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章 旧巷里的热汤深秋的雨总带着黏腻的凉,林砚之把最后一碗热汤端上桌时,

玻璃窗上已经凝了层薄薄的雾。他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

转身看向沙发——沈倦陷在柔软的布料里,指尖在平板电脑上滑动,

侧脸被屏幕映出冷白的光。“快趁热喝吧,加了当归和枸杞,你上周说总觉得累。

”林砚之的声音带着水汽,像刚从滚水里捞出来的瓷碗,温温的。沈倦“嗯”了一声,

视线没离开屏幕。他最近在忙一个跨国并购案,连轴转了快半个月,回家的时间屈指可数。

林砚之数着墙上的日历,他们已经整整七天没好好说过话了。汤碗放在沈倦面前的茶几上,

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眼下的青黑。林砚之蹲在他脚边,伸手想替他松松领带,

却被沈倦下意识地偏头躲开。“别碰,有点痒。”沈倦的声音很淡,像雨落在枯叶上,

没什么分量。林砚之的手僵在半空,指尖的温度一点点凉下去。他缩回手,

指尖在裤子上蹭了蹭,像是沾了什么不该沾的东西。“那你先喝汤,我去把浴室的热水烧上。

”浴室里的水龙头滴答作响,林砚之看着镜子里自己的脸。眼角有颗小小的痣,

是沈倦以前总喜欢用指腹摩挲的地方,说像落在湖面的星子。可现在,

那颗星星大概早就蒙尘了。他和沈倦认识八年,在一起五年。

从大学校园里共用一副耳机听摇滚乐,到挤在十五平米的出租屋里分食一碗泡面,

再到搬进这栋带院子的老洋房——林砚之总以为,日子会像院子里那棵老槐树,

一年比一年根深叶茂。沈倦喝完汤时,林砚之刚把浴巾叠好放在架子上。他走出浴室,

看见沈倦正站在玄关换鞋。“你要出去?”林砚之的声音有点发紧。“嗯,团队还有个会。

”沈倦系着鞋带,头也没抬,“汤很好喝。”这句迟来的夸奖像颗投入深潭的石子,

连涟漪都没荡开就沉了底。林砚之看着他拉门出去,冷风卷着雨丝灌进来,

吹得他打了个寒颤。厨房里的锅还“咕噜咕噜”温着汤,可林砚之突然觉得,

这屋子空得能听见回声。第二章 失温的拥抱沈倦的生日在冬至。

林砚之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订了他最喜欢的黑森林蛋糕,

还亲手织了条围巾——藏青色的,和沈倦常穿的那件羊绒大衣很配。生日当天,

林砚之做了满满一桌子菜,摆上蜡烛时,窗外飘起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他给沈倦发信息,

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对话框里却只有三天前他发的“注意保暖”,

以及沈倦迟了半天的“好”。雪越下越大,菜渐渐凉了。林砚之把菜一碗碗端进厨房,

又一碗碗热好,来来***,直到墙上的挂钟指向十一点。门终于开了,

沈倦带着一身寒气走进来,头发上还沾着雪花。“生日快乐。”林砚之迎上去,

想替他拍掉肩上的雪,手却被沈倦按住了。“抱歉,临时有个应酬,走不开。

”沈倦的声音里带着酒气,眼神有些涣散,“我先去洗澡。”他绕过林砚之,径直走向浴室。

林砚之看着他的背影,手里的围巾捏得发皱。藏青色的毛线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像沈倦此刻的眼神。沈倦洗完澡出来时,林砚之已经把蛋糕摆在了桌上,蜡烛重新点燃,

火苗在他眼里明明灭灭。“吹蜡烛吧。”林砚之笑着说,可嘴角的弧度怎么也撑不起来。

沈倦没动,在昏暗中看着他。“砚之,我们谈谈。”林砚之心里咯噔一下,

手里的打火机“啪”地掉在地上。“我最近……很累。”沈倦的声音很轻,

却像冰锥一样扎进林砚之的心里,“不是工作上的累,是……”他顿了顿,

似乎在找合适的词,“是觉得,我们之间好像有点问题。”林砚之的手指紧紧攥着桌布,

指节泛白。“什么问题?”“我不知道。”沈倦别开视线,看向窗外的雪,“就是觉得,

没以前那种感觉了。”“哪种感觉?”林砚之追问,声音抖得厉害,

“是你以前说看到我就觉得踏实的感觉,还是你说牵着我的手就像握住了全世界的感觉?

”沈倦没回答,只是拿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我今晚去客房睡。”他转身离开的瞬间,

林砚之听见自己心里有什么东西碎了——不是轰然倒塌的巨响,

而是像被温水泡了很久的糖块,悄无声息地化了,连渣都没剩下。蜡烛燃尽了,

蜡油凝固在蛋糕上,像一道道丑陋的疤。林砚之坐在冰冷的椅子上,直到天亮,雪停了,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他布满红血丝的眼睛里,却没带来一丝暖意。第二天早上,

沈倦走出客房时,看到林砚之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那条藏青色的围巾。“这个,

本来想送你的。”林砚之把围巾递给他,声音很平静,“织得不好,

你要是不喜欢……”“留下吧。”沈倦打断他,“挺好看的。”他接过围巾,

随手放在了玄关的柜子上,像对待一件无关紧要的摆设。林砚之看着那条围巾,

突然想起五年前,沈倦在大学的银杏道上向他告白,手里拿着一朵皱巴巴的小雏菊,

紧张得手心冒汗。那时的沈倦说:“林砚之,我好像……栽在你手里了。”原来,

再深的栽落,也有爬起来的一天。第三章 沉默的晚餐沈倦开始越来越晚回家,

有时甚至彻夜不归。林砚之没问过他去了哪里,只是每天照样做好饭,等他到深夜,

再把冷掉的饭菜倒掉。他们的交流越来越少,少到能数清一天说过几句话。

有时坐在同一张沙发上,中间却像隔着一条河,谁也不肯先迈步。

林砚之在一家出版社做编辑,最近在跟进一本新书,作者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

总喜欢问他爱情是什么样子的。林砚之每次都笑着说,爱情就像煲汤,要慢慢熬,

才能出味道。可他自己的那锅汤,好像早就熬干了。周末的晚上,沈倦难得没有出去。

林砚之做了他爱吃的糖醋排骨,吃饭时,沈倦突然说:“下周我要去上海出差,大概一个月。

”“嗯。”林砚之扒着饭,没抬头。“你……”沈倦似乎想说什么,犹豫了一下又咽了回去,

“没什么。”吃完饭,沈倦去书房处理工作,林砚之在客厅看书。台灯的光落在书页上,

字里行间都是别人的悲欢离合,衬得这屋子越发安静。十一点多,沈倦从书房出来,

拿起外套要去客房。“沈倦。”林砚之突然开口。沈倦停下脚步,回头看他。

“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约会的地方吗?”林砚之的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

“在学校后门的那家麻辣烫店,你把所有的鱼丸都夹给我,自己只吃青菜。

”沈倦的眼神闪了闪,没说话。“你说过,等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就买个大冰箱,

里面永远塞满我爱吃的草莓。”林砚之看着他,眼睛里像蒙了层雾,“你还说,

等你事业稳定了,就带我去冰岛看极光,说那里的星星比我眼角的痣还亮。

”这些话像落在雪地里的脚印,被时间的风一吹,渐渐模糊。沈倦张了张嘴,

最终只说了句:“砚之,人是会变的。”“变到……连回忆都认不得了吗?”林砚之笑了,

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沈倦没回答,拉开客房的门走了进去,“咔哒”一声,

门锁扣上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像一把锁,把过去所有的温暖都锁在了门外。

林砚之坐在原地,直到天亮。窗外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他突然想起很久很久以前,

沈倦总喜欢在他看书时,从背后抱住他,下巴抵在他的发顶,呼吸温热地洒在他的颈窝。

那时的拥抱是暖的,现在却只剩下失温的余烬。第四章 未拆的礼物沈倦去上海的那天,

林砚之去送他。机场大厅里人来人往,沈倦拖着行李箱走在前面,林砚之跟在后面,

像两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到了给我发个信息。”林砚之在安检口停下脚步。“好。

”沈倦点点头,转身走进安检通道,没有回头。林砚之站在原地,

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人群里,心里空落落的,像被掏空了一块。他掏出手机,

翻到和沈倦的聊天记录,往上滑,滑了很久才看到那些充满温度的对话——“今天下雨,

我去接你下班。”“砚之做的红烧肉是全世界最好吃的。”“等我回来,

带你去看新上映的电影。”这些话曾经像阳光一样照亮过他的日子,可现在看来,

却像褪色的旧照片,只剩下模糊的轮廓。沈倦在上海的日子,他们联系得更少了。

林砚之偶尔会给他发信息,说家里的花谢了,说院子里的雪化了,沈倦总是隔很久才回,

大多是“嗯”“知道了”“挺好的”。有一次,林砚之半夜急性肠胃炎,疼得蜷缩在沙发上,

想给沈倦打个电话,手指在拨号键上悬了很久,最终还是放下了。他自己叫了救护车,

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看着惨白的天花板,

突然觉得很可笑——他曾经以为自己是沈倦的全世界,可现在,

他连一句“我不舒服”都不敢说了。沈倦回来那天,林砚之去机场接他。他瘦了点,

眼底的青黑更重了。“欢迎回家。”林砚之接过他的行李箱,声音很平淡。“嗯。

”沈倦应了一声,目光扫过林砚之,“你脸色不太好。”“前几天有点不舒服,没事了。

”林砚之笑了笑。回家的路上,车里一路沉默。快到小区门口时,沈倦突然说:“砚之,

我们分开吧。”林砚之握着方向盘的手猛地收紧,指节泛白。“好。

”他的声音平静得连自己都惊讶,好像这个答案在心里排练了无数次。车子停在楼下,

沈倦解开安全带,却没有立刻下车。“对不起。”“没什么对不起的。”林砚之看着前方,

路灯的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影,“沈倦,你还记得吗?我们刚在一起时,

你说如果有一天不爱了,一定要坦诚。”沈倦的喉结动了动,没说话。“你做到了。

”林砚之转过头,看着他,眼神里没有恨,只有一种近乎疲惫的释然,“所以,

没什么对不起的。”沈倦下车时,林砚之叫住他。“玄关柜子上的围巾,你带走吧。

”沈倦回头看了一眼,那藏青色的围巾安静地躺在那里,像一段被遗忘的时光。“不了,

留给你吧。”他转身走进楼道,背影在灯光下越来越远,最终消失在拐角。林砚之坐在车里,

看着那扇紧闭的单元门,看了很久很久。直到眼眶发酸,他才发动车子,没有回家,

而是开着车漫无目的地在城市里兜圈。街灯像流动的星河,映在他脸上。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