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阴风骤起大宋,开封府,夜色如墨。开封府内灯火通明,包拯端坐在公堂之上,
面色凝重地注视着堂下那具白骨。这白骨乃是今日清晨于城郊破庙之中发现,
身上隐隐有奇异的符文闪烁,散发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诡异气息。围绕着这白骨,
已发生数起离奇命案,城中百姓人心惶惶。包拯身旁,师爷公孙策正仔细地翻阅着卷宗,
将相关线索一一陈述。展昭则手持宝剑,警惕地站在一旁,敏锐的目光扫视着四周,
以防有任何意外发生。包拯轻捋胡须,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道:“公孙先生,
此案诸多疑点,这白骨身上符文绝非寻常之物,背后定有隐情。
”公孙策点头称是:“大人所言极是,学生翻阅诸多古籍,也未曾见过此等符文,着实诡异。
”包拯深吸一口气,道:“升堂,传证人。”就在此时,
原本平静的公堂突然刮起一阵阴森的冷风,烛光剧烈摇曳,仿佛随时都会熄灭。
众人皆是一惊,展昭迅速拔剑在手,警惕地看向四周。“何人装神弄鬼!”展昭怒喝道。
随着冷风越来越强,公堂之上出现了两个模糊的身影,逐渐清晰,竟是牛头马面。
他们身形高大,牛头人身,马面人身,散发着阵阵寒意。包拯眉头紧皱,
喝道:“尔等是何来历,竟敢擅闯开封府公堂!”牛头马面对着包拯躬身一拜,
牛头开口道:“包大人,我等乃地府鬼差,今奉地府之命,特来请大人前往地府。
”包拯心中一惊,但脸上依旧镇定自若:“地府?所为何事?
”马面接话道:“大人有所不知,地府突生变故,十殿阎罗尽数失踪,
生死簿记载的九万亡魂即将冲破鬼门关,三界大乱在即。三生石显影显示,
唯有‘日断阳夜审阴’之人可暂代阎君之职,平息此乱,而大人正是不二人选。”包拯听闻,
心中暗自思忖,此事关系重大,若地府真如鬼差所言,那人间必将遭受大祸。他略作沉吟后,
问道:“我若前往,需在地府停留多久?又如何能保证平息此乱?
”牛头道:“大人只需暂摄阎罗之位十日,地府自有法器相助大人审案。大人清正廉洁,
铁面无私,在地府也素有威名,定能平定阴阳之乱。”包拯权衡利弊,深知此时已无他法,
为了人间苍生,他决定随牛头马面前往地府。
他转身对公孙策和展昭说道:“公孙先生、展护卫,府中事务就暂交予二位,
我去地府走一趟,务必安抚好百姓,莫让城中再添慌乱。”公孙策和展昭皆是一脸担忧,
但他们深知包拯的性格,一旦决定便不会更改。展昭抱拳道:“大人放心,我等定不负所托。
大人在地府也要多加小心。”包拯点了点头,随后随着牛头马面踏入那股阴森的冷风之中。
刹那间,眼前景象变幻,开封府的灯火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黑暗阴森的世界。
四周雾气弥漫,隐隐传来阵阵鬼哭狼嚎之声。包拯稳住身形,环顾四周,
只见前方一条宽阔的黄泉路,路上尽是面色苍白、神情迷茫的魂魄。远处忘川河血水翻滚,
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声响。牛头马面带着包拯来到一座宏伟的宫殿前,
宫殿上方“森罗殿”三个大字散发着幽幽紫光。殿内,判官手持泛着幽光的生死簿,
面色凝重地等候着。见包拯到来,判官急忙上前躬身行礼:“包大人,地府如今危在旦夕,
还望大人能尽快接手,平息乱象。”包拯点了点头,目光落在那生死簿上。
只见生死簿上的字迹闪烁不定,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干扰。包拯伸手接过生死簿,
入手冰凉,仔细查看后,眉头皱得更深。“这生死簿上的记载混乱不堪,
诸多亡魂的命数被篡改,难怪会引发如此大乱。”包拯沉声道。
判官无奈地叹道:“大人有所不知,自阎罗们失踪后,生死簿便开始出现异常,
如今已难以辨认真实记录。”包拯深吸一口气,道:“既来之,则安之。我既暂代阎君之职,
定会尽力查明真相,恢复地府秩序。但我需了解地府如今的详细情况,
以及这十殿阎罗失踪前后的种种迹象。”判官连忙点头,带着包拯来到殿内一处密室。
密室中摆放着各种法器和典籍,判官从中取出一本泛黄的古籍,递给包拯。“大人,
这是地府纪事录,上面详细记载了地府近期发生的一切。”判官说道。包拯接过古籍,
仔细翻阅起来。从古籍中得知,在阎罗失踪前,地府曾出现过奇异天象,天空中乌云密布,
电闪雷鸣,而这些乌云竟呈现出诡异的符文形状。之后,
十殿阎罗便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包拯沉思片刻后,道:“看来此事绝非偶然,
背后定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在暗中操控。我们需从长计议,先稳定地府局势,再追查真相。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包拯和判官急忙走出密室,
只见一群鬼差正押着一个浑身插满箭矢的魂魄走进殿来。“发生何事?”包拯问道。
一名鬼差躬身回道:“大人,此魂魄自称是北宋名将狄青,在阳间立下赫赫战功,
却不知为何被押解到这地府,且被判要受刀山刑百年。”包拯目光落在狄青的魂魄上,
只见他虽浑身伤痕,但眼神依旧坚毅。包拯心中一动,道:“将他带上前来,我要亲自审问。
”狄青的魂魄被带到包拯面前,他对着包拯拱手行礼:“包大人,久仰大名。
我狄青一生忠心报国,驰骋沙场,不知为何死后却要遭受如此冤屈?”包拯看着狄青,
目光中透着威严与公正:“狄将军莫急,本府定会查明真相。但如今生死簿记载混乱,
还需将军详细讲述一下生前之事,以及死后如何来到地府。”狄青长叹一声,
缓缓道:“我生前率宋军与西夏交战,屡立战功。在最后一战中,我身中数箭,力竭而亡。
死后便觉一阵恍惚,醒来便已在地府,被鬼差告知要受刀山刑。可我自觉并未犯下杀孽,
实在冤枉。”包拯听后,陷入沉思。他直觉此事与地府之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看来这将是他查明真相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来人,将狄将军的魂魄暂且安置好,
本府定会还你一个公道。”包拯对着鬼差吩咐道。鬼差领命,带着狄青的魂魄退下。
包拯转身对判官说道:“看来,我们要从狄将军的案子入手,查清楚生死簿被篡改的真相,
以及背后的黑手究竟是谁。”判官点头称是:“大人英明,如今地府混乱,诸多事务积压,
还望大人尽快处理,否则恐生变故。”包拯目光坚定地望向殿外那片阴森的世界,
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在这十日之内,查明真相,还地府一个安宁,保人间太平。
第二章:孽镜初现包拯处理完狄青魂魄之事,正与判官商讨下一步对策,忽然,
判官腰间一块玄铁令牌发出奇异光芒,光芒化作丝丝缕缕的寒雾,在殿中弥漫开来。
判官脸色微变,急忙取出令牌,只见令牌背面“赏善罚恶”四字竟渗出血滴,血滴落地,
瞬间开出朵朵红莲,散发着诡异的香气。“大人,这是地府悬案警示,
有极为棘手的案件出现了。”判官神色凝重地说道。包拯目光落在令牌上,
沉声道:“看来地府乱象引发的事端不止一件,且先看看这又是何事。”话音刚落,
令牌光芒大盛,一道光幕在殿中浮现,光幕中出现了一个场景:一座昏暗的牢房,
四周墙壁上燃烧着幽绿色的火焰,一个身影被重重铁链束缚在墙上,正是狄青的魂魄,
他的身旁,出现了一个模糊的黑影,黑影手中拿着一支如墨般漆黑的笔,
正对着一本泛着幽光的生死簿涂抹着什么。包拯眉头紧皱,喝道:“这黑影是何人?
竟敢公然篡改生死簿!”判官也是一脸疑惑:“大人,这黑影气息诡异,
从未在地府记录中出现过,看来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包拯沉思片刻,
道:“看来狄青将军的案子必须尽快彻查清楚,或许能从其中找到这黑影的线索,
进而揪出背后主谋。”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喧哗,
一群鬼差押着一个浑身颤抖的小鬼走了进来。鬼差头目躬身道:“大人,
这小鬼在狄将军魂魄关押处附近鬼鬼祟祟,形迹可疑,我们将他拿下,
他自称知晓一些关于狄将军案子的线索。”包拯看向那小鬼,小鬼吓得直接瘫倒在地,
哭喊道:“大人饶命啊,小的只是在附近巡逻,听到一些风声,知道狄将军这案子有些蹊跷,
不敢隐瞒,特来告知。”包拯目光如炬,盯着小鬼道:“你且说来,若有半句假话,
定不轻饶。”小鬼连忙点头:“小的听闻,狄将军魂魄之事与孽镜地狱有关。
孽镜地狱最近出现了异常,有奇怪的光影闪烁,好像在揭示着什么秘密,
而狄将军的冤屈或许就藏在那里面。”包拯与判官对视一眼,两人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孽镜地狱,高悬于忘川河上的巨大棱镜群,每面镜子折射着不同时空的罪孽光影,
向来神秘而危险。“看来我们得去孽镜地狱走一趟了。”包拯站起身来,眼神坚定。
判官面露担忧:“大人,孽镜地狱凶险异常,那些罪孽光影能让人陷入无尽的幻境,
稍有不慎便会迷失心智,还望大人三思。”包拯摇头道:“如今地府乱象丛生,
若不深入调查,如何能查明真相,恢复秩序。我心意已决,即刻出发。
”判官见包拯态度坚决,只好不再劝阻,准备好一些应对幻境的法器,
与包拯一同前往孽镜地狱。他们沿着忘川河前行,四周弥漫着浓浓的血水雾气,
空气中充斥着痛苦的嚎叫声。走了许久,前方出现了一片巨大的棱镜群,正是孽镜地狱。
只见那些棱镜闪烁着五彩光芒,但光芒中又透着丝丝诡异。包拯刚踏入孽镜地狱范围,
便感觉一股强大的力量扑面而来,试图钻进他的脑海。包拯运转自身浩然正气,
抵抗着这股力量,与判官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突然,
一面巨大的棱镜中出现了画面:北宋西北战场,硝烟弥漫,狄青率领宋军与西夏军队激战。
狄青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宋军士气大振,节节胜利。但画面一转,
西夏士兵突然开始疯狂屠杀大宋百姓,而狄青的军队却仿佛视而不见,继续与西夏军队战斗。
包拯心中一惊,难道狄青真的如生死簿所记,犯下了杀孽?可包拯仔细观察,
发现狄青军队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制,无法去救援百姓,
而且那些屠杀百姓的西夏士兵动作僵硬,眼神空洞,仿佛被操控一般。“大人,
这画面似乎另有隐情。”判官在一旁说道。包拯点头:“不错,看来有人在故意歪曲事实,
制造狄青将军的杀孽假象,从而篡改生死簿。但这背后之人究竟有何目的?”就在此时,
周围的棱镜光芒开始疯狂闪烁,一幅幅画面快速闪过,皆是北宋百姓在战乱中的惨状,
包拯看着这些画面,心中怒火中烧。“这些百姓何其无辜,
看来地府之乱与人间灾祸存在着某种因果关联,我们必须加快查明真相的速度。
”包拯咬着牙说道。第三章:真假难辨包拯与判官从孽镜地狱匆匆赶回地府大殿,一路上,
包拯面色凝重,脑海中不断回想着孽镜地狱中所见的画面。
狄青将军奋勇杀敌的场景与西夏士兵屠杀百姓时宋军的异常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冲突,
这背后显然隐藏着巨大的阴谋。一回到大殿,
包拯立刻命鬼差将记录狄青一案的生死簿呈到跟前。他小心翼翼地将生死簿平铺在案上,
俯下身,眼睛紧紧盯着那泛黄的纸面,仿佛要将上面的每一个字都看穿。
只见那些记录杀孽的文字,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不停地扭曲、蠕动,
仿佛一条条黑色的虫子在生死簿上疯狂地爬行。每一次扭曲,
都伴随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腥气扑面而来,那股腥气中仿佛夹杂着无数冤魂的怨气,
让人不寒而栗。包拯眉头紧紧皱起,眼中满是警惕与厌恶。他强忍着不适,继续仔细查看,
更令他震惊的是,在生死簿的朱砂批注中,竟然发现了暗藏的佛门禁制篡改痕迹。
那独特的符文印记,散发着微弱却诡异的佛光,与正常的地府生死簿规制截然不同。
这些符文闪烁不定,时而明亮,时而黯淡,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判官,
你看这佛门禁制,为何会出现在生死簿的批注之中?难道此事与佛门有关?
”包拯指着那些符文,神色严肃地向判官问道。判官凑近仔细查看,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
变得极为难看。他犹豫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说道:“大人,这……这佛门禁制,
据我所知,寻常佛门弟子绝无此等能力篡改生死簿。若真与佛门有关,那背后之人,
恐怕身份极为尊崇,且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佛门之中向来戒律森严,
若不是有高层默许或指使,绝不可能出现这种事情。而且,
这佛门禁制如此隐晦地隐藏在生死簿中,想必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他们到底想要掩盖什么,
又或者是想达成什么不可告人的目标呢?”包拯心中一凛,
意识到此事远比他想象的更为复杂。若涉及佛门高层,那局势便更加棘手了。但他并未退缩,
反而眼神愈发坚定,一股浩然正气从他身上散发而出。“不管背后是谁,竟敢扰乱地府秩序,
陷害忠良,本府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还狄将军一个公道,还地府一片安宁。哪怕牵涉到佛门,
我包拯也绝不畏惧。”包拯咬牙切齿地说道,拳头不自觉地握紧。就在此时,
孽镜台再次有了异动。一道强烈而刺眼的光芒冲天而起,光芒中逐渐浮现出更多的画面。
画面中,西夏军队的营帐内,烛火摇曳。一个身披黑袍的神秘人正与西夏将领密谋着什么。
黑袍人身材高大,头戴兜帽,看不清面容,但从身形和举手投足间,
能感觉到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与神秘。他手中拿着一张绘制着奇怪阵法的图纸,
图纸上的线条扭曲复杂,散发着诡异的气息。黑袍人对着西夏将领指指点点,
西夏将领则连连点头,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时不时发出几声低沉的笑声,
仿佛在谋划着一个天大的阴谋。随后,画面切换至一处隐秘的山洞。山洞内阴暗潮湿,
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黑袍人独自在洞中,口中念念有词,语速极快,声音低沉而晦涩,
仿佛在吟诵着某种古老而邪恶的咒语。他手中不断结出复杂的手印,随着手印的变化,