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烽火连三月
腊月霜风割面,滇西群峦如铁,儿于军营灯下作此书时,新配之“中正”剑在匣中铿然作响——此剑自黄埔毕业时由校长亲授,今悬腰间己五载矣。
闻母亲言父亲旧伤逢寒夜必痛彻骨髓,儿命军需官特购虎骨膏三匣随信附上,虽缅北药材粗劣,然火漆封存或可缓膝上弹痕之苦。
儿所率之团不日开赴,英人实不可信,处处阻挠,处处设险。
然我军将士不畏险阻,草鞋赤脚亦可赶赴疆场。
昨夜梦回黄埔靶场,大兄执手教我等验枪。
兄于笕桥航校毕业时,曾笑言“白家鹰雁齐飞”:彼驾战机巡天,儿率步卒守地。
然淞沪空战,兄驾战机撞击日舰,残骸坠入黄浦江时竟未留全尸!
嫂嫂闻讯坠楼殉情,惟留悌儿襁褓啼哭。
今悌儿约有十岁,妻信言其作文《吾父》获先生首奖,文中所言,令批卷先生潸然涕下——此等血性,方不负我白家“精忠门第”匾额!
最痛者莫过亲子缘薄。
昔年收家书惊悉悌儿周岁能言,却对镜中戎装照片呼“叔父”。
想侄儿出生时,儿正血战昆仑关,闻讯仰天长笑,于残破关帝庙中焚香告天,刀刻“家国安宁”于梁柱。
今庙宇早毁于炮火,惟此西字长存儿心。
倘得归田,当携悌儿植梅百株于祖茔,教他识得傲骨清香乃吾家血脉。
三弟之殁尤令儿痛心。
昔年昆仑血战,弟率军突击,攀绝壁炸敌坦,粉身碎骨浑不怕。
母亲怕父亲伤心,瞒下弟阵亡时腹腔皆被刺刀挑穿之事。
儿今每训诫官兵,必言三弟遗训:“钢盔或可碎,脊梁不可弯!”
倘他日儿战死缅北,求父亲将儿埋于大兄,三弟坟侧,墓石不必镌衔,只刻“白门三戈,卫国之殇”。
妻梅君独守老宅之苦,儿深知而愧甚。
七夕她寄来湘绣手帕,上绣腊梅凌霜,暗喻“白梅同寒”;然帕角泪痕晕染,知她夜半泣血。
昨收急电言其变卖嫁妆翡翠珮,购百件棉背心赠我全团官兵——此珮乃岳丈予其避祸之资,当年长沙大火中她宁舍妆奁未舍此玉!
今随信附汇票三千圆,求父亲托孔二小姐门路兑为金条,倘儿殉国,半予梅君养老,半充悌儿留洋之资。
军旅倥偬间常念,昔时侍奉双亲之疏漏。
父亲咳疾冬夜必发,儿竟忘嘱管家备川贝于案头;母亲礼佛畏寒,云岩寺石阶积雪未及命人清扫。
今闻滇中霍乱横行,恨不能以身代受!
妻独撑铺面,昼理账册夜缝征衣,纤指生茧犹寄手织绒袜,袜底绣“平安”二字针脚零乱——知她挑灯至子夜,泪眼朦胧矣家族重担尽付父亲,儿五内如焚。
悌儿数学天赋卓绝,可聘圣约翰教授课余授业;三婶眼疾日笃,广慈医院威尔逊博士乃父亲旧部,求父亲修书请用德国新药;祠堂东厢房梁蛀蚀,修缮时万勿惊动先妣灵位下暗格——彼处藏大兄航校毕业勋章与三弟断刃,此二物当传悌儿,纵女儿身亦承白家铁血!
请父亲转告梅君:若收阵亡通知,切莫效嫂嫂决绝。
须着绛红旗袍至码头迎灵柩,因儿最喜她武昌初见时霞染江波之艳色。
夜巡阵地时星河垂野,见天狼光寒如双亲鬓上霜。
父亲尝训“乱世黄金不如仁义”,今留书与诸弟:若儿殉国,抚恤尽数筹建“远征子弟学堂”,藏书楼当悬中山先生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妻若守节则敬之如姊,若改嫁需以嫡妹之礼厚妆。
悌儿长大后不必从军,然需知晓怒江畔有三千钢盔筑成之血肉长城——彼时诸君舍命,正为换得他辈执笔之手、耕犁之安。
更漏将尽,墨残笔秃。
帐外忽闻《知识青年从军歌》随风飘来:“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此曲恰似当年兄驾机出征时所哼。
昔悌儿画作《叔父出征图》由映入眼。
忽闻雨林深处雉鸣凄厉,恍若故乡雄鸡唱晓。
裹伤再战前,儿当北望稽首:此身己许炎黄,再许父母半生孝,且待驱尽倭奴日,坟前重补莱衣彩!
朔风愈急,全军开拔号己响。
此去当以血肉为火种,纵焚尽异域,必点燃反攻之路!
书信至此,泪珠与笔墨齐下,此生若不能侍奉膝下,父亲母亲万望珍重。
不孝子白孝民国三十年十二月廿九————————将手中笔锋停下,泪珠打湿信纸。
类似的家书,或是说遗书,他每三个月就会寄一封回去,权且是给这一世的家人一个念想。
他是胎穿过来的,现在己有近三十年了。
无论他再怎么将自己的外壳塑造得冷血,严厉,他心中那抹对国民和亲人的柔情是挥散不去的。
同样的,他对待国民柔情,对待军人就是严厉。
既然选择当兵吃粮,薪水,吃食,抚恤,分毫不差。
但在战场上,这些军官,士兵就是他眼中的一串串数字,时刻准备填进战场。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后方的家人少受一点伤害。
此次写信,一是为了发泄一下感情,而也是为了向家里再要一些钱财和物资援助。
他们家在国外也有生意,一些二手卡车,还是很容易能够弄到的。
为此,他还专门给白父写了一个清单让他老人家照着准备。
想到这,白孝不禁摇头笑了笑。
当年,堂兄堂弟先后战死,白父不允许他再从军,要他回乡从商,不然就要断绝父子关系。
在他拒绝后又托人送来一件丝质的避弹衣。
后来听闻部队人员良莠不齐,武备不足,托关系首接找到光头侍从室,给他拨了一批精干兵员,军官。
从洋行斥巨资买了武器装备给他送来。
儿行千里母担忧,又何止是母担忧呢!
将信纸封好,交于副官(团副,意思是团长副官,但没那么高大上,就是一打杂的)让他去公物私用一下,用团部电报局发给家人。
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喃喃自语。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