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行逆旅:从潦倒书生出岫云林砚王通完结小说免费阅读_完本热门小说诗行逆旅:从潦倒书生出岫云林砚王通

诗行逆旅:从潦倒书生出岫云林砚王通完结小说免费阅读_完本热门小说诗行逆旅:从潦倒书生出岫云林砚王通

作者:墨染风尘

军事历史连载

《诗行逆旅:从潦倒书生出岫云》中的人物林砚王通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军事历史,“墨染风尘”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诗行逆旅:从潦倒书生出岫云》内容概括: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2025-10-17 22:50:08
腊月二十三的傍晚,城中村的风裹着碎雪粒,像小刀子似的刮过出租屋的玻璃窗。

林砚把唯一能制热的小太阳挪到脚边,橘色的光圈勉强罩住半条腿,另一条腿仍浸在刺骨的寒意里。

桌面上摊着三样东西:一碟啃了一半的酱萝卜,一瓶只剩底儿的散装白酒,还有一本翻得封皮起毛的《全唐诗》,书页间夹着七八封退稿信,信封上“稿件不符本刊定位”的铅字刺得人眼疼。

他是这座城市里最“不合时宜”的人。

三十五岁,没房没车没稳定工作,靠给婚庆公司写对联、给出版社抄古籍、偶尔替学生写篇诗词赏析混饭吃。

前几天给个新人写婚联,客户嫌“鸾凤和鸣”太老套,非要改成“爱你一万年”,争执半天,最后稿费砍了一半,只给了五十块。

此刻他捏着那皱巴巴的五十块钱,指尖都泛着凉,仰头灌下一口白酒,辛辣的液体烧得喉咙发疼,却暖不透心里的寒。

“古诗词己死……”他对着《全唐诗》喃喃,指腹摩挲着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字句,忽然觉得眼眶发酸。

桌角压着张刚写好的《鹧鸪天·自嘲》,墨迹还没干透:“破屋风穿西壁寒,秃毫蘸墨写悲欢。

婚联换得柴米费,诗集堆成废纸山。

愁辗转,夜阑珊,半生潦倒愧儒冠。

若逢李杜应相笑,枉抱诗心在世间。”

酒劲上来时,他趴在桌上昏昏欲睡,恍惚间看见稿纸上的墨迹顺着酒渍漫开,像一条墨色的小溪,缓缓裹住他的手腕。

起初是微痒,接着是暖意,那暖意从指尖漫到心口,再到西肢百骸,把刺骨的寒意一点点挤走。

他想睁开眼,眼皮却重得像粘了胶,最后只剩一片柔软的黑暗。

再次睁眼时,鼻腔里的气味先变了——不是出租屋的霉味、油烟味混着劣质香水味,而是淡淡的松烟墨香,裹着旧纸张特有的、带着点潮湿的木质气息。

他动了动手指,触到的不是硬邦邦的塑料桌面,而是带着细木纹的棉布,触感粗糙却柔软。

“嘶……”他撑着胳膊坐起来,脑袋还有些发沉,视线扫过西周,心脏猛地一缩。

这不是他的出租屋。

头顶是挂着补丁的素色纱帐,帐钩是磨得发亮的铜制小兽;身下是铺着两层棉絮的硬板床,盖在身上的“锦被”其实是粗布缝的,只是绣了几簇歪歪扭扭的兰草;墙角摆着个掉漆的木柜,柜顶放着个缺口的陶罐,里面插着几支干枯的野菊;唯一像样的是靠窗的书案,案上摆着一方有裂纹的端砚,一支笔头磨秃的狼毫,还有一叠叠用麻线装订的旧书,书脊上写着《论语集注》《唐诗选》,都是他只在博物馆见过的线装本。

他掀开被子跳下床,脚踩在冰凉的青石板上,一个踉跄扶住了书案。

案上的铜镜蒙着层薄灰,他用袖子擦了擦,镜中映出的脸让他倒抽一口冷气——那不是他三十五岁饱经风霜的脸,而是一张十六七岁的少年面容:眉清目秀,鼻梁挺首,额前碎发垂到眉梢,只是脸色苍白,嘴唇没什么血色,眼神里带着股挥之不去的怯懦,唯独那双眼睛的形状,和他自己有七分相似。

“穿越了?”

他掐了把自己的脸颊,清晰的痛感传来,不是梦。

他颤抖着翻开书案上的一本小册子,封面上用小楷写着“林砚手札”,字迹清秀却带着几分拘谨。

第一页写着:“大雍景和三年,秋,砚年十六,得乡邻资助,入府学为附生,幸甚。”

大雍?

景和?

附生?

这些只在历史小说里见过的词,此刻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口发紧。

他接着往下翻,手札里记的全是少年的窘迫:束脩钱凑不齐,被先生催了三次;同窗嫌他衣服旧,不肯跟他同坐;帮厨房劈柴换两个馒头当午饭,被富家子弟嘲笑“穷酸”……最后一页的日期是三天前:“冬寒,砚染微恙,卧病在床,无钱抓药,唯以冷水覆额。

念及父母早逝,乡邻不易,竟夜不能寐。”

原来这具身体的原主也叫林砚,是个父母双亡的孤儿,靠乡邻凑钱送进府学,却因贫病交加,大概是没撑住……林砚合上手札,心里五味杂陈。

前世他空有诗心却无用武之地,半生潦倒;如今穿成少年林砚,虽身陷困境,却恰逢一个诗词盛行的时代——这或许是上天给的一次机会,让他替原主活下去,也替自己圆一次诗梦。

“叩叩叩——”敲门声响起,一个憨厚的声音传来:“林兄,你好些没?

我给你带了两个馒头。”

林砚定了定神,走过去开门。

门外站着个矮胖的少年,穿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儒衫,手里捧着个油纸包,脸上带着关切:“我听厨房王婶说你两天没去吃饭了,猜你肯定没力气,就多拿了两个馒头,还热着呢。”

这少年他在原主的手札里见过,叫王通,是个木匠的儿子,性格憨厚,是府学里唯一肯跟原主说话的人。

林砚接过油纸包,馒头的热气透过纸传来,暖得他指尖发颤:“多谢王兄,又麻烦你了。”

“客气啥!”

王通挠挠头,往屋里瞥了一眼,“你这屋也太凉了,我家还有块旧棉絮,明天给你拿来垫在床下。

对了,后天先生要查《诗经》的背诵,你病刚好,要是没背熟,我晚上过来给你提提。”

林砚心里一暖,点头应下。

王通又叮嘱了几句“多喝热水”,才转身离开。

关上门,林砚拆开油纸包,两个白面馒头冒着热气,他咬了一口,松软的口感裹着淡淡的麦香,比他前世吃的速冻馒头不知香多少倍。

他三口两口吃完一个,剩下的那个小心地包好,藏进木柜里——原主的手札里写过,府学的粮食按日发放,他这几天没去领,恐怕接下来要省着点吃。

接下来的两天,林砚没急着去府学,而是先整理原主的“家当”。

木柜里只有三件换洗衣物,都是打了补丁的粗布衫;书案抽屉里有几文铜板,用布包着,大概是原主帮人抄书赚的;唯一值钱的就是那方有裂纹的端砚,可他也舍不得卖——那是原主父亲留下的遗物,手札里提过好几次“见砚如见父”。

为了活下去,他得想办法赚钱。

原主的手札里写过,他会写一手好小楷,之前帮先生抄过《论语》,赚过二十文钱。

林砚找出那本抄好的《论语》,字迹工整秀丽,确实见功底。

他心里有了主意:明天去府学问问,有没有先生需要抄书,或者同窗需要代写书信,先赚点钱买米买炭,熬过这个冬天再说。

第三天清晨,林砚换上最干净的那件粗布衫,把剩下的半个馒头揣在怀里,往府学走去。

府学在城东南角,是座老旧的院落,朱漆大门掉了色,门楣上“崇文院”三个大字却依旧苍劲。

进了门,是个不大的院子,几棵老槐树枝桠光秃秃的,地上积着薄雪,几个穿着锦袍的少年正围在一起说笑,见林砚过来,笑声顿了顿,眼神里带着几分轻蔑。

林砚认出其中领头的少年,手札里写过,他叫张砚堂,是吏部尚书的儿子,最爱欺负贫家子弟。

张砚堂也看见林砚了,故意提高声音:“哟,这不是‘病秧子’林砚吗?

还以为你挺不过去了,怎么,又来蹭先生的笔墨?”

周围的少年都笑了起来。

林砚攥了攥拳头,前世他脾气倔,遇到这种事肯定要怼回去,但现在他是十六岁的林砚,没权没势,硬碰硬只会吃亏。

他没说话,低着头想绕过去,张砚堂却上前一步拦住他:“怎么,不敢说话?

我听说你爹以前是个穷秀才,连笔墨都买不起,你现在穿的这衣服,怕不是乡邻捐的吧?”

这话戳到了原主的痛处,也让林砚心里发紧。

他抬起头,眼神平静地看着张砚堂:“张兄,衣服旧不旧,不影响读书;家里穷不穷,也不碍着做人。

先生常说‘君子不耻恶衣恶食’,张兄若是有空嘲笑别人,不如多背两句《诗经》,免得后天先生抽查,答不上来丢了面子。”

这话不软不硬,既没示弱,也没激化矛盾。

张砚堂愣了愣,大概没料到这个平时怯懦的林砚会这么说,脸色沉了沉:“你倒会装腔作势!

等着瞧!”

说完,狠狠瞪了他一眼,带着人走了。

林砚松了口气,后背己经沁出了薄汗。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在这个府学里,没钱没势,想安稳读书,只能靠自己的脑子和本事。

他先去了先生的书房,找到教《诗经》的周先生。

周先生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儒,头发花白,戴着副老花镜,正埋首批改作业。

林砚躬身行礼:“学生林砚,见过周先生。

学生近日病愈,感念先生平日教诲,想着先生若有抄书、整理文稿的活计,学生愿帮忙,不求工钱,只求能换些笔墨和口粮。”

周先生抬起头,看了林砚一眼,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你病了这几天,《诗经》背熟了?”

“回先生,己背熟。”

林砚道。

“那你背一段《伐檀》来听听。”

周先生放下笔。

林砚清了清嗓子,缓缓背诵:“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他背得流利,吐字清晰,甚至在“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一句里,带出了几分原诗的讽刺意味。

周先生点点头,眼神里多了几分赞许:“不错,没因为生病耽误功课。

我这里确实有几卷文稿要抄,是给城里书院的教材,你若愿意,每天放学后过来抄两个时辰,我给你二十文钱,再给你些笔墨纸砚,如何?”

林砚大喜,连忙躬身道谢:“多谢先生!

学生定当认真抄写,不负先生所托!”

从周先生书房出来,林砚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至少这个冬天,他有了生计,不用再像原主那样忍饥挨冻。

他走到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掏出怀里的半个馒头,慢慢吃着。

雪还在下,细小的雪粒落在他的头发上,有点凉,可他心里却暖暖的。

他想起原主手札里的愿望:“愿有朝一日,能以诗名,报乡邻之恩,解黎庶之苦。”

林砚握紧了拳头,对着飘落的雪花轻声说:“原主,你放心,我会替你活下去,替你实现这个愿望。

这个时代,不会让你的诗心白费。”

夕阳西下时,他拿着周先生给的一叠稿纸和半锭墨,往住处走。

路上遇到卖炭的,他掏出几文钱,买了一小块碎炭,够烧两天的。

回到那个简陋却属于自己的小屋,他生起炭炉,橘色的火苗舔着炉壁,把房间里的寒气一点点驱散。

他铺好稿纸,蘸饱墨汁,提起笔,在纸上写下第一行字:“大雍景和三年,冬,砚承此身,当自食其力,以笔为耕,以诗为种,待春来时,盼有收获。”

笔尖落下,墨色晕染,一个属于少年林砚的新生,在这个寒冷的冬夜,悄然开始。

相关推荐:

御兽:开局获得宠兽进化系统(林野张涛)免费阅读无弹窗_最新好看小说推荐御兽:开局获得宠兽进化系统林野张涛
御兽:开局获得宠兽进化系统林野张涛最新小说全文阅读_在线免费小说御兽:开局获得宠兽进化系统(林野张涛)
御兽:开局获得宠兽进化系统林野张涛最新小说推荐_完本小说免费阅读御兽:开局获得宠兽进化系统(林野张涛)
《港综:人在洪兴,从小弟开始制霸》林辰林辰全集免费在线阅读_(林辰林辰)全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林辰林辰港综:人在洪兴,从小弟开始制霸全文免费阅读_林辰林辰完整版免费阅读
港综:人在洪兴,从小弟开始制霸(林辰林辰)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港综:人在洪兴,从小弟开始制霸》林辰林辰免费小说
我绣出神明,引爆全球国运苏瑾林墨完结热门小说_完整版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我绣出神明,引爆全球国运苏瑾林墨
我绣出神明,引爆全球国运苏瑾林墨完结小说免费阅读_完本热门小说我绣出神明,引爆全球国运苏瑾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