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魂归潇湘,泪尽新生
林墨(原主林黛玉,林墨是魂穿的现代人)睁开眼时,正看见紫鹃捧着帕子的手在发抖,帕上的殷红刺得人眼疼——那是从自己喉咙里咳出来的血。
“姑娘,您再撑撑,太医就来了……”紫鹃的声音哽咽,眼圈红肿得像熟透的樱桃。
陌生的雕花床顶,鼻尖萦绕的药味,还有这具身体里翻涌的剧痛与悲戚……林墨猛地反应过来,她不是在图书馆熬夜看《红楼梦》时猝死了吗?
怎么一睁眼,成了书里泪尽而逝的林黛玉?
胸腔里突然涌入一股不属于她的情绪,铺天盖地的委屈、绝望,还有对那个衔玉而生的少年的刻骨牵挂。
这是原主林黛玉残留的意识,像濒死的蝴蝶在最后扑扇翅膀。
“别哭。”
林黛玉(林墨)用尽全力开口,声音嘶哑得不像自己的,“我……不会死。”
紫鹃愣住了,姑娘这话里的笃定,是她从未听过的。
林黛玉(林墨)闭上眼,任由原主的记忆碎片在脑海里冲撞:母亲早逝的孤苦,初入贾府时的小心翼翼,与宝玉共读西厢的悸动,抄检大观园时的寒心,还有此刻,听闻宝玉要娶宝钗时的万念俱灰……“你的遗憾,我知道。”
林墨在心里对那个消散的灵魂轻声说,“被辜负的真心,被轻视的才华,被碾碎的尊严,还有那个没能护住的家……你放心,从今天起,我替你活。
欠你的,我会一一讨回来;你想要的,我拼尽全力也会拿到。”
再次睁眼时,那双往日总是含着水汽的杏眼,多了几分清明与锐利。
窗外的雨还在下,但潇湘馆里,有什么东西己经彻底变了。
太医诊脉后,只说“心病还需心药医”,留下些不痛不痒的方子便走了。
紫鹃急得首掉泪,林黛玉(林墨)却让她把药倒掉一半——原主的身子本就虚,猛灌那些寒凉的汤药,只会雪上加霜。
“去把我那本《千金方》找来。”
林黛玉(林墨)靠在引枕上,声音虽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再备些生姜、红枣、桂圆,煮一碗浓稠的甜汤来。”
紫鹃虽疑惑,还是照做了。
她看着姑娘翻开医书时认真的模样,总觉得姑娘像是换了个人。
从前姑娘看的都是诗词画册,何时对医书这般上心了?
“以后每日的饮食,按我写的单子来。”
林黛玉(林墨)写下几行字,上面是现代营养学里的基础搭配,“晨起一杯温水,辰时加个鸡蛋,午后炖些瘦肉粥,晚上……”写了很多,只为了能够更好的把身体养好。
“姑娘,这会不会太费银子了?”
紫鹃小声提醒。
林黛玉(林墨)抬眸一笑,那笑容里没有了往日的凄楚,反倒带着点狡黠:“放心,咱们林家的银子,够我这么吃十年。”
她没说的是,这具身子亏空太久,必须从饮食和作息上慢慢调理。
至于那些汤药,等她把身子养得稍好些,自有办法换成真正有用的方子。
几日后,贾母派人来瞧,见林黛玉(林墨)虽仍清瘦,脸色却比先前好了些,不再是那副随时要散架的模样,不由得松了口气:“看来是太医的方子起了效,让她好生将养着。”
王夫人在一旁听着,眼神微沉。
她原以为,黛玉病成这样,宝玉的婚事便能顺理成章定下宝钗,如今看来……“外甥女能好起来,自然是好的。”
王夫人笑着应道,心里却盘算着该如何再推一把。
林黛玉(林黛玉)早己从紫鹃口中得知了王夫人的小动作,她不动声色,只在贾母来看她时,有意无意地提起:“外祖母,前几日我昏沉时,总梦见母亲。
她说,林家还有些产业在苏州,让我好生照看,莫要辜负了她和父亲的心血。”
贾母一听,果然动了心。
林家是书香门第,家底虽不如贾府丰厚,却也有几分根基。
若是黛玉能把林家的产业盘活,将来无论是嫁入贾府还是另寻人家,都能多几分底气。
“好孩子,你有心了。”
贾母握住她的手,“若是需要人手或是银子,尽管跟外祖母说。”
林黛玉(林墨)要的就是这句话。
她知道,要在贾府站稳脚跟,光靠贾母的疼爱远远不够,她必须有自己的势力和底气。
而林家的产业,就是她最好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