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期末的紧张氛围比这暑气更加灼人。
晚上九点,文学院大楼的自习室依旧灯火通明,如同漂浮在燥热夜色里的孤岛。
空调卖力地运转着,发出低沉的嗡鸣,却驱不散空气中弥漫的***、纸张油墨以及年轻躯体散发出的、混合着疲惫与亢奋的复杂气息。
林溪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开的是厚厚一摞《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和历年真题。
她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批注。
后天就是这门课的期末考试,也是本学期最后一场硬仗。
桌角的手机屏幕无声地亮了一下,是室友兼闺蜜苏晴发来的微信:> 苏晴:溪溪!
救命!
我还在跟古代汉语的甲骨文搏斗!
感觉灵魂都要出窍了!
你那边现代史咋样了?
[崩溃][崩溃]> 苏晴:对了,你算清楚咱们的综测分没?
我下午提交了比赛获奖证明,心好虚,感觉跟大佬们比就是分母本分…[捂脸]林溪嘴角弯起一个浅浅的弧度,手指飞快地回复:> 林溪:现代史还在挣扎,感觉鲁迅先生的思想深度快把我吸进去了。
综测我大概算了下,基本分应该没问题,加上师范生技能大赛二等奖、校演讲比赛三等奖、还有咱们支教队的服务时长,排名应该在中上吧。
具体得等学委公示。
别慌,你甲骨文都能搞定,综测小意思。
加油!
[奋斗]发完信息,她轻轻呼出一口气,目光重新落回笔记上。
中上游的成绩,这是林溪对自己学业状态最清晰的认知。
她不是那种天赋异禀、考前突击就能拿满分的学神,也不是浑浑噩噩、只求及格就好的类型。
她的成绩单,是靠着图书馆里无数个清晨和深夜,一页页认真阅读、一点点理解消化、一次次反复练习堆积起来的。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课程并不轻松,文学理论、语言学纲要、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每一门都需要大量的阅读和思考。
林溪深知自己选择这条路的初衷——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
这份目标感,是她日复一日坚持的动力。
她翻过一页笔记,娟秀的字迹旁边,贴着一张小小的便利贴,上面是她给自己列的近期目标清单:1. 期末冲刺:现代文学史保85冲90!
古代文学稳80+。
2. 综测确认:确保所有加分项材料提交无误。
3. 暑假规划:预习大三课程?
找份实习?
或者…(后面画了个小小的问号)4. 教师资格证备考:大三开始要提上日程了。
“中上游”,意味着她需要付出比顶尖学生更多的努力才能保持不掉队。
但她并不气馁。
除了学业,她的“战场”还延伸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刚结束的校级师范生技能大赛,她凭借着扎实的教案设计、流畅的表达和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模拟,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拿下了二等奖。
虽然不是最高荣誉,但那份肯定让她真切感受到了实践的乐趣和挑战。
学期初参加的校演讲比赛,主题是“传承与创新”,她结合自己支教时看到的乡村教育现状,真诚地讲述了对未来教育的思考,获得了三等奖。
她还加入了学院的“蒲公英”支教队,利用周末和假期,去京郊的一所农民工子弟小学做志愿者,给孩子们上阅读课、辅导作业。
那些孩子们纯真又带着渴望的眼神,是她疲惫时最好的慰藉,也让她更坚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
这些经历,像一块块砖石,垒砌着她的“综合测评”分数。
在大学,综测成绩是衡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尺,关系到奖学金、保研资格甚至未来的求职简历。
林溪很看重这个,并非全然功利,而是她觉得,一个未来的教育者,本就不该只困在书本里。
她努力在学业、实践、志愿服务之间寻找平衡,像一个精准的走钢丝者,每一步都力求稳当。
此刻,期末成绩单尚未出炉,但综测的初步核算,是她忙碌一学期后,一份沉甸甸的、看得见的收获。
时间悄然滑向十点。
自习室里的人渐渐少了些,留下的大多和林溪一样,是最后冲刺的“顽固分子”。
她收拾好书本笔记,装进那个用了两年、边角有些磨损的帆布书包里。
走出开着冷气的自习室,热浪瞬间扑面而来,像一块湿热的毛巾捂住了口鼻。
林溪下意识地皱了皱眉,快步走向宿舍楼。
推开307宿舍的门,一股混合着泡面、护肤品和书籍纸张的味道扑面而来。
苏晴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甲骨文图片抓耳挠腮,嘴里念念有词:“这到底是‘日’还是‘月’啊?
老祖宗画得也太抽象了!”
另一个室友王璐戴着耳机在追剧,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划得飞快。
还有一个床位空着,主人大概还在自习室鏖战。
“溪溪回来啦!”
苏晴像看到救星一样转过头,顶着一头被抓得乱糟糟的短发,“快帮我看看这个字!
我感觉我的眼睛己经不属于我自己了!”
林溪放下书包,凑过去看了看:“这应该是‘月’字,你看它中间那道弯弧,更像月牙的形状。
‘日’字一般是圆形的,或者中间有个点。”
她指着图片解释道。
“啊!
对对对!
你一说我就想起来了!”
苏晴恍然大悟,立刻在笔记上标注好,“学霸溪,你就是我的光!”
她夸张地做了个膜拜的动作。
林溪失笑:“少来,赶紧弄完早点休息吧,明天还有一天呢。”
她走到自己的书桌前,打开台灯,暖黄的光线洒在桌面。
桌面上除了专业书,还整齐地码放着几本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案例集,一个素雅的陶瓷杯里插着几支干花,墙上贴着几张支教时和孩子们的合影,照片里的她笑容灿烂,眼神明亮。
她打开电脑,登录学校的教务系统。
期末成绩己经开始陆续录入。
她屏住呼吸,点开“成绩查询”。
页面刷新——《文学理论》:87《语言学纲要》:83《古代文学史》(上):85《外国文学史》:79《教育学基础》:90(这门课她学得格外用心)……一门门看下来,基本都在80分上下浮动,没有特别拔尖的,但也稳稳地避开了及格线的危险区域。
最后那门《现代文学史》还显示着“待录入”。
林溪心里估算了一下,平均分大概在83分左右,专业排名应该能保持在前40%。
一个符合她预期的、中上游的结果。
她轻轻舒了口气,没有狂喜,只有一种“努力得到了相应回报”的踏实感。
接着,她点开学委刚发在年级群里的综测加分项初步公示表格。
快速找到自己的名字:学业成绩基础分:根据排名系数计算(预估良好)竞赛获奖:校级师范生技能大赛二等奖:+4分校演讲比赛三等奖:+2分志愿服务:“蒲公英”支教队成员,学期服务时长累计60小时:+3分参与社区“书香伴读”活动:+1分其他(担任课代表):+0.5分林溪快速心算了一下,加上成绩基础分,她的综测总分应该能排进年级前30%,甚至有希望冲击一下三等奖学金。
这个结果让她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
这不仅仅是一个分数和排名,更是对她过去一学期全方位努力的一个小结和肯定。
“溪溪,怎么样?
综测有戏吗?”
苏晴不知何时凑了过来,好奇地看着她的屏幕。
“嗯,还行,应该能有个不错的排名。”
林溪点点头,把表格往下拉,“你的呢?
甲骨文战士?”
“别提了!”
苏晴哀嚎一声,“竞赛就一个优秀奖加了1分,服务时长倒是满了,但我那成绩基础分…唉,能保住中游我就谢天谢地了!
看来下学期我也得跟你混,多参加点比赛才行!”
王璐也摘下了耳机,加入了讨论:“你们都好拼啊。
我觉得能毕业就行,我妈说等我毕业就给我安排相亲,早点找个好人家嫁了才是正经。”
她语气带着点调侃,也带着点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