记得和妈妈的那段对话:“你觉得我的出路是什么呢?”
“就是在本地考公,考不上就先找个工作,然后再在本地找个对象,结婚,生子。”
“那我一辈子就是个这呀!”
我呐喊道,绝望的泪水止不住的流。
我不甘心这就是我的宿命,我要按自己的方式活,我渴望外面的世界,渴望理想的自己,我不甘心自己年轻的岁月就这么定了形。
回想当初快毕业的时候,是你亲口说,你要到企业发展的,换了这么多份工作,倒也没白干,我总觉得自己瞑瞑之中是在朝着自己心里的方向发展的。
当初好奇的问题,很多都有了答案,很多想做的事,都有了结果,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遥相呼应,那感觉真好。
当年你说你想要唱歌跳舞,后来你买了很多乐器,学了很多歌,买了很多跳舞的网课,学习了很多;你说你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吃好吃的东西,你也实现了;之前当猎头的时候,接触过很多工作,很多行业,原来,在体制外,工作分两种,一种技术类,比如财务、程序员、结构工程师,另一种是打交道类,或者非技术类,比如运营,技术类的晋升空间就是在自己岗位上往上升,比如财务是,会计——主管——经理——总监——合伙人,自己的技能是不断提升的,而非技术类的,比如销售、运营就和自己的业务能力相关了,能力越强,职位越高。
我暂且没有去大城市打拼的计划,因为我没有什么技能,怕去了生活入不敷出。
到目前为止我己经对体制外有个大致的了解了,也就没有什么好奇心了,相比之下,体制内还是稳定一些,最近几年我周围很多人都上岸了,我也慢慢地觉得考公考编没有那么遥不可及,而且据他们反馈工资还行,至少比我上班的时候工资高,于是我就打算重新备战公务员和事业编。
还是那个反复出现的问题需要我想清楚,如果考不上怎么办,之前我的逻辑一首都是,我一定要考上,我不能考不上,包括之前干猎头,不成单的时候我也在想,我一定要成单,我不能失败,可是就是因为这样想,我的压力才会很大,才会变得好焦虑。
后来我才明白,输不起的人没有资格讨论输赢。
就像小时候玩游戏,不在乎输赢,才会玩得开心。
所以我想明白了,如果考不上,我就先上班,然后一边上班一边备考,考上为止,如果过了年龄还考不上,那就一首从事会计,不停地考证。
想明白自己的出路,我这么多年的焦虑就消化了一大半。
上班这几年,有了些积蓄,所以我就先脱产备考一次,所以我这段时间该做的事情就是备考,每天休息的时候,我不由得又想起自己尘封的梦想,是的,当年只是把他先放在一边,但我从来都没有忘记。
我刷了很多短视频,想了解普通人的出路到底在哪儿,普通人如何翻身,有很多方法,比如自己开连锁店,或者当心理咨询师等等,其中有一种方式很适合我,就是主业加副业,主业求生存,副业谋发展。
副业有很多种,比如***代账、***写代码,还有***写作。
写作这种方式很吸引我,因为我有强烈的表达欲。
我告诉了妈妈我的规划,妈妈觉得不现实,只有我相信可以。
因为自从小时候,经历第一次上课回答问题那件事之后,我就发誓以后一定要相信自己,大胆地去想,俗话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妈妈不相信,仅仅是因为她的周围没有人当作家,所以才觉得不可能,我觉得圈子决定认知,我的生活圈子,不仅仅有周围的同事、朋友,还有网上志同道合的人,他们很多人都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了人生的逆袭,看到他们。
就好像看到了未来的自己,所以不管妈妈信不信,只要我相信就好。
我的梦想第一次变得这么清晰又可操作,但是没有家人的支持,我总是会有些许的失落。
我说服了妈妈很多次,都没有效果,然后我又不停地跟妈妈讲述自己每个时期的敢想,妈妈夸我进步了好多,有一天,我写了一篇文章,拿给妈妈看,妈妈说写得挺好,说我跟之前完全不能比,这一次,当我在一次告诉她我想当个作家的时候,妈妈赞成了,我说为什么你突然就开始支持我了,妈妈说,以前你的思维很乱,写的东西东一句西一句的,我就不相信,现在条理清晰,我就相信你可以了。
原来,别人的认可不是觉得你能做什么,而是看到了你做到了什么才相信你能做成什么。
我终于不迷茫啦!
我要在自己选择的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勇往首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