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汗味里的初心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报到处的帆布棚被晒得发烫,侯亮平刚接过宿舍钥匙,后颈就沁出了一层薄汗。

他下意识地扯了扯领口——这件的确良衬衫是父亲穿旧的,洗得发白,领口磨出了毛边,但浆洗得笔挺。

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吕州老家,箱子里除了课本,只有母亲连夜煮的一罐子咸菜,玻璃罐口用塑料布扎得紧紧的,生怕漏出半点气味。

“302宿舍,顶楼。”

迎新学长用笔在宿舍分布图上圈了个红圈,笔尖划过纸面时,侯亮平注意到他指甲缝里嵌着黑泥,“上去吧,你室友估计都到了。”

爬上三楼,楼梯转角堆着几个瘪掉的纸箱,墙角结着蛛网。

302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

推开门的瞬间,一股混合着痱子粉和雪花膏的气味扑面而来——和他身上的汗味、咸菜味格格不入。

靠窗的书桌前坐着个男生,正对着镜子摆弄头发。

他穿一件花格子衬衫,袖口卷得整整齐齐,露出手腕上的电子表,表盘在阳光下闪着金属光。

听见动静,男生转过头,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笑:“新室友?

我叫王磊,财会系的。”

侯亮平放下箱子,刚要开口,脑海里突然弹出一行淡蓝色的字:人脉图谱(初级)启动:王磊,汉东省财政厅副厅长王建军之子。

性格特征:习惯用物质衡量价值,社交圈含多名干部子弟。

紧接着是祁同伟的声音,带着点嗤笑:“看那手表,进口货,顶你三个月生活费。

这种人,交朋友可以,别交心——他们的‘帮忙’,都标着价呢。”

侯亮平心里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你好,侯亮平,政法系的。”

王磊的目光在他的旧衬衫上扫了一圈,笑容淡了些,转回头继续对着镜子喷摩丝:“政法系啊?

那以后是要当大官的?”

他指尖转着梳子,语气里带着点漫不经心的优越感,“我爸说了,汉东的官场,没人脉可不行。”

侯亮平没接话,弯腰打开行李箱。

最上面是一摞用牛皮纸包好的书,《刑法学原理》的封面露了出来,边角被磨得发卷——这是他攒了半年零花钱买的二手书,扉页上有前主人的批注,字迹娟秀。

“哟,还看这个?”

王磊瞥了一眼,嗤笑一声,“开学先混个脸熟才是正经事。

今晚学生会招新,我带你去见部长,我爸跟学生会指导老师是老熟人。”

任务触发:“拒绝第二次诱惑”——不得通过王磊的关系获取学生会招新资格。

任务提示:真正的资格,是让别人认可你的能力,而非你背后的人。

祁同伟的声音带着点咬牙切齿:“我当年就是这么被拉进‘圈子’的!

他们带你见这个、认识那个,看似给你铺路,其实是在丈量你能卖多少钱!”

侯亮平把书放进书桌,抬头时正好对上王磊的眼睛,对方眼里的“施舍”藏都藏不住。

他想起父亲送他上车时说的话:“咱穷,但骨头不能软。”

“不了,”侯亮平拿起桌上的空白报名表,笔尖在“竞选宣言”那一栏顿了顿,“我自己去报名。”

王磊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带着点“你真不识抬举”的意味:“行,随你。”

他转过身,对着镜子扯了扯衬衫领口,不再理他。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斜切进来,照在侯亮平的书桌上,灰尘在光柱里翻滚。

他趴在桌上写竞选宣言,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声响。

写着写着,额角的汗滴了下来,在稿纸上晕开一小团墨迹。

他想起刚才王磊手腕上的电子表,又摸了摸自己口袋里的旧机械表——是爷爷传下来的,每天要上弦,走时总慢几分钟。

但他喜欢这表,金属表壳上的划痕里,像是藏着时间的重量。

祁同伟记忆碎片触发:1980年,祁同伟第一次戴高育良送的进口钢笔,在食堂吃饭时总忍不住摸口袋,生怕掉了。

脑海里的画面一闪而过,年轻的祁同伟坐在食堂角落,指尖反复摩挲着钢笔的金属笔帽,周围同学的目光让他既得意又紧张。

侯亮平低头看了看自己手里的钢笔,塑料笔杆,是中考时学校发的奖品,笔帽上的漆掉了一块。

他笑了笑,继续往下写:“……学生干部不该是特权的代名词,而应是同学们的传声筒。

如果我当选,将推动设立‘食堂价格监督岗’,每周公示食材采购清单……”这时,门又被推开了。

一个皮肤黝黑的男生扛着铺盖站在门口,裤脚沾着泥点,肩膀上的帆布包磨出了破洞。

他看到侯亮平时,咧开嘴笑了,露出两排整齐的白牙:“同学,这是302不?

我叫李建国,来自岩台县,跟你一样,政法系的。”

他的声音带着山里人的憨厚,身上有股阳光晒过的麦秆味。

人脉图谱(初级):李建国,岩台县偏远山村村民之子,父亲为村小学代课老师。

性格特征:坚韧、认死理,曾因举报村支书挪用教具款被报复。

祁同伟的声音难得柔和了些:“这小子眼里有股劲,跟当年的陈海他爹陈岩石有点像。

这种人,值得交。”

侯亮平立刻站起身,帮李建国接过铺盖:“我帮你搭床吧,上铺还空着。”

李建国连声道谢,把帆布包往地上一放,拉链没拉好,滚出一个搪瓷缸,缸身上印着“劳动最光荣”五个红漆字,边角磕掉了一块。

“我爹给我带的,说在学校用着结实。”

李建国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

侯亮平看着那搪瓷缸,突然觉得手里的旧钢笔和手腕上的慢表都不那么寒酸了。

他指了指桌上的竞选宣言:“我在写学生会竞选的稿子,你看看,有没有啥要补充的?”

李建国凑过来看了半天,指着“食堂监督岗”那一行说:“能不能加一条?

让食堂给农村来的同学留几个‘平价窗口’?

我来的时候,在县城车站吃了碗面,要五毛钱,够我家吃两天的了。”

侯亮平眼睛一亮,立刻添了上去。

阳光落在两人凑在一起的稿纸上,把字迹晒得发烫。

隔壁王磊对着镜子哼起了小曲,电子表的秒针滴答作响,像是在数着什么。

而在侯亮平看不见的系统空间里,祁同伟的影子望着那两个趴在桌上修改稿子的年轻人,浑浊的眼睛里,第一次映出了微光。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曾有过这样纯粹的时刻,只是后来,被风一吹,就灭了。

系统提示:“民心值”+10。

宿主初步理解“人民公仆”的含义——从看见身边人的难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