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慈母手中线

>>> 戳我直接看全本<<<<
暮春的雨淅淅沥沥下了三天,柳氏把家里的衣物都拿出来晾晒,院子里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布料。

杨春坐在屋檐下,看母亲给镇东张屠户的儿子缝新衣,银针在布面上灵活地跳跃,很快就绣出只栩栩如生的小虎。

“娘,你绣得真好。”

杨春数着母亲发间的银丝,比去年又多了几根,“为何不绣些花儿,总绣老虎、豹子这些凶巴巴的东西?”

柳氏放下针线,用沾着丝线的手指刮了下女儿的鼻尖:“傻孩子,男娃都喜欢这些威风的纹样。

你张伯伯说,他儿子将来要去学武,穿这身衣裳能壮胆。”

她望着雨幕中模糊的武馆方向,轻声道,“其实啊,娘也想给你绣些鸳鸯戏水、牡丹花开,可这世道……娘不用担心,” 杨春举起刚写好的字幅,“爹爹说我读的书里有护身符,比练武还厉害。”

柳氏接过字幅,上面写着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她轻轻抚摸着女儿稚嫩的笔迹,眼眶有些发热:“是,我家春儿有学问,将来定能有出息。”

可她转头就从樟木箱底翻出块厚实的牛皮,开始裁剪护腕,针脚比平时密了三倍。

傍晚时分,雨停了。

杨守拙背着书篓回来,长衫下摆沾满泥点。

他进门就首奔厨房,把怀里用油纸包着的东西递给妻子:“快蒸上,这是托人从县城捎来的糙米。”

柳氏打开纸包,发现里面还混着几颗红枣,立刻明白了这是丈夫省下自己的月钱买的。

她眼圈一红,转身去烧水:“今日教完课怎么这么晚?”

“给县学的老友送些书稿,” 杨守拙揉着酸痛的腰,看见女儿在灯下看书,“春儿今日读的什么?”

“《黄帝内经》,” 杨春指着书上的插图,“爹爹说这里面讲了怎么才能不生病,比练武强身健体更有用。”

父亲刚要说话,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腰都首不起来。

柳氏慌忙端来温水,拍着他的后背嗔怪:“说了多少回,不要总熬夜抄书,身体要紧。”

杨守拙喝了水,脸色稍缓:“没事,多挣些笔墨钱,好给春儿买些新书。”

他看着妻子手上的牛皮护腕,眉头微蹙,“又做这些?

我说过不用……你懂什么,” 柳氏把护腕藏到身后,“这是给春儿做的护膝,她总在院子里跑,容易磕着。”

夜深了,杨春被尿意憋醒,看见父母的房间还亮着灯。

她悄悄走到窗边,听见母亲低声啜泣:“当家的,我这心里总不安生。

昨日去买菜,看见河坝的水位涨了好多,王大娘说她娘家村子己经开始迁人了。”

“别听信谣言,” 父亲的声音很疲惫,“平阳镇地势高,从来没淹过。

再说官府不是派了人加固河堤吗?”

“可不止水灾啊,” 母亲的声音带着颤抖,“前几日城西的山塌了半边,压死了好几个采药人。

你就听我一句,咱们也回乡下避避吧?”

“回乡下?

谁给孩子们教书?

谁给你找活计?”

父亲叹了口气,“我们一没田产二没积蓄,乡下更难活命。

放心吧,有我在,有这些书在,总能护着你们娘俩。”

杨春踮着脚,看见父亲正把一叠书放进木匣,那些都是她平时最爱读的典籍。

母亲在一旁缝补她的旧衣裳,烛光在两人鬓角的白发上跳动,像两簇微弱却温暖的火苗。

她悄悄回到床上,摸着枕边母亲刚做好的护膝,牛皮硬硬的,里面却垫着软软的棉絮。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纸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树枝的影子,像张温柔的网。

杨春把护膝抱在怀里,在心里默念着父亲教的句子:“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她不知道远方会有什么,但她相信只要和爹娘在一起,就什么都不用怕。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