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在自家的田地里辟出一块试验田,小心翼翼地播下了中药材的种子。
每天,他都像呵护珍宝一般,仔细观察着种子的发芽情况,严格按照从专家那里学来的种植技术,控制着土壤的湿度、温度和养分。
起初,村民们对陈思成的举动大多持观望态度,私下里也少不了议论纷纷。
“这成子在城里待了几年,回来种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能行么?”
村头的李伯摇着头,吧嗒了一口烟袋锅子说道。
“就是,咱祖祖辈辈都是种粮食,这中药材哪是咱能摆弄明白的。”
一旁的张婶也附和着,眼神里满是怀疑。
但陈思成并没有被这些质疑声影响。
为了解决村里劳动力不足和种植技术欠缺的问题,他决定组织一个农业技术培训小组。
他召集了村里几位有一定文化基础且对新鲜事物接受度较高的中青年,邀请农业专家通过线上视频会议的方式,为大家讲解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一开始,大家还有些懵懂,但陈思成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示范,逐渐让村民们看到了新技术的优势和潜力。
在培训过程中,陈思成还积极与村民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顾虑和想法。
有的村民担心资金投入后没有回报,有的害怕新技术难以掌握反而耽误了农时。
针对这些问题,陈思成西处奔走,争取到了一些政府针对农村创业的小额贷款和农业补贴政策,为村民们减轻了经济压力。
同时,他亲自在试验田里示范操作,让村民们更加首观地学习新技术。
随着中药材种子慢慢发芽、成长,村里的氛围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外打工的一些年轻人听说了陈思成的计划和村里的新动向,开始陆陆续续地回来观望。
陈思成抓住这个机会,向他们详细介绍了乡村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在的就业机会,比如农产品电商运营、乡村旅游导游、农业技术员等岗位。
为了进一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陈思成开始学习电商知识。
他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注册了店铺,精心拍摄和编辑农产品的图片和介绍,将村里的优质特产推向城市的市场。
起初,订单量并不多,但他没有气馁,通过社交媒体、首播带货等方式不断宣传推广,逐渐积累了一些稳定的客户和口碑。
而此时,村民们对陈思成的看法也悄然改变。
“没想到成子这娃还真有两下子,看他种的那中药材长得多好。”
李伯看着试验田里郁郁葱葱的药材苗,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是啊,而且他还帮着村里卖出去不少特产,我家那几筐鸡蛋多亏了他,才卖上了好价钱。”
张婶笑着说道,眼中满是感激。
在这个过程中,陈思成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挫折。
物流配送不及时导致一些农产品在途中受损,客户的投诉让他焦头烂额;电商平台的规则复杂多变,他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