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葬礼上的预言家古陵声的葬礼上,我闻到了一百种悲伤的气味。它们来自不同的人,
混杂着雨后泥土的腥气和劣质香水的甜腻。我分辨不出他们任何一张脸,
但我能“看”到他们的情绪。我是林醒,一个脸盲症患者,也是一个影子写手,
靠在网络世界掀起腥风血雨为生。今天,我“写”的头条,是我恩师的讣告。“小林,
别太难过了。”一个温柔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不用回头,那是我暗恋了十年的男人,
古舸,恩师的独子。他的声音像他的人一样,永远带着一丝古典乐的温润质感。
我能通过他走路时,那双永远一尘不染的复古皮鞋发出的轻微、克制的摩擦声来辨认他。
“老师走得太突然了。”我的声音有些沙哑。古舸沉默片刻,
将一本厚厚的、用牛皮纸包裹的手稿塞进我怀里。“这是父亲最后没来得及发表的作品,
他说,你是最懂他的人,留给你做个纪念吧。”手稿的封面,
用一种近乎血色的暗红墨水写着四个字——《热搜预言》。我回到家,雨水打湿了我的风衣。
我像一具被抽掉灵魂的木偶,瘫在沙发上。鬼使神差地,我拆开了那份手稿。第一页,
是一张剪报的样式,标题触目惊心:#网红女主播惨死家中,
胸口被刻“伪善者”#我嗤笑一声,老师的风格还是这么极端。我疲惫地拿出手机,
想屏蔽掉所有烦人的信息,指尖却在解锁屏幕的瞬间僵住。一条刚刚弹出的新闻推送,
占据了整个屏幕,标题与手稿上的一字不差。突发!
知名网红“甜心CC”被发现于家中遇害,据现场人员透露,
死者胸口疑似被利器刻下“伪善者”三字……我的血液,在刹那间冻结。
手稿上的墨迹未干,现实中的血迹却已冰冷。这本小说,预言了一场刚刚发生的谋杀。
第二章:血色墨水与第二场“演出”“世界上巧合的事情很多,林小姐。一个悬疑作家,
能猜中某些犯罪分子的手法,不算太离奇。”市局里,负责案子的张警官吐出一口烟圈,
眼神锐利得像要将我刺穿。他显然不相信我的说辞,甚至怀疑我与案件有关。
我的脸盲症让他更加警惕,一个无法提供任何面部特征的“目击者”,
本身就是个巨大的疑点。“但时间、手法、甚至刻下的文字都一模一样,这无法用巧合解释!
”我极力辩解。“那你怎么解释,你老师猝死的时间,恰好就在案发前一天?”张警官反问,
“他写完预言,就心脏病发作?还是说,有人知道他写了什么,所以杀了他,
再按照小说去杀人?”他的话像一盆冰水,让我冷静下来。是啊,恩师的死,
本身就疑点重重。我被请出了警局,作为“重要关系人”,我被要求24小时开机。
浑浑噩噩地回到恩师的书房整理遗物,希望能找到更多线索。书房里,
一切都还维持着他生前的样子。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和雪茄混合的、令人安心的味道。
我在他的笔筒里,发现了一支极为别致的钢笔。通体乌黑,笔尖却闪着冷光,笔杆里流淌的,
正是我在手稿封面上见过的,那种暗红如血的墨水。我认得这支笔,是老师最珍视的藏品,
一支德国定制款,据说墨水也是独家配方。我握住它,像是握住了老师最后的一丝余温,
将它小心翼翼地收进口袋。就在这时,古舸来了。他依旧穿着那双干净得不像话的皮鞋,
踏在略显杂乱的地板上,却没留下半点灰尘。他看到我眼中的悲伤与迷茫,走过来,
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别怕,小林。我会一直在你身边。”他说话时,
下意识地重复了我刚刚的一个小动作——用指节轻轻敲击桌面。这是我紧张时的小习惯。
那一刻,我只觉得他体贴入微,并未多想。我们一起整理了书房,将手稿和遗物封存。
离开时,古舸坚持要送我回家。在他的陪伴下,我心中那块由恐惧凝结的坚冰,
似乎融化了一角。也许张警官是对的,一切只是可怕的巧合。恩师只是累了,他需要休息。
我几乎要说服自己了。直到第二天,我准备出门时,发现门缝下塞着一张卡片。
卡片上没有署名,只有一行字,是用同样的血色墨水写的:第二幕:天桥上的“小丑”,
用生命直播最后一场闹剧。我的心跳骤停。我发疯似的冲回房间,
翻开《热搜预言》的第二章。章节标题赫然写着:天桥小丑的告别直播。
内容讲述了一个靠在天桥上扮小丑哗众取宠的过气网红,在直播中被“粉丝”当众推下天桥,
摔得粉身碎骨。而他死亡的时间,就在今晚八点。凶手在对我进行预告!他知道我拿了钢笔,
他知道我在读这本小说!我立刻拨通了张警官的电话,
声音颤抖:“第二个……第二个案子马上就要发生了!就在今晚八点,城西立交桥!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和一声压抑的叹息:“林小姐,请你不要再阻碍警方办案了。
”他们不信我。我环顾四周,一种被无形之眼窥视的寒意爬上脊背。谁?谁在暗处?
谁把这张卡片塞了进来?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昨天古舸站过的位置。不,
不可能是他。我疯了。我必须做点什么。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小说里的惨剧再次上演。
我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开始在网络上匿名发布警告,
试图用“热搜”去阻止另一场“热搜”的诞生。#紧急预警:今晚八点,
城西立交桥或有极端事件发生#我动用了我所有的人脉和资源,将这条信息推向全网。
晚上七点五十分,我死死盯着手机屏幕,心脏狂跳。屏幕里,那个名叫“快乐小丑”的主播,
果然正在城西立交桥上进行直播。无数的警察出现在画面里,疏散着人群。我成功了。
我松了一口气。然而,八点整,直播画面突然一阵剧烈的晃动,伴随着主播一声凄厉的惨叫,
镜头翻滚着,最后定格在一片刺目的血红上。弹幕瞬间爆炸。
新闻推送几乎在同一时间抵达:“快乐小丑”在警方保护下,离奇坠桥身亡,
疑似突发性癫痫。我看着“癫痫”两个字,浑身冰冷。小说里,
凶手正是利用了死者不为人知的癫痫病史,用特制的高频闪光灯诱使其发病,
自己造成了“意外”坠桥的假象。警方被耍了。我也被耍了。凶手不是要阻止,
他是在向我炫耀。他在告诉我,即使我预知了剧本,也改变不了结局。就在这时,
我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演出很精彩,不是吗?顺便说一句,
我父亲的安魂曲演奏会,真的很动听。——”短信的署名,是一个单独的字母:G。G?
古舸?安魂曲演奏会?我猛地想起,古舸今晚说过,他要去听一场纪念他父亲的音乐会!
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恐惧像藤蔓一样死死缠住了我的心脏。
第三章:双重压力下的致命约会G。古舸。这个认知像一把淬了毒的匕首,
狠狠扎进我的心脏。那个在我最悲痛时给予安慰,在我最恐惧时说会陪着我的男人,
可能是个欣赏杀戮的魔鬼。我疯了似的开始调查。我不敢报警,
张警官已经将我列为头号“疯子”嫌疑人。我只能靠自己。我利用职业技能,
潜入了那场安魂曲音乐会的票务系统和社交媒体。古舸确实去了,
他甚至还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现场照片,配文是:“爸爸,愿您安息。”照片里的他,
侧脸忧郁而英俊。一切看起来天衣无缝。可我是谁?我是靠抠细节吃饭的。
我将那张照片放大到像素级别,在他身后一排某个女士佩戴的金属手表表盘的反光里,
我看到了一个扭曲但可以辨识的数字。晚上七点二十三分。音乐会是七点半开始,
全长三小时。而“小丑”坠桥的时间是八点整。从音乐厅到城西立交桥,即使不堵车,
也需要四十分钟的车程。时间对不上!除非……他只在开场时出现,拍了张照片,
然后就立刻离开。他有完美的作案时间。这个发现让我如坠冰窟。情感上,
我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理智上,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他。我被撕扯在信任与怀疑的边缘,
痛苦不堪。生存的压力也接踵而至。我发现我的电脑被人远程登录过,
我藏在云盘里的那些“热搜”黑料,有被下载的痕迹。这是我的饭碗,也是我的催命符。
一旦曝光,我不仅会身败名裂,更会招来无数仇家的报复。是“G”做的。他在警告我,
他掌握着我的一切。我不能再坐以待毙。我必须见到古舸,我要亲眼看他如何解释。
我拨通了他的电话,用尽量平稳的声音说:“古舸,我想见你。
就在老师最喜欢的那家咖啡馆。”“好。”他的声音依旧温柔,听不出任何破绽。咖啡馆里,
悠扬的古典乐环绕。古舸坐在我对面,他今天穿着一件米色的羊绒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